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古人论孝

(2014-03-08 19:18:25)


  1、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出处:唐·李商隐《送母回乡》

  释义: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人生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追求呢?

  2、【万事丝窠黏露珠,奉亲最乐天下无】

  出处:宋·杨万里《题左正卿寿慈堂》

  释义:世事无常皆如丝网上黏着的露水,什么也比不上奉养亲人的乐趣。

  3、【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出处:清·黄景仁《别老母》

  释义:在风雪之夜离开这凄惨的柴门,渐走渐远,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诗句十分真切地抒写出人内心的愧疚之惜,指出作为子女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是最大的不敬。

  4、【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出处:《劝孝歌》

  释义:母亲受苦时孩子不曾见到,孩子受苦时母亲心绪不宁。说明母亲处处关心孩子,而孩子却很少关心母亲。

  名句拾遗

 5、 【父母唯其疾之忧】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父母最担忧的是子女生病。言外之意,子女照顾好自己不必让父母担心,就算尽孝。

 6、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子女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婉转地劝告,如果父母不能够听从自己的劝告,仍然要恭恭敬敬,任劳任怨。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伤心。

  8、【事父母,能竭其力】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侍奉父母,应该竭尽全力。事:通侍,即侍奉、服侍的意思。

 9、 【子欲养而亲不待】

  出处:汉·韩婴《韩外传》

  释义:儿女想赡养父母,可双亲都不在人世了。待:等待。说明孝顺父母要注重每时每刻,不可等待。

  1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释义: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说明心中孝、态度敬才是真正的孝。

  11、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出处:《三国志·魏书》

  释义: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慢:慢待,指态度冷淡,不礼貌。

 12、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出处:明·吕坤《呻吟语》

  释义:子女对待父母,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心情愉快,其次才是关心他们的身体。倘若只关心父母的身体而不关心他们心情是否愉快,就显得更差一些,而最差的则是只保持表面上的礼节而连他们的身体都漠不关心。

  13、【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

  出处: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释义:一个人谨守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不胡作非为,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不良行为会使父母蒙羞。

  1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14、【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子女)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排除。

  15、【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16、【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17、【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18、【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1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谚语集锦

  2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释义:成千上万部经典都在强调,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21、【吃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娘好】

  释义:天底下没有比盐更美味的食物,天底下没有比母亲对自己更好的人。

  22、【儿行千里母担忧】

  释义:母亲时刻惦记出门在外的孩子。

  23、【家有一老,黄金活宝】

  释义:家里有个老人,非常宝贵。

  24、【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释义:养孩子是为了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积屯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25、【爹养儿小,儿养爹老

  释义:父母养育孩子,孩子应该知恩图报,好好地赡养父母。

  2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释义: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7、久病床前无孝子

  释义:长久服侍生病的父母,儿女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说明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

  2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释义: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29、千里烧香,勿如孝敬爹娘

  释义:千里拜佛烧香,不如现在孝敬爹娘。旧时指奔波千里拜佛求来生,不如现在孝敬爹娘积德以保来生。

  30、【得一食必先以食父母】

  释义:有一顿饭,必须先给父母吃。

  31、敬了父母勿怕天,纳了赋税勿怕官

  释义:孝敬父母不怕天道惩罚,守法尽忠不怕法律制裁。天:天道责罚。纳赋税:意为守法尽忠。官:官府,指法律制裁。

  32、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报父母恩

  释义:当家的人才知柴米可贵,抚养孩子的人才会报答父母对自己的恩情。说明只有当了父母,才能体会当父母的艰辛。

  歇后语荟萃

  33、【郑庄公挖地道——不到黄泉不相见】

  故事漫谈

  郑庄公的母亲从小就不喜欢他,而喜欢他的弟弟共叔段,后来竟然发展到帮助共叔段谋反,意欲置庄公于死地的地步。郑庄公十分愤怒,发誓说不到黄泉不与母亲见面。后来,他心生悔意,在一个聪明的大臣的帮助下,“掘地及泉”,母子相见,重归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和父母说过头的话。即使一时失口让父母伤心,也应巧妙地使用方法让父母开心,进孝道。

  34、【要饭的看丈母——穷孝顺】

  释义:要饭的人没有钱,不能拿金银珠宝孝敬丈母娘,但有一颗孝心。比喻即使穷困潦倒,远在千里之外,只要时时牵挂父母,那也是孝顺。

  35、【茶馆搬家——另起炉灶】

  释义:比喻成家之后,就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言外之意,孩子有一番事业,不让父母为自己的生活操心,就算尽孝。

  36、【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

  释义:比喻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享:享受。成:成果。此句描写了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态度。生活中,许多娇生惯养的孩子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仅不帮父母做事,还把父母当“奴隶”来伺候自己。

  37、【怀里揣梳子——舒(梳)心】

  释义:“舒”与“梳”同音;舒心:心情舒畅。意思是孝敬父母就要让父母心情愉悦,不顶撞父母,不做让父母生气的事。

  38、【儿子不养娘——白疼他一场】

  释义:母亲将全身心的爱都给了孩子,反过来,孩子长大后不赡养母亲,伤透母亲的心。比喻孩子不孝顺。

  39、【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释义:农村的老黄牛,耕田种地,兢兢业业,辛苦了一辈子。这里用来形容父母抚养子女,操劳辛苦。

  趣味阅读

  【谜语驿站】

  40、三个孝顺儿媳

  从前,有位老人,她有三个又聪明又孝顺的儿媳妇。这年农闲季节,三个儿媳妇都准备回趟娘家。临行前,老人把她们叫到跟前。她对大儿媳妇说,你给我带个“纸包火”回来;对二儿媳妇说,你给我带个“纸包风”回来;对三儿媳妇说,你给我带个“纸包水”回来。三个儿媳妇笑着点头告别了老人,回娘家去了。

  几天后,三个儿媳妇各自带回了老人吩咐她们要带的东西,老人一见,乐得合不上嘴。原来,它们分别是:

  纸包火——灯笼

  纸包风——扇子

  纸包水——伞

  【妙联巧对】

 41、 儿子不孝爹心寒

  有一位老人家境贫寒,妻子过早去世。他独自抚养儿子,既当爹,又当妈,备尝艰辛。没想到,儿子长大、娶妻生子后,将老人视为累赘,常使老人忍饥挨饿。

  一天,老人透过窗户看见儿子正抱着孙子,十分亲热,老人想起过去,不觉叹道:

  隔窗望见儿抱儿,想起当年我抱儿。

  我抱儿来儿饿我,日后他儿饿我儿。

  这首将自家祖孙三代的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弄得儿子、儿媳羞愧难当,最终痛改前非,对老人百般孝敬。

  【幽默看台】

  42、“孝子”

  从前,有一个人侍奉继母,他很想赢得孝名,便向一位学者打听:“古人侍奉继母谁最孝?”

  学者说:“闵子骞最孝,他冬天穿芦花衣,把棉衣让给继母的儿子。”于是此人便穿芦花衣。

  第二天,这个人又问学者:“还有什么人最孝?”

  学者说:“还有个王祥,他继母冬天想吃鲜鱼,他便卧在冰上为母亲取鱼。”

  此人听了后说:“这个孝道难行。”

  学者问什么原因,他回答道:“王祥的衣服大概很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