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丫丫最近最喜欢的就是杨老配画的《儿童学古诗》了,丫丫爸见此场景,强烈建议我读《木兰诗》给丫丫听,虽然这首诗并不在书里。但现在是网络时代,想找篇文章还是极容易的,昨天百度到文章,打印下来,做好了准备工作。
读之前,我跟丫丫说:“妈妈今天给你将一个古代女孩的传奇故事吧!”丫丫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马上来了精神,于是我讲:“从前有个女孩儿,她的名字叫花木兰,她本来和爸爸妈妈姐姐弟弟一家生活在乡下,可是忽然有一天,国王要选兵打仗,就选到了木兰的爸爸,可是木兰的爸爸已经很老了,而木兰的弟弟年纪还小,在古代,女孩儿是不能当兵打仗的,这可怎么办呢?木兰想来想去,舍不得爸爸和弟弟去冒险,就女扮男装替爸爸去打仗。这一打啊,就打了12年,打了胜仗回来,国王要封木兰做官,可是木兰不愿意,她要回去见自己的亲人,于是,她骑着千里马,就回到了家!”
丫丫仰着头,听的一动不动,我接着说:“你觉得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丫丫说:“是个很勇敢的人!”我说:“是啊,木兰是个很勇敢的人,也是个很孝顺的人,她舍不得自己年老的爸爸去打仗,因为那太危险了!她因为勇敢和孝顺,人们都称赞她,为她写了很多的文章,还有戏曲,所以她的故事才一步步流传到今天,你想不想听关于木兰的文章和戏曲啊?”丫丫开心的说:“想啊想啊!”
先读了一遍《木兰诗》给丫丫听: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读完一遍,再一句句解释,丫丫毕竟年纪还小,别说古文基础没有一点,生活经验也不足,我要从什么是织布讲起,讲到什么是叹息,谁是可汗,什么是军书,讲到骑马需要的辔头,讲到黄河、燕山,讲到什么是尚书郎,讲到一家人听说木兰回来时的开心表现,讲到雌兔和雄兔……
讲完,丫丫要求再读一遍。这首诗是“乐府双绝”之一,不管是韵律还是故事,都是我喜欢的,也乐意一句句读给小朋友听,我读一句,她学一句,极其认真。跟读完,居然要求跟我一替一句读,凭着她认识的那几个字,加上读过两遍的记忆蒙猜,再加上我的提醒,居然坚持了下来。
读完,我看时间尚早,就跟她说:“妈妈小时候,最先知道木兰的,是从豫剧《木兰从军》里知道的,你想听妈妈唱豫剧给你听吗?”小孩儿听到“唱”字,不管是唱什么,哪有不起哄的,连连同意。于是先唱了经典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给她听,其实,她啥也没听懂,就是一听热闹的,只好跟她解释戏文上下的意思,把戏文一句句说给她听:刘大哥讲的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正好可以普及一下,古代女子的勤劳勇敢,顺便告诉她看事情要全面的道理。
豫剧,我是从小听的,耳濡目染,再五音不全,也能哼哼上几句,对付丫丫这样从来没有听过的小孩儿,还是绰绰有余的。如今离家远,没有环境,豫剧早已远离了我的生活,可是,不知道为啥,我连戏文都记得。
可能是木兰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吧!
《木兰诗》是丫丫读得算得上古文的一篇文章了,希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