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山问寺--屏南天宝寺
十月晚秋,蔚蓝如洗的天空飘过朵朵浮云,枯黄的落叶无声无息的铺满了地。踩着满地的枯叶,在有生有灭的轮回里,听着晚秋发出的琴瑟声响,在沐浴着阳光铸就的金黄色里,带着出游的心情,到田野,到山林,到陌生的地方,邂逅晚秋的美景。
午后。晚秋的太阳热情的洒在枯黄的树叶上,更加泛黄。秋风阵阵,吹起一颗颗年轻躁动的心。排长,朝晖,和我,一起驻足古田通往屏南的省道上,准备向山问寺,探寻天宝寺的圣地。
天宝寺,屏南的一座寺葩。它位于屏南长桥镇长桥村东南约一公里的屏翠山上。据寺里的石碑上的介绍,它创建于唐朝开元二十九年,即唐玄宗开元记年的最后一年,第二年便是天宝记年。我想,天宝寺的得名就是缘于天宝记年的伊始吧。虽说以后又曾三次遭毁,但善根结善果,即便是滚滚红尘,也给天宝寺刻上一道道时代的印记,然而一切都过眼云烟,如今,天宝寺是殿堂林立,钟鼓齐鸣。
朝晖在前,我居中,排长殿后,一行向山行。渐入山脚,便会发现在翠竹环抱的山间,一座浮图,基座青山翠竹,顶指蓝天,向众生前来虔心拜佛的人昭示着佛门圣地的尊严。我们向山而行,徒步沿石径登阶而上,穿过枯萎的野草,横跨收割完稻穗的田野,跳过山涧,路边,两株千年老树,枝繁叶茂,一点也没有秋天枯枝败叶的景象,在秋风中,树叶发出琴瑟声响。我们停下来,在树下歇息,用粗糙的大手抚摸树干,感叹千年老树的伟岸,“樵客遇之犹不顾,几度逢春不变心”它的生命力,激励着我们几颗还未老去的心,向2013年前进。
踏上寺前平台,不急着进山门参拜佛祖,舍显求隐,便会看到真个寺院坐落在三面环山之间,苍松翠竹,风景秀丽,正门与远处的山峰遥遥相对。整个寺院大有丛林之势,殿阁飞檐平等,翘角挑云,灵气凸显。进入寺院,发现天宝寺的建筑从外到内,从左到右,也与其他的寺院同出一辙,踏入山门,是左右两个房间大小的放生池,拾阶而上的是天王殿,从远处看,重檐歇山顶。两边是钟楼和鼓楼,是三层的重檐塔结构,有点遗憾,没看到大钟和大鼓。再移步便是大雄宝殿居中,左边是观音殿,右边是地藏王殿的三殿并排,它们是单檐双坡顶结构。从大雄宝殿穿行移后,便是大法堂,两边还有独立的僧宿和厨房。特别让我留意的是大法堂前面的十几根柱子,根根都是雕龙画柱,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我们从旁出来,抬头仰望,一座九级浮图,巍峨挺拔,耸立于寺后山头,四周苍松翠竹掩映,只留图顶探天。纵观寺院布局合理,建筑规范,所以说天宝寺为屏南的一寺葩。
正待回看,高高的蓝天,洁白的云彩,加上殿宇雄伟壮观,环境清幽,难怪前人有诗云:深山古寺绝红尘,水绕山环四序新。几度风烟微雨后,松涛竹韵自精神。
2012/10/25 古田
来一支独舞



倚靠千年老树



天宝寺山门

天王殿

钟楼

鼓楼

大雄宝殿

大法堂

浮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