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混元太极那时代--卢春师伯回忆80年代

(2012-01-06 08:43:21)
标签:

杂谈

分类: 师伯师叔师姑

  

来源:福建省武协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委员会 网站:www.fjhytj.com

[wlj:刘文淇老师也常谈及北京学拳经历,我们很喜欢听。下面是卢春师伯的回忆文章]

 

    八十年代初,刚参加工作没几年,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家庭事物接踵而至,加上过去练散打摔跤时受

过的老伤,身体也开始有些吃不消了,那时身心的压力真是苦不堪言。我常常暗自思索人生究竟为什么?如何能

从思想上得到解脱?有没有一种训练方法可以锻炼身心?过去常听老人们说,练习太极拳到一定程度不但可以提

高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境界,开悟思想。加之小说中常写到,练内家拳到一定功夫后既能身轻如燕,又能身重如

山,抱着这样极大的好奇,我开始接触太极拳。从传统意义讲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由于外家拳同内家拳训练方法

截然不同。虽然以前也练了很多门派的功夫,但总觉得内家拳的功夫是我追求的目标       我练过八卦掌,也

练过形意拳,但真正的太极拳还没有接触过,传说中的四两才拨千斤的功夫也总想见识见识。然而,只是耳闻的

内家拳门道而没有师傅的指点是很难领悟内家拳的真谛的。“静中求动,动尤静,动静结合,意气行。”“不静

不知动之奇,静极方觉静之妙”,这些都是古人练太极静功的体会。究竟静功该如何练,如何入手呢?内家拳讲

静中求动,动中欲静,柔中育刚,刚中育柔,而外家拳练功讲究冷,弹,脆,快,硬。内家拳和外家拳在理论上

和实践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为了追寻太极真谛我开始四处查阅书籍、实践、拜访高手名师……82年初的一

个星期天早晨,我终于拜见到了中国著名的陈式太极传人冯志强先生。那天唐跃欣和陈项约好在天坛北门集合,

我以前住在西直门,到天坛大约骑单车需两个小时。到天坛之后,唐师兄带着我到天坛大殿的西侧——冯老师练

功的位置……远远就看到很多人跟一位强壮的老人练功,我们三步变作两步走过去,但又唯恐惊扰了老师和大家,

便悄悄地绕了个圈在后面看着大家练拳。大家收功后,老师绕过人群朝我们走过来,我心里紧张得手都不知该放

什么地方好,脑子一片空白,老师的步伐快得一眨眼的功夫就到我面前,慈眉善目冲着我微微一笑,我方才将惴

惴不安的心放下来,松了口气。冯老师身材魁梧,仿佛世间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得了他。怪不得很多传说和武

林杂志都提到,冯老师有千斤之力可托千钧。唐师兄的话传入我耳中:“一次冯老师去日本,几个日本相扑高手

堵住冯老师住的门口硬要同冯老师比武,没有办法只有同那些大一块头们一决高低了。”师兄说:“冯老师没有

说明制服那几个相扑大块的细节,但第二天这几个人高高兴兴的争先恐后的要求抬着冯老师上山去游览。。。。。。”老人像洪钟一样声音打断我们的聊天:“你也喜欢太极拳吗?现在一般人

也不太了解太极拳,过去像太极拳这样的内家拳种是不外传的。过去练功是我们学生追着老师,现在人们练功是

老师追着学生。说起来大家可能不太相信。现代人都追钱去了,追求外在的多了,追求内在的少了。现代人接触

传统文化太少,不了解中国传统太极。这个文化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总是追求洋玩意、快节奏,很多人

去到健身房练健身,不愿意到公园去练习太极拳。现在年轻人认为太极拳慢悠悠没用,而且广场上练太极的人群

大多是老人,并且刚入门的老人练太极拳的大多都不练内功,不站桩,只是比划比划,活动手脚而已。怪不得日本人说

我们太极拳是太极操”。突然冯老师微微停顿反过来问我们:“你们是谁介绍过来的?”我告诉老人说:“武林杂志

上经常看到,后来在北海练功碰见师兄唐跃欣。”我指着身边的唐跃欣师兄说。冯老师用慈祥的目光看了看我说了句:

“来吧,一起练练试试吧……”经过几年的考验,我终于得到了冯老师的认可。同师傅师娘商量后定一个吉日后,按

照师傅的意思,我们在师傅家举行了拜师仪式。第二个星期我安排师兄弟们到我家举行拜师宴,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这次师傅只收两个徒弟我一个,还有陈项一个。八十年代初,我在西直门南小街宏茂胡同的家是一个小四合院。

家中三间正房房子不很大,我想若是天坛的师兄弟们都来会有一百多人,因此只有压缩一下,这样大约有三十多人

还能容纳,那时邻居都非常热情的来帮忙,东家借几个凳子西家借个桌子,再找了个五合板用砖头一搭,一张能坐

三十多人的长条大桌子就这样落成了。星期日,我和太太一大早便到菜市场买菜并开始准备午餐,等待师傅师娘和师

兄弟们的到来。过去师兄弟们相聚的那种热情真诚、淳朴的情景恐怕现在人很少看到了。那时,大家在一起只是内心的愉

悦,没有利益关系,彼此尊敬,相互惦念,那种情意是现代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

正所谓“当年只觉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过去那些平常的日子,看似平淡,几十年后回忆起来味道浓厚,耐

人寻味。简简单单的日常饭,勤勤恳恳的练武功,在加上师父的叮嘱教育,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弥漫耳际……随后的

练习中,我发现师父不但从不炫耀了得的功夫,而且武德也令人折服。记得一个周日上午,我和几个师兄弟约好见

面地点,骑着自行车来到天坛公园,大家说说笑笑地走向每天练功的树林。刚一到练功的树林,就看见伯世勋师兄同一个

秃瓢的大个子在推手,那时候伯师兄已经六十多岁了,我看同那个大个子推手还真有些费力。大家三步并作两步跑到

伯师兄他们面前,只听那个大个子嘴里还不三不四的骂着什么……这时冯老师笑呵呵地走了过来,师父好像没听见

大个子秃瓢在骂人似的,并和蔼的问那小子:“你从哪里来?练的什么拳啊?”那小子劈头盖脸的说了句:“你就

是冯志强吗?”只听到冯老师像洪钟一样的声音:“我是”。但见那秃瓢二话没说径直地朝冯老师扑了过去,因为

速度太快,我们都还没反应过来,只见那大个子撞在冯老师的身上的瞬间,突然反弹出去了有一丈多远,那家伙从

地上慢慢爬起来还是不服,没等大家琢磨过味儿来,那家伙又扑向冯老师,这次我看的清清楚楚,冯老师借着他的

来力向右一个外旋把他打了两个旋圈才倒地,经过这两个回合的较量那家伙是真的服气了,起身拱手说:“冯老爷

子我彻底服气了。”我想他服的不仅是冯老师的武功,服的也是冯老师的武德。大家心里很明白,第一次他扑冯老

师的时候,如果冯老师想要伤他是很容易的事,可冯老师只是用功力把他弹了出去。没想到他爬起来又来了个反扑,如果换另一个拳师又向冯老师这样的功夫,那这小子一定废了,可冯老师

只是用了个缠丝劲儿让这小子轻轻摔倒而已。冯老师经常教育徒弟们:“练武之人要注重武德。以德为本,德有多高,功

有多高。”拳以载道,亦映人,将儒释道之学合而为一。尤其强调无力胜有力,以智取胜,大智、大仁、大勇;

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功力取信于人。混元太极拳是礼仪拳,谦虚礼让,舍己从人,与人无争,与世无求。正像

陈王庭的长短句中说的:“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恬淡如常,不忮不求,

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太极是我中华礼仪之邦的智慧结晶。太极拳武拳文练,

以兼修身,我们要在练拳中虚心参悟。太极拳是智慧拳,它既通达有为之事,又通达无为之理,练拳者可由“世间

之智”入“出世间之智”。正像冯老师说的那样:“练拳似修行,练拳似休息,练拳似在空气当中游泳……”通

过练太极,我们可以合于道,可以安顿自己的身心,可以让自己生命之花得以绽放,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无

穷的美与永恒。祝混元太极朋友道心常在,法喜常现,祝冯志强老师健康长寿!!!

 
 
http://s6/middle/5d8a4824taa12391496c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