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潍坊县城及城厢的庙宇

(2011-10-06 11:36: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潍坊古庙宇遗存和文化
 庙宇在旧时是我国各地不可或缺的建筑。庙宇在潍县由由来已久,人们之重视远不止一朝一代。截至清末,潍县境内有型或有记载的庙宇共152处。坐落于县城及关厢(关厢指六关,即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及东北关、西南关)的共41处,其中城内19处,六关22处。坐落于农村的多达111处,以浮烟山一带最为密集。本文所罗列的仅限于县城及关厢一带规模或影响颇大者。5 V0 n! f' L- S$ }
  
  县城内的庙宇
  
  址在县城之内,偏东的有东门城楼上的关帝庙、老关帝庙巷的关侯庙、东门大街路北的文庙及东岳庙、东门里路北的碧霞宫、城东北角的真武庙、城东南角的文昌阁;位于县城偏南的有南下洼街的岳王庙、南寺街的石佛寺、南寺前街的菩萨庙、南宫前街的天仙宫及药王庙、城西南角的武昌庙;偏北的则有北门大街南首的关帝庙、荷花湾崖的皇姑庵、城西北角的北极庙;位于城里的有城隍庙街的城隍庙、撞钟院前街的观音大士庙等。% {2 w9 \: j) m6 ~
  关帝庙因建于潍县东门城头之上,故址高位显。不过正殿之神塑,除关羽外,还有包拯与海瑞。三神生自不同年代(汉、宋、明)而同祀一殿,人称“三刚”。当时有个特殊规定:无论从哪个方向来或到哪个方向去,县官上任或离任,必须走潍县城东门(朝阳门),历届县官人人相袭。县官上任进东门时,先得下马或下轿,登上城头,谒关帝庙,参拜“三刚”。参拜毕,方可入城去官邸。县官离任者亦须自东门出。如系清官,潍人即要求其脱靴,置放于城楼之上,作为永久的留念。留靴之官当然备感荣耀,走得心情舒畅。倘系贪官或庸吏,便没有几个欢送的,更无人要求留靴。此官知道自己有短,故走得灰溜溜的,心情自然不会太好。就此而论,潍县东城上的关帝庙,起到了褒扬清官,贬斥赃官、庸官的作用。
  1934年,关帝庙被拆除。
  关侯庙位于今十笏园外西北角。原为宋代建筑,其后大修两次:元天历年间一次、清康熙年间一次。其南首形成的巷子,人称“关帝庙巷”。该庙受敕封后,巷口立了石坊,上雕的一行大字格外醒目:5 t3 m4 B, E& O" s7 K6 M
  敕封忠义仁勇威显灵佑伏魔大帝
  拾院前石阶而上,进院,便有山门三间,上建小楼。院内有影壁及巨槐一株,其槐苍劲古朴。庙基为高台,传东汉末刘备领兵杀退黄巾军,救了孔融,之后,阅兵于此台。故潍人至此,常肃然起敬,有“沙场点兵”之感。大殿为琉璃瓦屋脊,四角飞檐斗拱,各具雄态。大殿内正中为关羽坐像,右为周仓,左为关平。关公着绿袍,面色枣红而黑髯;周仓持大刀,关平捧金印。大殿前立柱之楹联对关羽的称颂已到了极高的程度:# [- Z4 X. L6 Q9 S5 `
  扶正统而彰信义功业同天地不朽;% O6 P1 z) f+ @+ S
  完大节以笃忠贞令名与日月常昭。
  钟楼在院东南角,钟楼以北房内设大香炉,为进香者焚香之所。( N- F! {/ a) n% Y
  关侯庙为潍坊市区保留至今的历史最久的古建筑,现正予整修,是潍坊市区保护和恢复的古文化遗产之一。
  文庙几乎为各城邑内所必有,而潍县的文庙却特色独具。# D& h9 L0 F! G, H$ e' x
  潍县城文庙址在东门(朝阳门)大街路北,占地约6市亩。庙门面朝大街,大街东、西之木牌坊上书“德配天地”与“道冠古今”。庙门外之围墙东西两侧均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石碑。进围墙,迎面棂星门上石匾书“文庙”二字。院中泮池上有桥曰“洙水桥”,桥侧石匾刻有“潍阳”二字。
  院北正面是“大成门”。大成门外东、西山墙上各有“状元”二字匾,是为纪念清末潍县出了两名状元而书的。大成门之前门、后门各有台阶,拾阶而上、下,过大成门,迎面出现的是大成殿。殿前院内,古木森森,两侧之厢房各有神台,立有历代先贤巨儒之神位。两厢房之北为碑廊,立有名碑12通。
  大成殿共五间,为文庙内最宏阔的建筑物,外顶为绿色琉璃瓦,四面飞檐斗拱。四角各有铁马,有风时即发出钟铃之音。殿檐下之石柱,刻有楹联。殿内正位塑孔子坐像,像前牌位书有“至圣先师孔子之位”。牌位前设有供桌,并有楹柱楹联。孔圣像之左右各塑神像二:东面西向的是颜子与子思;西面东向的是曾子与孟子。东西两壁各塑6尊神像,合称“十二哲”。殿内迎门悬“万世师表”匾额,为清康熙帝手笔。东西两侧共悬匾额9块,其中有“斯文在兹”(雍正帝书)、“生民未有”(乾隆帝书)等。红底金字,熠熠生辉。
  大成殿东北另有后院,院东为崇圣祠,西为陈太仆公祠。崇圣祠祀孔子之五代先世。其东、西配哲,塑先贤颜无繇及先儒辅成等八人。大成殿后有明伦堂,为学官讲经之所。陈太仆公祠为清咸丰时奉敕所建,祀潍县抗捻时战死的名绅陈介眉等。院中八角鼓型水池,青砖围砌,上嵌“文泉”二字碑。陈太仆公祠正南为乡贤与名宦祠,逝后有谥号之乡贤名宦,多在此设有神位。9 t5 h# o6 M3 {
  文庙东侧建有忠孝祠,正殿三间,祀旌表之孝子。院内古槐三株,森郁苍苍,今只剩其一(在今东风西街北侧)。  S6 T3 a& f% @; x; D4 S% D4 ~, b+ U4 ~: c
  东岳庙建于元至正十年,址在东门大街路北,文庙以西(潍城区政府旧址)。南向的大门,两侧各有石鼓。二门左右分别有“发育万物”与“大造之门”木匾。过堂屋“哼哈”二将塑像分列两侧,东西两间则塑“四大天王”像。正北为大殿,其内主塑为“东岳齐天大帝”。殿后有天后宫,痘神庙。殿西北角建有“安澜轩”,院内有假山、花坛、竹林,西南角有钟楼。
  民国初东岳庙辟为“民众教育馆”,解放后为团市委、市妇联办公处。后拆除。
  天仙宫元代建筑,因城北有“北宫”,故民间一般称此为“南宫”,址在南宫街路北。其正殿塑玉皇大帝像。正殿两侧曾建有“药王庙”,祀药王孙思邈。后药王庙与天仙宫合为一庙。每年正月初九为天仙宫庙会,祀典颇盛。天仙庙后建为南宫街小学,再后成为潍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今为潍城区教科研中心。
  石佛寺始建年代不详,址在南寺前街(今向阳路东,市法院院内),因内曾有铁佛,故称“铁佛寺”。后铁佛被毁,雕石佛以代,自此改称“石佛寺”,时在宋咸平二年(999年)。
  红色庙门两边围以花墙,门外有石阶。进大门,迎面山门三间,门上石匾书“石佛寺”三个大字。入山门,先见天王殿三间,殿东西两廊为伽蓝达摩堂。天王殿北即大雄宝殿。殿中坐有高大石佛,两厢则是十八罗汉像。
  潍县石佛寺与苏轼有缘。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知密州(今诸城),熙宁九年(1076年)底赴新任,途经潍州(今潍城),大雪,见石佛寺古木参天,雄伟壮观,遂入内瞻仰。寺内住持见苏才子至,邀留下榻寺内,因精通佛理,苏轼与之交谈,十分投机。次日惜别,苏写有《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诗以志。
  宋哲宗元佑间,苏轼回汴京,名画家崔白以力作《布袋和尚像》相赠。苏轼在《布袋和尚像》侧写了题记,又派人不远千里送与潍州石佛寺住持。住持大喜,为不使失存,请石匠雕之于石,嵌于殿内东间。该石刻年久破裂,寺僧请人重刻,嵌于大殿西间。石佛寺废之后,布袋和尚石刻像不知所终。; \, y6 e) r; H3 a
  城隍庙址在城里大十字口西北方向,殿宇宏伟。5 S* c$ O5 D6 f
  城隍是传说中主管城市的神,潍县城隍自然是主宰潍县城的神。该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朱红色大门前有石狮一对,左右各有中军亭及木牌坊。大门对面场边之戏楼为清乾隆年间知县郑板桥倡建。台正面匾书:“神之听之”。台前两端四根立柱之楹联,皆出自板桥之手。
  入庙门,过影壁与甬道,先是过厅三间,厅前东西两侧之廊房内,塑有十八层地狱群像,群鬼青面獠牙,阴森可怖,常使人毛骨悚然。过厅再北,即是正殿。殿正中所塑之城隍,宫袍乌纱,正襟危坐。正殿再北有小院与后殿,后殿中有木雕城隍。该木雕有铜活络,故可以搬动。! K% D; C, }  I* @1 S+ F8 C* `% p
  与国内其他城市城隍庙相比,潍县特色独具。其主要区别在于城隍均为孤身,而潍县城隍庙内却有神像曰“卧奶奶”(城隍之妻)。卧奶奶像缘起于清末一次城隍出巡(城隍出巡为每年五月初一搞的一大型活动)。此年人们用轿子抬了木雕城隍浩浩荡荡周游,至西南关时,有少女某观热闹于门口,偶见轿子中之城隍向其微笑致意,心中大疑,语于家人。举家闻之大恐,而此女自此卧病,不久病亡。有人加以附会,说此乃城隍爷思凡,相中了此女。这女子一定是去阴间,做了城隍夫人。如此大吉大利之喜事,不必悲哀。据此,人们在城隍庙后殿东厢房内增塑了“卧奶奶”像———睡于炕上,身盖锦被。潍县的城隍庙因此名传遐迩。2 S9 x. m1 M" ?) ?
  该庙之大殿及后殿至今尚存。
  
  城厢的庙宇
  : ~; K: \3 a  E
  潍县的关厢,庙宇总数多于城内:东关12处、北关3处、西关2处、南关1处、西南关3处、东北关1处。另外南北坝崖还有4处。
  东关名望最高的当数碧霞宫与绿瓦阁。  }0 Q! L6 `) O, r7 _
  碧霞宫位于耀武门里路北。正殿主塑碧霞元君,东厢殿内塑孙膑。孙膑因受庞涓的陷害遭刖刑而双腿致残,民间坚信其逝后为神而长治腿疾。故每年的正月十六日潍民有腿疾而久治不愈者多至碧霞宫朝拜孙膑,但与朝拜其他各神不同,除焚香外,又赠黄色纸牛一头(传当年孙膑常骑一头黄牛)。到了正午,所有纸牛便被运到白浪河沙滩,燃以鞭炮以渲染气氛,同时火焚成堆之纸牛,从四面八方赶来围睹者不计其数。直至火灭,人们才尽兴而去。5 M4 \5 j2 l. u, i# a% ]$ _
  绿瓦阁(又称三元阁或鱼店阁子),址在东关鱼市街西首,因大殿外顶琉璃瓦为绿色,故名。该阁为明后期建筑,清代曾予大修。庙门贴有“马过五关思汉主,花开三月想桃园”之联,门上方有“亘古一人”之横批。阁内有北大殿三间,正中塑关羽,两侧为关平、周仓。殿内墙壁下有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古城会等群塑,形象逼真,引人入胜。院内南屋三间,祀龙王爷、马王爷、送生娘娘等。送生娘娘据说会送生,故颇盛香火。其身边又塑婴儿若干,无嗣者常掐泥塑之男婴生殖器上的泥巴而归,传不少人后来喜得贵子。
  绿瓦阁之庙门,每年从除夕日至正月十六全天开放,而上元节则是该阁最热闹的日子。8 g. L7 G* m. r% s* l& M( Q
  北关的3处庙宇为玉清宫、准提庵、八蜡庙,以玉清宫为最。
  玉清宫是潍县占地面积最大的庙宇。庙前约半里处有石坊,上刻“玉清宫”三字。庙门呈“八”字形,四周有红墙环绕。进庙门,先是一片松林,巨树参天。院内大殿三进,首进为“大通明殿”,殿名为清初张端亮所书,当年郑板桥曾叹为观止,自愧不如。殿内塑“四大天王”,魁伟高大。第二进为玉宝殿,因塑玉皇大帝,故又称“玉皇殿”。其东西两侧分别有药王殿与关帝殿。第三进为三清殿,塑三清真人。殿右为真武殿,左为七真殿。因玉清宫环境幽雅,故元代即有“玉清烟晓”之誉。& E; H% L) x6 p/ t5 w2 C
  玉清宫内名碑很多,但书法价值最高的是状元曹鸿勋书丹的“重修玉清宫碑铭碑”。玉清宫庙会在正月初九(传该日为玉皇大帝生日),此日一早,善男信女即从四面八方迤逦而来,摊贩毕至,货物齐全。演马戏杂耍的,念宣讲的也来演出或义务演讲。宫内宫外,人山人海,甚是热闹。
  西关的庙宇仅有三官庙与望山阁,以望山阁为著。
  望山阁古名碧霞行宫,为西关的西阁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其可西眺西山,故演为“望山阁”。进阁门,有手执钢鞭的高大神像。阁上则有北大殿,塑泰山老母。大殿东边小殿祀三官爷,南小殿祀南海观音,西小殿祀王母娘娘。阁上另有祀地藏王、张仙爷处。阁西北另有大院,祀福君、麦妈妈。望山阁的庙会在四月初八,是日自有一番诱人光景。
  西南关庙宇有三处:五道堂、仙师庙、三义庙。
  五道堂即五道庙,祀五道将军(庙外有五条道路通过)及土地诸神,明代所建。庙门左右有男魂司、女魂司,正殿塑五道将军。殿北有钟楼,楼西神龛上祀关公。后院有“百子殿”,塑送子观音。
  仙师庙位于五道庙东侧,清末所建,祀“老师傅”。状元王寿彭写有庙名,又书楹联:“仁术博施能济众,虔心祈祷自蒙麻”。此庙一开张即香火大盛,三月初八(传为老师傅生日)尤甚。
  南关只有一座倒坐观音庙,面北背南,初建年代不详,明代曾两次大修。该庙门前有石凳,主殿三间,主塑观世音菩萨,其后塑有多子观音。上世纪三十年代该庙成为镇政府治所,后为学校(今向阳路小学)。! q4 K( x' N# e9 [
  东北关有“地藏王庙”;南北坝崖则有保安庙、龙王庙、关帝庙、观音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