北京,卤煮和炸酱面(一)
2023/6/8-2023/6/13 晴
一起去北京吧!
去看看,北京的魅力与繁华;去聆听,历史在故宫的回响;去感受,帝都文化的光辉灿烂……让喜欢的事成为生活,不问东西,顺心而走!旅行,从此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五月的旅行,从天津到山东的德州,滨州,东营,再到淄博,济南,刚结束几天,又再次旅行。那些五月旅行零星的记忆,那些凉爽的风和让人看起来很廉价的小吃,于我而言,都显得无比珍贵。如果我们还有下一场见面,一定也会还有,曾经一起追风的每个时刻,我还想重温一次。而这次旅行的一个地方--帝都北京,也算是重温吧,因为春天的时候,我曾经旅行过北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说到上次的北京行,那是四月中旬,北方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我当时恰好出差河北保定,因距北京近,加上这之前还未曾到过北京,为了不给旅行的人生路上留下遗憾,便偷偷有了北京之行。当时花了一天的时间,在北京从天安门旁走过,逛了中山公园、故宫广场、景山、北海、什刹海、南锣鼓巷等。而当时没有逛天安门及广场是没提前预约,保安不让进呀。
所谓旅行中的诗和远方,那是属于衣食无忧的人,而我
,只有慌慌张张的脚步以及无尽的忙碌,在生活奔波中,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走走,但被生活所累,不去走走,我又被精神所累。这次出差北京,借公司在北京参加“2023国际茶博会”的机会,再次旅行北京。
初夏的风,活泼而温凉。轻轻地摇曳着翠绿的枝头,在不同地点、不同的时间都别样风光。6月8号这天,就是这样的凉风满绿的日子,我从福建厦门而来,直飞北京大兴。开启了为时六天的北京旅行。
第一天:
早上从厦门出发,直飞北京,到达大兴机场的时候,已接近中午了。好高大上的大兴机场啊,我兜兜转转才到最右边搭乘机场巴士到中关村,再换的士往北京西站附近的酒店。当刚要达酒店的时候,勐昌号同事打电话说,最好先去北京展览馆接物料,说是参展的物料到了,于是刚到酒店还未下车的我,叫司机师傅急匆匆的调头,又往北京展览馆而去。
到了展览馆,看到展位还在装修,其实我这里的物料也还没到。于是跟董姜铖说了一声,先回了酒店休息一会儿。过了饭点,也忘了饿,在三点左右,物料真的到了,我又匆匆往展览馆而去。这时,大家都到了,一下子有十几个人,有上次在济南参展时认识才两周左右的鼎存白茶人陈学鹏、刘必情,有今天才认识的董姜铖,还有的十几个都要在接下来短时间内需要认识一起共事的勐昌号人及总部品牌部的人。
搭台布展摆陈列,我的物料较少,很快就搞好,但还是等到六点左右时大家一起撤退。从展览馆,打的回酒店,一起的四个人,自然有比较熟的陈学鹏刘必情,还有一个我第一次接触认识的总部培训人刘光明。
傍晚出来吃饭。还是同车的四个人,从酒店往后走马连道,寻找吃晚饭的地方。边走边聊边找,其实走了很久,我估计单程至少走了三公里以上,最后在马连道茶缘附近的北京新年华购物广场,在广场的四楼炒了几个下饭菜简单解决了晚餐。
吃饭出来,天色已暗,华灯初上。我们又是慢慢的往酒店方向走,我注意在马连道上经过了好几个茶城,最后才在同事口中了解,这北京马连道与广州芳村,是全国一北一南两个没有之一的茶商贸易城。在经过一个茶城的时候,到了刘光明认识的一个卖茶器的老板店里喝了几杯陈年老白茶,到九点多时才告别老板慢慢走回了酒店。
夜,如此寂静。
第二天:
阳光明媚。
可能是夏天,又或者是北方,这里天亮的比较早。但我还是按照预设的时间八点起床,八点半打的出发去展览馆,开始四天的茶叶展览和第一天。从酒店到展览馆,不算远,但的土车的路上时间,也体验了一回北京城市工作日的拥堵,在不到十公里的距离下,硬是耗掉了四十分钟才到,也迟到了。
吃完外卖早餐,开始了一天工作。在展览馆内,接待来展位了解产品的各渠道客户,介绍政策推广产品。一天的工作,上午在简单中重复,泡泡茶,聊聊天。中午在展览馆吃的点的外卖,下午继续重复上午的工作。不过在下午,又来了鼎存白茶人林良。傍晚时候,在展会出席会议的董事长也来展位指导工作了,因董事长的到来,原本在五点半就可以结束一天工作的硬是拖到了六点,直到董事长走了大家才敢收拾展会结束第一天的展览工作。
第一天展会结束,打车从展览馆到酒店,一车四人,只是昨天的刘光明换成了林良。
生活,就是今天重复着昨天,简简单单。今天也是,替换刘光明的林良带着我们三个人,又开始了在酒店附近边走边看边聊边找吃饭的地方。同个方向换了条路,又是走啊又是骑共享单车啊,才在几公里外找了一家面馆店各点了一份面条套餐解决了简单的晚餐。
一起四人又慢慢的走回酒店,还稍微逛了一下路过的商场,在九点左右回到了酒店,结束了第二天的工作旅行。
第三天:
异乡的城市异乡的床,异乡的梦总是醒来的早。六点醒来后在床上刷刷手机看看新闻,也是差不多的时间才起床出发到展览馆。
一天的工作开始了,重复昨天的内容,只是今天没有董事长的到来,大家表面上就表示轻松了许多。个别人也偶尔在展览馆内到处游走,看看别的展位,品品他人的茶,顺便找找美女。我也在今天有个小发现,就在我们展位隔壁,有个展商的女茶艺师,特别漂亮,毫无意义夸张的说,是我喜欢的类型。她个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总是刚刚好。就我单纯的想法,她够得上“美女”之称。她“花
容、月貌、玉骨、雪肤,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一头黑丽长发下的瓜子脸上,当看向你的时候,一个迷人的笑容展示出来。我夸张的跟同事说,我走过她身旁的时候,她冲我笑的样子,有那么一瞬间,我的心都被她的笑容所融化。我在心里也这样设想过,今天要是在二十年前,我愿意卖掉北京的一套四合院,卖的钱给她买包包搏取她温柔一笑。
一天的展会工作结束了。从展馆出来,鉴于前两天为了裹腹晚餐,一直要步行很远才能寻着吃饭的地方,今天大家决定在展馆附近先解决了晚饭问题再返回酒店。于是,老北京惠丰涮牛肉,成了今日晚餐的主角。
返回到了酒店,看时间还早,才七点半,我那颗旅行躁动的心被展会耽搁了两天,早已按捺不住了,便一个人乘上地铁,寻一处地方,看看老北京的夜景,体验一下在北京的夜生活。
南锣鼓巷,我第一次旅行北京的时候,就从巷头走到巷尾,不过那次是白天时间。那夜晚的街景又是如何的呢?是不是更是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今夜,当我走在南锣鼓巷巷子口,就基本已经确定这就是事实了。来来往往的青年男女,时尚与清凉并存,挤在巷子里,或驻足在某个店门口,或停在某个网红打卡处拍照……网红打卡,这里的美食,夜景,也许这些就是南锣鼓巷吸引人气的地方。我走出南锣鼓巷,又走进烟袋斜街,又是一条人气超旺的古文化街,不亚于南锣鼓巷。走过烟袋斜街,来到什刹海的北边,这里有一条音乐吧街区,有连续十几家的音乐吧。走在这里的人群中,能感受各驻唱歌手的嘶哑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夹杂着毫无意义章法的嘈杂声扰乱夜空,打破几艘游船在平静的什刹海上慢慢摇荡的宁静。我看看这里,发现这里的人,有疾跑的,有随着音乐哼哈的,自顾自拍照的,有吹风沉思的,有在撕咬串食的,有在游船划行的……在这片夜幕下,除了呼吸,我再也找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点了。有人在逛,有人在闯,原本用来欣赏的夜色,在每个人的差异中,变成了用来感受的世间万象。
我快速离开这里,不是我不愿意多呆,只是这里的声音太吵。我走进一条灯光昏暗的前井老胡同,想从这里通到大马路,好坐上最后一班地铁返回酒店。又是一条老北京胡同,窄窄的巷子走一段一个大拐弯,两旁低矮的统一格式房子墙饰,原来这就是老北京啊,胡同的两边房子是四合院吗?夜里每扇门都是紧闭的,没人回复我,不过在这条胡同的尽头,我看到了“郭沫若故居”的牌扁。
夜里,在赶上最后一班地铁,我回到了酒店,已是十一点半了。
2023/6/14厦门
旅行:北京,卤煮和炸酱面(一)
北京,卤煮和炸酱面(一)
2023/6/8-2023/6/13 晴
一起去北京吧!
去看看,北京的魅力与繁华;去聆听,历史在故宫的回响;去感受,帝都文化的光辉灿烂……让喜欢的事成为生活,不问东西,顺心而走!旅行,从此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五月的旅行,从天津到山东的德州,滨州,东营,再到淄博,济南,刚结束几天,又再次旅行。那些五月旅行零星的记忆,那些凉爽的风和让人看起来很廉价的小吃,于我而言,都显得无比珍贵。如果我们还有下一场见面,一定也会还有,曾经一起追风的每个时刻,我还想重温一次。而这次旅行的一个地方--帝都北京,也算是重温吧,因为春天的时候,我曾经旅行过北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说到上次的北京行,那是四月中旬,北方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我当时恰好出差河北保定,因距北京近,加上这之前还未曾到过北京,为了不给旅行的人生路上留下遗憾,便偷偷有了北京之行。当时花了一天的时间,在北京从天安门旁走过,逛了中山公园、故宫广场、景山、北海、什刹海、南锣鼓巷等。而当时没有逛天安门及广场是没提前预约,保安不让进呀。
所谓旅行中的诗和远方,那是属于衣食无忧的人,而我 ,只有慌慌张张的脚步以及无尽的忙碌,在生活奔波中,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走走,但被生活所累,不去走走,我又被精神所累。这次出差北京,借公司在北京参加“2023国际茶博会”的机会,再次旅行北京。
初夏的风,活泼而温凉。轻轻地摇曳着翠绿的枝头,在不同地点、不同的时间都别样风光。6月8号这天,就是这样的凉风满绿的日子,我从福建厦门而来,直飞北京大兴。开启了为时六天的北京旅行。
第一天:
早上从厦门出发,直飞北京,到达大兴机场的时候,已接近中午了。好高大上的大兴机场啊,我兜兜转转才到最右边搭乘机场巴士到中关村,再换的士往北京西站附近的酒店。当刚要达酒店的时候,勐昌号同事打电话说,最好先去北京展览馆接物料,说是参展的物料到了,于是刚到酒店还未下车的我,叫司机师傅急匆匆的调头,又往北京展览馆而去。
到了展览馆,看到展位还在装修,其实我这里的物料也还没到。于是跟董姜铖说了一声,先回了酒店休息一会儿。过了饭点,也忘了饿,在三点左右,物料真的到了,我又匆匆往展览馆而去。这时,大家都到了,一下子有十几个人,有上次在济南参展时认识才两周左右的鼎存白茶人陈学鹏、刘必情,有今天才认识的董姜铖,还有的十几个都要在接下来短时间内需要认识一起共事的勐昌号人及总部品牌部的人。
搭台布展摆陈列,我的物料较少,很快就搞好,但还是等到六点左右时大家一起撤退。从展览馆,打的回酒店,一起的四个人,自然有比较熟的陈学鹏刘必情,还有一个我第一次接触认识的总部培训人刘光明。
傍晚出来吃饭。还是同车的四个人,从酒店往后走马连道,寻找吃晚饭的地方。边走边聊边找,其实走了很久,我估计单程至少走了三公里以上,最后在马连道茶缘附近的北京新年华购物广场,在广场的四楼炒了几个下饭菜简单解决了晚餐。
吃饭出来,天色已暗,华灯初上。我们又是慢慢的往酒店方向走,我注意在马连道上经过了好几个茶城,最后才在同事口中了解,这北京马连道与广州芳村,是全国一北一南两个没有之一的茶商贸易城。在经过一个茶城的时候,到了刘光明认识的一个卖茶器的老板店里喝了几杯陈年老白茶,到九点多时才告别老板慢慢走回了酒店。
夜,如此寂静。
第二天:
阳光明媚。
可能是夏天,又或者是北方,这里天亮的比较早。但我还是按照预设的时间八点起床,八点半打的出发去展览馆,开始四天的茶叶展览和第一天。从酒店到展览馆,不算远,但的土车的路上时间,也体验了一回北京城市工作日的拥堵,在不到十公里的距离下,硬是耗掉了四十分钟才到,也迟到了。
吃完外卖早餐,开始了一天工作。在展览馆内,接待来展位了解产品的各渠道客户,介绍政策推广产品。一天的工作,上午在简单中重复,泡泡茶,聊聊天。中午在展览馆吃的点的外卖,下午继续重复上午的工作。不过在下午,又来了鼎存白茶人林良。傍晚时候,在展会出席会议的董事长也来展位指导工作了,因董事长的到来,原本在五点半就可以结束一天工作的硬是拖到了六点,直到董事长走了大家才敢收拾展会结束第一天的展览工作。
第一天展会结束,打车从展览馆到酒店,一车四人,只是昨天的刘光明换成了林良。
生活,就是今天重复着昨天,简简单单。今天也是,替换刘光明的林良带着我们三个人,又开始了在酒店附近边走边看边聊边找吃饭的地方。同个方向换了条路,又是走啊又是骑共享单车啊,才在几公里外找了一家面馆店各点了一份面条套餐解决了简单的晚餐。
一起四人又慢慢的走回酒店,还稍微逛了一下路过的商场,在九点左右回到了酒店,结束了第二天的工作旅行。
第三天:
异乡的城市异乡的床,异乡的梦总是醒来的早。六点醒来后在床上刷刷手机看看新闻,也是差不多的时间才起床出发到展览馆。
一天的工作开始了,重复昨天的内容,只是今天没有董事长的到来,大家表面上就表示轻松了许多。个别人也偶尔在展览馆内到处游走,看看别的展位,品品他人的茶,顺便找找美女。我也在今天有个小发现,就在我们展位隔壁,有个展商的女茶艺师,特别漂亮,毫无意义夸张的说,是我喜欢的类型。她个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总是刚刚好。就我单纯的想法,她够得上“美女”之称。她“花 容、月貌、玉骨、雪肤,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一头黑丽长发下的瓜子脸上,当看向你的时候,一个迷人的笑容展示出来。我夸张的跟同事说,我走过她身旁的时候,她冲我笑的样子,有那么一瞬间,我的心都被她的笑容所融化。我在心里也这样设想过,今天要是在二十年前,我愿意卖掉北京的一套四合院,卖的钱给她买包包搏取她温柔一笑。
一天的展会工作结束了。从展馆出来,鉴于前两天为了裹腹晚餐,一直要步行很远才能寻着吃饭的地方,今天大家决定在展馆附近先解决了晚饭问题再返回酒店。于是,老北京惠丰涮牛肉,成了今日晚餐的主角。
返回到了酒店,看时间还早,才七点半,我那颗旅行躁动的心被展会耽搁了两天,早已按捺不住了,便一个人乘上地铁,寻一处地方,看看老北京的夜景,体验一下在北京的夜生活。
南锣鼓巷,我第一次旅行北京的时候,就从巷头走到巷尾,不过那次是白天时间。那夜晚的街景又是如何的呢?是不是更是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今夜,当我走在南锣鼓巷巷子口,就基本已经确定这就是事实了。来来往往的青年男女,时尚与清凉并存,挤在巷子里,或驻足在某个店门口,或停在某个网红打卡处拍照……网红打卡,这里的美食,夜景,也许这些就是南锣鼓巷吸引人气的地方。我走出南锣鼓巷,又走进烟袋斜街,又是一条人气超旺的古文化街,不亚于南锣鼓巷。走过烟袋斜街,来到什刹海的北边,这里有一条音乐吧街区,有连续十几家的音乐吧。走在这里的人群中,能感受各驻唱歌手的嘶哑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夹杂着毫无意义章法的嘈杂声扰乱夜空,打破几艘游船在平静的什刹海上慢慢摇荡的宁静。我看看这里,发现这里的人,有疾跑的,有随着音乐哼哈的,自顾自拍照的,有吹风沉思的,有在撕咬串食的,有在游船划行的……在这片夜幕下,除了呼吸,我再也找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点了。有人在逛,有人在闯,原本用来欣赏的夜色,在每个人的差异中,变成了用来感受的世间万象。
我快速离开这里,不是我不愿意多呆,只是这里的声音太吵。我走进一条灯光昏暗的前井老胡同,想从这里通到大马路,好坐上最后一班地铁返回酒店。又是一条老北京胡同,窄窄的巷子走一段一个大拐弯,两旁低矮的统一格式房子墙饰,原来这就是老北京啊,胡同的两边房子是四合院吗?夜里每扇门都是紧闭的,没人回复我,不过在这条胡同的尽头,我看到了“郭沫若故居”的牌扁。
夜里,在赶上最后一班地铁,我回到了酒店,已是十一点半了。
2023/6/14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