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解1.1章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15-11-30 09:53:57)
标签:
劝学智慧做人 |
1.1章
一【原文】
二、【注释】
(1)子:中国古代称呼老师曰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汉典》本义:学习。《说文》觉悟也。《礼·学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白虎通云:「学,觉也,悟也。」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也。去非取是,积成君子之德也。张居正《讲评论语》学是仿效。凡致知力行,皆仿效圣贤之所为,以明善而复其初也。明善,明,懂了,悟了。善,美好的,善良的真理。而恢复自己的迷了的或被污染了的本来的美好而善良的纯净自性。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朱熹《论语集注》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杨树达《论语疏证》:学而时习,即温故也;温故能知新,故说也。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指具有高尚的人格道德才能的人。
三、古今各家解
1、明.张居正《讲评论语》:学,是仿效。凡致知力行,皆仿效圣贤之所为,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是温习。说,是喜悦。孔子说道:“人之为学,常苦其难而不悦者,以其学之不熟,而未见意趣也。若既学矣,又能时时温习而不间断其功,则所学者熟,义理浃洽,中心喜好,而其进自不能已矣,所以说不亦说乎!”(浃冾jīaqìa,贯通的意思。《朱子语类》卷十一:“先涵养本原,且将已熟底义理玩味,待其浃洽,然后去看书。”
朋,是朋友。乐,是欢乐。夫学既有得,人自信从,将见那同类的朋友皆自远方而来,以求吾之教诲。夫然则吾德不孤,斯道有传,得英才而教育之,自然情意宣畅可乐,莫大乎此也。所以说不亦乐乎!
慍,是含怒的意思。君子,是成德的人。夫以善及人,固为可乐,苟以人或不见知,而遂有不乐焉,则犹有近名之累,其德未完,未足以为君子也。是以虽名誉不著而人不知我,亦惟处之泰然,略无一含怒之意。如此则其心纯乎为己,而不求人知,其
2、杨树达《论语疏证》:为政篇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礼记学记篇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友天下之善士,故有朋自远方来。同游之朋不远千里而来,可以证学业,析疑义,虽欲不乐,得乎?......时习而说,学者自修之事也;朋来而乐,以文会友之事也;不知而不愠,则为德性坚定之人也。
3、李炳南《论语讲要》:子,古时男子之美称,此称孔夫子。研究任何学问,首须明其作用。前清人学《论语》,用于科举考试,吾人今日用于复兴文化。学即是学作人之道,初学为士人,以至学为圣人,皆不离学。时乃时常,习乃练习,说即悦。时常练习,所学有成,故喜悦。
学在自己,用由天命,学成而人不知,不得其用,天命也,君子何愠之有,故曰不慍。
四、译文
1、辜鸿铭《讲论语》译:孔子说:
2、杨伯峻《论语译注》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李泽厚《论语今读》译:孔子说:“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
五、别论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论语》宪问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读书有二个层面:为生活而读书,为生命而读书。
天下之书无穷,人之精神有限。须是不读无益之书,方能有专功。
人皆怨贫,妄想富贵。何不怨贱,苦志读书,自有贵日,自有富日。惜乎甘为人下而不辞者,比比然也。乌得不贫,又何怨贫?
书犹药之可以愈病也。有身病,有世病,必自诊诊人,得其病源,然后能以应用之药施之。
人有极大之福,才肯读书。
天下奇观看尽,无过书本;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
苟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格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2、师旷论学(西汉刘向编《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