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家解读.微子篇》18.6
(2018-05-22 20:45:57)
标签:
格言警句命运吉祥平安幸福哲理名言做人之道 |
《论语名家解读.微子篇》
18.6
一、原文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日:“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 you)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二、注释
1、
2、
3、
4、
5、
6、
7、
三、解读
1、《论语注疏》说:此章记孔子周流,为长沮(ju)、桀溺二人所讥也。
2、李炳南:《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叶反于蔡”之际,就是正要离开楚国的叶邑时,途中遇见长沮、桀溺二人,因而使子路问津。二人都是隐士,思想与孔子不同。长沮,桀溺,乱世归隐。孔子在乱世,一心要以大道施济苍生。圣人与洁身自好的隐士分别在此。
3、南怀瑾:长沮和桀溺,是两个隐士,一对好朋友,在并肩种田,孔圣经过那里,不知是有意或无意的,教子路去问路,问过江的路口,这“问津”是这篇文章的“点题”,我们中国以后的文字上,所谓“指点迷津”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长沮就先反问子路,你替他赶车的那个老头子是谁?这是明知故问。子路说,坐在车上的是我的老师啊!鼎鼎大名的孔丘。长沮说,就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子路说,是啊!就是他。长沮说,既然是孔丘,他当然知道该怎么走,还要来向我们问路吗?他这话答得很妙,子路问的是车子应该走向哪里的路。长沮答的不是车子走的路,是人生之路,长沮的意思是说这个周游列国、到处还要传道的孔子,他现在“路”都不晓得走吗?他这个话是很妙,很幽默的。
子路问不出道理来,就转过头来问桀溺,桀溺却反过来问子路,你是什么人?子路说,我名字叫仲由。桀溺说,你就是鲁国那个糟老头孔丘的徒弟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滔滔是形容词,现代语汇就是潮流,当潮流来时,海水一涨,浪花滔滔滚滚,不管好的坏的,统统都被浪头淹没了。天下皆是也,就是说现在全世界都在浊浪滔滔,一股浑水在流,这情形又有谁能够把它变得了,那洪水泛滥的时候,时代的趋势来了,谁都挡不住,并且他告诉子路:“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这句话中的“辟”就是“逃避”的“避”;“辟人之士”,是指孔子,避开了鲁国,鲁国政治太乱,自己的国家他救不了啦!为了想实行自己的理想,到处去看,是避开乱的社会,另外想找更好的环境,为“辟人之士”。桀溺是告诉子路,你跟着孔子这样的“辟人之士”,可是人是避不开的,如现在的和尚出家,神父的人会,反正都没有离开社会,不过换了一个生活。哪里出得了家?真出家谈何容易?真出家就是桀溺说的“辟世之士”,连这个时代都抛开了。离开这个社会,跑到深山里去,不和任何人打交道,这就是出家吗?永嘉禅师曾经说过,当你的心不能平静的时候,跑到深山都没有用。不要以为到了山里,就是出家修行,有时候看到风吹草动,心里都会烦起来。如果把自己的心修平静了,在任何热闹的地方,就和在山林中一样的清净,这是基本的道理。所以这一段桀溺对子路说,你与其跟着孔子一样,觉得这里不对,就离开到另外一个社会,其实时代是逃避不了的,还不如像我们一样,自己忘记了这个世界,忘记了这个时代,种我的田,什么都不管。他说到这里以后,再不说话了,拿起锄头,还是不停地种他的田。
子路碰了钉子,就回去把经过报告孔子,孔子听了心里很不惬意,脸色变了,很落寞也很难过的样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
三、译文
1、辜鸿铭译: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时,看到长沮、桀溺(春秋时两位隐士。)在田间劳作,就让学生子路去问渡口在哪里。
子路来到两人身边,长沮问:“那个手里拿着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
子路又去间桀溺。桀溺说:
子路回来后把这两个人的话告诉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
2、毛子水译:长沮、桀溺在一起治田。孔子路过,叫子路向他们问过渡的地方。长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