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作新曝·大山铺昔日的宫观寺庙

(2013-05-29 15:32:39)
标签:

旧作

门户

道家

恐龙

观音阁

大山铺昔日的宫观寺庙

 

一队队驮盐的马队,穿街而过;一群群黄牛、水牛叫声不断;源源而来的盐巴、粮食、草料,朝聚暮散;还有那络绎不绝的“盐担子”,好像永远也走不完 ……尤其是二五八赶场天,尽管街道已拓宽,可还是显得拥挤不堪。如果用“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记忆中的家乡——大山铺,竞是如此繁华富庶的所在。当时的民谣曰:“扯不垮的牛沸渡,塞不满的大山铺” 然而,这个不满五百户的小镇,最大的特色还在于有众多的宫观寺庙。当香火鼎盛之时,整个大山铺是:朝闻钟鼓相催,暮见氤氳相侵,信男善女,顶礼膜拜,士农工商,塞塗填巷,真是一个宗教神祇光明显赫的地方。

老人们说,大山铺像一条龙,它头东尾西,作俯冲之状。的确很像,东西走向的街道,东低西高,正如一条龙在向前猛扑。它的尾部转了三道弯,好像摆动着的龙尾。更有趣的是它有四条小巷,对称地排列在大街首尾的两侧,活像龙的四爪。七十年代,在大山铺这条“龙”的头部,挖掘出众多的恐龙化石,大山铺的确是恐龙之乡。

我们从它的尾部说起吧,顺着大街从尾部向头部走,就在龙尾三转拐的右手方,就是一座大庙,叫“川主庙” 庙中供奉“万天川主”神。其神不知是不是曹植“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中所说的“川后” 如果是,“万天川主” 便是三国时曹丕的妃子甄后,“川主庙” 便是一座水神庙。“川主庙” 供奉的是女神,这一点大概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庙里长期都驻扎着一个“女儿班” 的川戏班子。记得五、六岁时,一私塾老师在庙中收徒授课,我也随哥姐们去上学。课堂就设在戏台的旁边,透过半掩的门帘,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演戏。我年龄小,不是正式学生,所以老师让我随便看戏。至今难以忘怀的,是看“白蛇” 钻火圈。已被一群天兵天将打得精疲力竭的“白蛇” ,还要钻过那熊熊燃烧着的火圈。每当看到这里,心里直为她担忧,手心往往攥出汗来                           

“川主庙”下行六、七家店铺,大约二十来米,便是“火神庙”。庙里供奉的火神有三面脸,许多只手,很是吓人。我想火神的多副面孔,是寓意火不仅仅给人们带来温暖、光明,还可能给人们带来可怕的灾难吧。庙门口还供奉着一尊“寒灵”菩萨,红脸金甲,坐像比成人还高,怕有两米吧。他的面前时常跪着些赌咒发誓的人们。我想他大概是主管诉讼的菩萨。小时候,总觉得拜这个菩萨不是好事,每次经过那里也是快步跑过。

紧挨“火神庙”的“南华宫”,显得宏伟、气派。庄子号南华真人,其著作叫<</SPAN>南华真经>,他和老子被尊为道教的始祖。所以,“南华宫” 当是供奉老子庄子的道家宫观。“川主庙” 、“火神庙” 供奉的是俗神,“南华宫” 供奉的是宗教神,所以“南华宫” 的建筑, 比起那两座庙子来,要宏伟得多,占地面积也更大。单是“南华宫” 的大门,就显得很壮观:高大的门框,是石质建筑,门枋上镌刻有对联;门框两侧的阙墙呈“八” 字形向前延伸,形成一个半包围的院坝;阙墙下一对活灵活现的大石狮正在相对嘻笑,一只的脚下踏着一只小狮子,另一只的脚下踏着一个圆宝。高大的门墙,嘻笑的石狮,使小小的院坝既庄严,又随和,既有宗教的虚无遐远,又有世俗的真实亲近。“南华宫”的后山门与“万寿宫” 的后山门相连。“万寿宫” 是清王朝时期各地修建来供奉“万岁牌” 的地方,是现实政权的象征。与“川主庙” 、“火神庙” 、“南华宫” 的供奉世俗、宗教神祇是有所不同的。三十年代大山铺乡绅陈星武、赵润甫等兴办“私立剑南中学” ,将“万寿宫” 作为男生部。女生部——剑南中学的主体部份,也是由一座宫观改建的,即“禹王宫” 。再由陈星武出地,新建了“润甫馆” 、“天丰楼” 作为教室、办公楼,还新建了三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和有四百米跑道的大操场。由于“禹王宫” 改作学校的时间比较长久,宫观旧貌已不大好辨认,要到大山铺街的下场,“龙头”处的下横街巷里,才能找到它的大门。“禹王宫” 应当是供奉大禹王的地方。

“火神庙”对面是“天上宫”的后门,“天上宫”里供奉的“天后娘娘”,端庄仁慈,一见到她,就令人想到了母亲的爱。“天上宫”的大门也很壮观,中间一道大门,两边各有一道略小一点的大门。平时只开左边一道大门。大门前也有一对石狮子,比“南华宫”门前那对要大得多,可以说是整个盐都最大的一对石狮。每只石狮的腹下都能容下四个小学生坐着打扑克牌。据说,这对石狮是在距大门不远的地方打刻的。石狮运走后,留下一个很深的石坑,其中长年积水不干,故名“万年石坑” 。“天上宫”很早就改建成了小学。鄙人也是在那里唸完了初小和高小。读书时,常常望着石狮子想:这么大的石狮,人们是怎样搬到宫门前的呢?有时几个同学又互相询问石狮口中唅着的圆宝是怎样塞进去的,因为圆宝比嘴更大……而今,风风雨雨,已使这对石狮风化。它俩相望相依,屹立在小学的后门(原是庙子的大门),而无人问津,诚为可惜。天上宫大门左方不远处,有“地母菩萨”和“土地菩萨”两座石龛,当时香火也很是鼎盛。两龛不远处还有一座“七仙庙”,庙里供奉着“七仙姑”。

下横街巷内的“禹王宫”大门虽被封实,但石门框依然存在,上边的对联尚能依稀辨认。“禹王宫”旁边尚有“三官堂”和“三皇宫”两座庙宇。顺“禹王宫”、 “三皇宫”前的石板道,向前走约一千米,便是大山铺场背后的小河——李白河。河上有两三座庙宇,上游的“回龙寺”,下游的“李家寺”,值得一叙。“回龙寺”横跨大路,很有气势的石门枋风雨数百年,至今依然屹立。门枋下临一深潭,名曰“斗洞” ,洞内有穴,深不可测。顺“斗洞” 而下,小河弯弯曲曲,时而沙石累累,水流汩汩;时而翠竹夹岸,碧水静谧;也有飞流瀑布,直下石潭。石潭名曰“天花凼”, 石潭的峭壁上,有人刻有一斗大的“敬” 字,下有小字记年月,这也给李白河增添了色彩。顺便说一句,“天花凼” 旁的朱家院子,是一钟灵毓秀之地,盐都好几位名人都与此地有很深的渊源。小河蜿蜒而下,於开阔处建有一石板小桥,这便是李白河桥了。桥旁的“李家寺”,很早也改建成了小学校,我大姐三哥就曾任教于此。“李家寺”旁的长堰塘,仲秋时节,荷花盛开,红红白白,光鲜映日;碧绿荷叶,如盖如轮,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塘边的白塔,虽不很高,可倒映水中,点缀于红绿之间,也是别有一翻情趣。“回龙寺”至“李家寺”约五里,与大山铺街大致平行,大山铺街西高东低,李白河东高西低,李白河是向西流的。

大山铺街上和上下场的四条小巷内,还有许多庙宇,如“土地祠”、 “关帝庙”、 “观音阁”……如果李白河上的不算,光是大山铺街上的宫观寺庙,至少也在十座以上。设想这些宫观寺庙顶盛时期,应当是:朝闻钟鼓相催,暮见氤氳相侵,信男善女,顶礼膜拜,士农工商,塞塗填巷……范文澜曾说过:“现实越黑暗,宗教越光明。”小小的大山铺,宫观寺庙如此众多,可谓宗教神祇“光明” 到了极点,从而也说明了大山铺当时的现实政治可能是黑暗的。从另一界面看,众多的宫观寺庙云聚于此,说明此地经济的繁荣,物产的富饶。当时小小的大山铺,就有“永潮” 、“鼎生” 、“泉湧” 等井灶产盐极丰,它又是整个自贡盐场之东方门户,是原盐、粮食、草料,水牛黄牛的聚散之地。如此富庶之地,僧侣云聚,也不难理解。

画栋雕梁的庙宇,今天已不复存在,有的还残存着一点稀微的痕迹,供后人凭吊。而今的大山铺又因恐龙群化石的挖掘,恐龙博物馆的兴建,而声名鹊起,蜚声海外。百年苍桑,风云变换,再隔十年、二十年、百年……那时的大山铺又是怎样呢?

 

198681改屹于土地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