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坤诗说三十三·读明代女子薄少君诗二首
(2019-04-09 14:11:41)
标签:
读诗悼亡诗龙乡梦叟薄少君明代 |
读薄少君悼亡诗二首
一
海内风流一瞬倾,彼苍难问古今争。
哭君莫作秋闺怨,薤露须歌铁板声。
二
北邙幽恨结寒云,千载同悲岂独君。
焉得长江俱化酒,将来浇尽古今坟。
年年清明,岁岁扫墓。缅怀亲人,寄托哀思。千百年来,人们都是如此。当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停止了的,是没有哪个敢去跟亲人扫墓上坟的,说是搞封建迷信。尤其是家庭成份不好的,会被说成是剥削阶级的孝子贤孙,轻则批判,重则劳改。“文革”中,贫下中农改田改土,“向荒山要粮”,把我大姐的坟“改”了,现在我们想去上坟,也找不着地点了。现在有坟可上的人们,是值得庆幸的。君不见,年年清明,众多孝子贤孙,或香蜡纸铂,或鲜花果品,致祭于亲人坟前,洒一掬哀思的泪。
这是我们凡夫俗子清明上坟时的情形,此诗作者薄少君给她丈夫上坟却是另一番景况,诗中说:我来给你上坟绝不像闺中小妇人那样哭哭啼啼,我在你坟前唱的挽歌,也是雄纠纠气昂昂的。自古以来,像你这样才华横溢的人,都不长寿,怎会这样呢?就是诘问老天爷,它也回答不出来。从这第一首的四行诗中,我们看出了作者的不一样。她认为,死则死矣,勿须悲哀。生,是人杰,死,亦为鬼雄,何哀之有!接下来第二首开头两行说:坟场上空总是怨气笼罩,千古难消,所有逝者都是不情不愿,都觉得不公不平,不光只是你一人。(所以,你地下有知,要想得开。)接下来两句,展现了作者推己及人之博大胸怀:但愿长江水都化作美酒,用来祭奠古往今来所有的亡灵。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薄少君实具诗圣之心,诚可贵也。
这两首悼亡诗所表现出的情景,确实与我们常人上坟时的表现不一样。尤其是一女子,有如此襟怀,胜须眉远矣!
龍鄉夢叟己亥岁清明后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