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盛名的樱桃沟泉水
——泉
水 记
(二)
文/ 家心
在探找泉水的过程中,有时爬险峰手脚并用,历尽艰辛,一经发现泉水,一切劳累便都抛到脑后;有时千寻万找疑无望时,蓦然回首,泉水就在郁郁葱葱处,令人惊喜之至;有时偶然听说某处有名泉,马上慕名而去,可谓朝闻“道”,夕而至,其乐无穷!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而山泉则是山水共有之,集仁者之爱,汇智者之悦于一身,仁者智者共享之,其乐陶陶。现摘选一些我们考察泉水的经历与热爱大自然的朋友分享。
享有盛名的樱桃沟泉水
樱桃沟位于北京植物园卧佛寺西北寿安山西麓,又称退谷,属于国家花园。樱桃沟的历史比北京植物园还要悠久。在魏开肇著《五园三山》中就记载了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在樱桃沟建寺隐居的活动。樱桃沟因为曾经盛产樱桃而得名,并保留至今。从北京植物园北门进入,沿卧佛寺向西,蜿蜒而上,到小石桥后,就是一条几乎正南正北的山沟。这里峰峦回合,林木葱郁,一股清泉从山岩石隙中涌出,顺势而下,泛流数里而汇于沟外的潭里。沟中植被丰茂,溪水淙淙。一年四季平均气温为11.
1`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温润,环境清幽。沟中众多的动植物种类构成樱桃沟丰富的野趣。早在我们还是顽童的年代,樱桃沟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乐园。记得那时樱桃沟也不收门票,无论春秋盛夏,沟中凉爽宜人,哗哗的泉水在石头间草丛中欢快跳跃。我和哥哥、小伙伴们一起捉蚂蚱,摘野果,在泉水中嬉戏。在樱桃沟西北谷底,有几块大石头错落而置,泉水从石缝中喷涌而出,这里就称为水源头。到上世纪90
年代中期,樱桃沟的泉水仍然很丰茂,在水源头处,有好几个泉眼,泉水咕嘟咕嘟的往外冒,拿水管子捅在泉眼里,泉水就顺水管子另一头哗哗的流出来。经常有游客在此歇息纳凉,孩子们在泉水旁玩耍。时有游客用矿泉水的瓶子接点泉水,喝上几口,大家赞不绝口,清凉、爽口,一直凉爽到心里。用泉水洗把脸、洗洗手,感觉皮肤清爽、光滑,非常舒服。人们和大自然是那么亲近融和。
到了90
年代末期,已经有许多北京人认识到樱桃沟泉水的价值。据说,用樱桃沟泉水烧开水没有水碱,去病健身,比购买的矿泉水还好。因此到樱桃沟打泉水的人络绎不决。每天清晨天蒙蒙亮,打水的人已经在樱桃沟水源头处排起长队,用各种自带的工具:舀水的有杯子、水舀子,还有自制的水舀子——把饮料瓶子上部分斜着剪去,再安上一个铁丝把,这样舀起水来又快有多,还便于携带。一些自造的工具,常常让人惊叹他们的想象力。盛水的有饮料瓶子、饮料桶、油桶,最惊人的是19公升的矿泉水桶,人们肩背、手提,还有小车拉的,每天陆陆续续的要到中午。打水的队伍真可以说是小有规模,一年四季除了下雨从不间断。
90
年代末期北京3年干旱,水源头处的泉眼已经不再涌冒出泉水,打水的人就发掘出位于水源头下方十几、二十几米处的几个小泉眼,始终不辍的坚持下来。
进入新世纪之初,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吴良镛先生提出了利用京西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开发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公园的建议,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北京市的有关领导和海淀区委设想并反复论证了实施
“一山两园”(香山、颐和园、圆明园)工程,即“大香山”工程,它包括以北京植物园、香山公园为主体的旅游观光地区。作为“大香山”工程的一部分,从2002年开始,北京植物园进行了一项大的开发建设工程,开掘了一条引水上山的沟渠,将水涵管沿樱桃沟进口处一直埋到樱桃沟水源头。引水上山,再用水泵将水打到地面,水就顺着樱桃沟哗哗地漫流下来,工程施工期间正值“非典”时期,工人们坚持施工,一天也没有休息,大约在2004年工程全部完工。现在旅游旺季,水泵将水抽到地面,水就顺着樱桃沟哗哗地泛流至沟外的潭里,比以前的泉水要大的多,滋润着沟里的水杉和松柏,植被也更丰茂了,并且种植了许多花草。原来樱桃沟水源头的泉水也一起汇集到大溪流之中。在樱桃沟溪水流经的沟谷还新修了蜿蜒的栈道,使游人在樱桃沟的游玩时更加凉爽惬意。
同属香山植物园水系的还有玉皇顶的三个泉水点。玉皇顶是香山西北处的一座比较高的山峰,从第一条防火道向上相距500米左右,需要往上攀登20多分钟。玉皇顶西山坡上有一座静福寺。说是一座寺,实际现在只剩下一个中间拱形的像个山门庙似的建筑,上有副楹联:乾地耸高峰皇图巩固,天门增王气圣寿无疆。谁人所题已无可考。静福寺周围松柏拥翠,迎面的翠柏像绿色屏障一样,覆盖了山峰。在静福寺北面2、30米的地方有几块大石头天然交错形成一个屋檐,下面有一个水盆大小的石洞,水从石缝中慢慢渗出,盈满半个石洞,人们就用缸子之类的工具把水舀上来。这是静观泉。由于水渗的很慢,所以打泉水的人早上3、4点赶过来,我们九点多钟到达的,打水的人有的用书包装着可口可乐瓶子,有的用水桶,打水的器具排成一队,足有十几个,我们一打听,早上6点到的要10点多才打得上水。要轮到我们得下午2、3点钟,我们只好作罢。我们坐在荫凉处歇息,请排在最前面正打水的大嫂给我们盛了一杯子泉水解渴,那位大嫂非常痛快地给我们盛了一小瓶泉水。大伙说我们好运气,遇到大嫂爽快大方。我和我爱人像品酒似的慢慢喝着,清凉爽口,口感不错。
由静观泉向东不远还有一个类似的泉眼,是一个一人多高的山洞,进深很短。当地人称该山洞为罗大天。据说曾经有一个名叫罗大天的僧人在这修行过,但是已经众说不祥了。山洞的地面上有一个泉水洞,但是渗水更慢,同样排着若干等候打水的人。其中有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打扮得比山里的姑娘时尚一些,我与她攀谈起来。她是外地到这打里工的,在山里小学当音乐老师。就住在山下,周末常和房东一起来打水。她说,一方面老乡都传说这的泉水能治病,另一方面爬爬山也能锻炼身体。话语间,透露出她对现在的生活还比较满意。
还有一个泉眼在静福寺的山崖下面的沟里,山势非常陡峭。老乡们讲,几年前,常有人从沟下面爬上来,知道那儿有泉水,而且水量也比较大,但是这两年都没有人去过了。我们站在山崖边上向下望去,草丛连着树棵,能看见一些树梢,看不见谷底。看来打泉水的成本太高,人们也不会为之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