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年级数学《 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2013-05-24 12:36:55)
标签:

教育

     二年级数学《 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图形中寻找规律。图形中的规律是抽象的,用来描述图形中规律的式子是由一些数学符号组成的,它是枯燥的。我们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并学会应用这些规律,就必须要借助具体的模型,并且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图形,并组织学生用一根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一条边摆出两个三角形。在学生回忆时质疑:图形中是否隐含着规律。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谈发现。学生深刻感受到独立排列摆出的两个三角形与连接排列摆出的两个三角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变化的操作中直观展示公共边,以此来为学生提供学习本课新知的认识停靠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处于一种对知识渴求的状态,这时是教学新知,引导探究规律的最佳时机。在这里为本课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接着,在用正方形连接排列的图形中寻找规律,这个活动中学生会迁移在连接排列的三角形中找规律的方法和经验,轻松地与老师共同完成列表,进行分析找到规律,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的应用和巩固。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五边形和六边形连接排列的图形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规律。这里是对已有经验的再次迁移,是数学思考方法的再次运用,是对图形中规律的拓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本节课图形中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小学生认识规律,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比较,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成,用多种思考方法探究规律,并在分析中表述抽象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