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国内教育现象,教育的本质

标签:
教育育儿放牛班的春天经典电影文化 |
分类: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
今天,帅帅姐的小侄子拿着练习册问了我道数学题,毫无疑问帅帅姐超帅地写出正确答案。但是侄子却一直说我做错了,争吵一番,就是因为我用的不用于练习册里的另外的解法而被认为错了,难道国内教育是不接受填鸭式的固定答案就是错了?就这个问题,帅帅姐想谈一部西方的教育片《放牛班的春天》。
http://p9.pstatp.com/large/1dba00009d97de396044
规定好的标准答案思维
故事得背景发生在一个少管所学校。学校里主张的管理制度方式是惩罚。校长认为防止孩子出现问题就是威迫镇压。孩子一犯错,就关黑屋、劳务一个月、禁止一切娱乐、用板子打等来惩罚,应了国内一些家长的话,“不对就打,打到他怕”。在这里,不出问题就是被认为好,这也是维持学校盈利的根本。
http://p3.pstatp.com/large/1dbc00009adc809ae551
学生被处罚15天劳务,限制自由
音乐老师马修被安排到再了这个少管所“再教育”学校做代课老师,他认为自己十分倒霉,要去这偏僻的地方给调皮蛋教课,觉得自己人生到了最低谷。
http://p3.pstatp.com/large/1db900037b7d93c9ee1f
代课老师马修来到了"池塘之底"学校,觉得人生最低谷
和学生门的相处后,马修发现孩子们其实是可爱的,例如那个一直等待星期六的佩皮诺。
http://p1.pstatp.com/large/1db900037ee30175aad7
傻傻的认为5x3=53的耿直小男孩佩皮诺
当马修想让孩子写下自己将来想要变成的样子,吵闹的教室变成意料外的安静,孩子们都认真的写着自己梦想。马修发现,孩子们的心是对人生的是充满渴望的,层层的体质化枷锁会扼杀掉掉这些孩子的梦想。学生不该在监狱般的管理下被控制的成长。
http://p3.pstatp.com/large/1db70000858bb2ba92b2
孩子们认真的写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
但是,马修对孩子的种种举动引起了校长的不安了,传统体制化的管理不应该有任何动摇因素的存在,于是,马修被解雇。
http://p3.pstatp.com/large/1db900038a1b22decb19
校长解雇马修
马修要离开学校了,他是对体制化的教育是心寒的,但让他更心寒的是,他期盼的孩子会涌门口跟他道别,但孩子们没有。其实,孩子们比马修更了解他,孩子们用了更好的方式和马修道别,马修虽然离开了,却收获了一群优秀的学生。
http://p1.pstatp.com/large/1c6c000395715b099819
孩子们用纸飞机表达对马修的感谢,马修欣慰的笑了
电影中提到了逼迫惩罚的教育问题,尽管我国是个提倡人人平等的国家,但还是存在反面的现象。某些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总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你只是个小屁孩,老子说的就是对的,我会害你吗?”,如果孩子不按照家长设计好的轨迹走,如果学生不接受填鸭式的固定答案,就会面临惩罚,甚至限制自由、被暴打。
http://p3.pstatp.com/large/1db80002009905e359df
被设计好的未来
《放牛班的春天》告诉了我们教育原来的样貌应该是怎样的?教育不应该是束缚,应该是辅助孩子,自由地去解放思想,引导孩子不断完善自我。大人与孩子应该是平等,教育本质是辅助和引导,而不是控制。孩子应该是个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机器,在条条框框下存在的体制品。
你的专业观影指南,我很渺小,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帅帅姐带你看电影(ssj6638),不然就找不到我哦。//(✿◡‿◡)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UC大鱼、一点资讯、天天快报、搜狐新闻同步更新,欢迎关注,谢谢。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