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间,我们淄博校长(主任)研修班的一行49人在历经近八个小时的奔波后终于安全到达南通。南通教育在全国名气很大,“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在27日上午简短的开班典礼上,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市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李铮声要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前提。要坚持目标导向,以实现目标为根本。我们要以这次培训研修为契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弥补我们的短板,为淄博教育发展再立新功。
提起南通教育,有一个著名的现象,那就是多年来,南通的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这一傲人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南通教育被分为外部路径和内部路径两部分。其中:外部路径包括“优先发展”的政策保障、“学有优教”的发展定位、“包容会通”的文化熏染、“濒江临海”的区位优势、“教育之乡”的底蕴滋养和“望子成龙”的重教氛围。而内部路径有“聚焦改课”的课改红利、“全面育人”的正确导向、“浪浪相激”的优良生态、“敬业善教”的优质师资、“四精四必”的到位管理和“四两千斤”的有效教研。
南通教育也秉持着“包容会通”的南通城市精神。《“教育之乡”首问与元释》一书中对“南通教育”内涵特质分析认为,南通教育有一个特点是“特在不一” 。意思是说:“通派教育”的思维特质是虚怀而不固己见,博观而择良求取,既不强人就我,亦不贬己就人;其言行表现为善于学习,转益多师,又守正独立,恪守追求。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关键在“通派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
对课堂提出三点基本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并提出了六个课改机制:模式构建,形成老师少讲多导的机制;学案筛选,形成老师且研且教的机制;作业面批,形成老师了解学情的机制;前置补弱,形成学生整体优化的机制;阵地展示,形成学生合作竞争的机制;独立解题,形成学生思维深刻的机制。
构建区域性教学模式:如:如皋市:“活动单导学”、海门市:“学程导航”、启东市:“15/20/10”、“三段四模块”、通州区:“学的课堂”、如东县:“真学课堂”、海安县:“导学案”、崇川区:“情境课堂”。同时注重全市学科基地的建设,实现高中、初中、小学各学科基地的全覆盖。聘请专家担任学科基地学校学术指导教师,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基层学校课改示范。
传言中的南通教育是“揪”、“死揪”、“往死揪”,走进南通教育后才发现,这里所谓“揪”的背后,更多的是遵循教育规律。揪,是一种科学“揪”。这主要得益于南通对教科研的重视,南通教育的“揪”兼具了实干的精神和巧干的智慧两种品质。巧干的智慧源自于这几年来推行的“普惠教研、智慧服务”理念,实现由经验型教研向科学型教研转型的转型。
我们这次利用周六周日听取四位专家校长的讲座,下周近五天的时间分四组在四所学校跟岗学习。期待着我们的南通之行收获满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