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模拟电路方面的经典书(美国部分)(zt)

(2012-02-28 15:36:31)
标签:

杂谈

推荐]模拟电路方面的经典书(美国部分)
一切随风 发表于 2008-6-23 19:11:00

2
推荐

以下四本书,是我学习模拟电路时迄今为止发现的四本好书。第一本是入门的基础书,基本的电路知识

介绍得很清楚,并有实际的工程例子;第二本开始介绍基本的模拟电路知识,包括晶体管和CMOS的基本

知识,个人感觉书中后面模拟电子方面讲的很好,特别是四种基本的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部分不是很

清楚的强烈推荐看看;第三本是模拟电路的深化应用知识,特别是运放和锁相环讲得很深入很不错;第

四本,我还没有看,感觉应该是作者工作经验的总结,有时间看看。

另外,科学出版社的一套日本人写的书也不错,看过几本关于运放的,还不错,都是实际的电路和应用

窍门,有时间总结一下。

1、工程电路分析:
作  者: (美)海特(Hayt,W.H.) 等著,周玲玲,蒋乐天 等译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7-1
* 字  数: 1365000
* 版  次: 1
* 页  数: 738
* 印刷时间: 2007/07/01
* I S B N : 9787121046421 

本书首版于1962年,目前已是第七版。得益于作者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本书已被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选

为电子、电力工程领域入门课程的教材。作者从3个最基本的科学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推导出了电路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分析工具。书中首先介绍电路的基本参量以及

电路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介绍节点和网孔分析法以及叠加定理、电源变换

等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并将运算放大器作为电路元件加以介绍;交流电路的分析开始于电容、电感的时

域电路特性,然后分析RLC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并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方法,接着还对多相电路、

磁耦合电路的性能分析进行了介绍;为了使读者更深入了解电路的频域特性,本书还介绍了复频率、拉

普拉斯变换和s域分析、频率响应、傅里叶分析、二端口网络等内容。作者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

多例题、练习、章后习题还是正文中的应用实例都取自于业界的典型应用,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引言
1.2 本书概要
1.3 电路分析与工程的关系
1.4 分析和设计
1.5 计算机辅助分析
1.6 成功解题策略
深入阅读
第2章 基本元件和电路
2.1 单位和尺度
2.2 电荷、电流、电压和功率
2.3 电压源和电流源
2.4 欧姆定律
实际应用——线规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3章 电压和电流定律
3.1 节点、路径、回路和支路
3.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3.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3.4 单回路电路
3.5 单节点对电路
3.6 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3.7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3.8 分压和分流
实际应用——非地理学的“地”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4章 基本节点和网孔分析
4.1 节点分析
4.2 超节点
4.3 网孔分析
4.4 超网孔
4.5 节点分析和网孔分析的比较
4.6 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
实际应用——基于节点的PSpice原理图创建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5章 常用电路分析方法
5.1 线性和叠加
5.2 电源变换
5.3 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
实际应用——数字万用表
5.4 最大功率传输
5.5 △-Y转换
5.6 选择一种方法:各种方法的总结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6章 运算放大器
6.1 背景
6.2 理想运放:生动简介
实际应用——光纤对讲机系统
6.3 级联
6.4 电压源和电流源电路
6.5 实际考虑
6.6 比较器和仪表放大器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7章 电容和电感
7.1 电容
实际应用——超级电容
7.2 电感
7.3 电感和电容的组合
7.4 线性推论
7.5 带电容的简单运放电路
7.6 对偶
7.7 用PSpice对电容和电感建模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8章 基本RL和RC电路
8.1 无源魁电路
8.2 指数响应特性
8.3 无源RC电路
8.4 更一般的观察方法
8.5 单位阶跃函数
8.6 受激RL电路
8.7 自由响应和受迫响应
8.8 受激尺RC电路
8.9 连续开关电路的响应预测
实际应用——数字集成电路中的频率限制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9章 RLC电路
9.1 无源并联电路
9.2 过阻尼并联RLC电路
9.3 临界阻尼响应
9.4 欠阻尼并联RLC电路
9.5 无源串联RLC电路
9.6 RLC电路的完全响应
实际应用——汽车悬挂系统模型
9.7 无损耗LC电路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0章 正弦稳态分析
10.1 正弦波特性
10.2 正弦函数激励下的受迫响应
10.3 复激励函数
10.4 相量
10.5 R,L和C的相量关系
10.6 阻抗
10.7 导纳
10.8 节点分析和网孔分析
实际应用——晶体管放大器的截止频率
10.9 叠加定理、电源变换和戴维南定理
10.10 相量图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1章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11.1 瞬时功率
11.2 平均功率
11.3 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
11.4 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11.5 复功率
实际应用——功率因数的校正
11.6 功率术语的比较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2章 多相电路
12.1 多相系统
12.2 单相三线系统
12.3 三相Y-Y形接法
12.4 △形接法
实际应用——发电系统
12.5 三相系统的功率测量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3章 磁耦合电路
13.1 互感
13.2 能量考虑
13.3 线性变压器
13.4 理想变压器
实际应用——超导变压器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4章 复频率和拉普拉斯变换
14.1 复频率
14.2 衰减正弦激励函数
14.3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14.4 简单时间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14.5 反变换方法
14.6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
实际应用——系统的稳定性
14.7 初值定理和终值定理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 15章 s域电路分析
15.1 Z(s)与Y(s)
15.2 s域节点分析与网孔分析
15.3 其他电路分析方法
15.4 极点、零点和传输函数
15.5 卷积
15.6 复频率平面
15.7 自由响应和s平面
实际应用——振荡器电路的设计
15.8 电压比H(s)=Vout/Vin的综合方法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6章 频率响应
16.1 并联谐振
16.2 带宽和高Q值电路
16.3 串联谐振
16.4 其他谐振形式
16.5 缩放
16.6 波特图
16.7 滤波器
实际应用——低音、高音和中音调节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7章 二端口网络
17.1 单端口网络
17.2 导纳参数
17.3 一些等效网络
17.4 阻抗参数
实际应用——晶体管的特性
17.5 混合参数
17.6 传输参数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8章 傅里叶电路分析
18.1 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函数形式
18.2 对称性的应用
18.3 周期激励函数的完全响应
18.4 傅里叶级数的复数形式
18.5 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18.6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18.7 一些简单时间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对
18.8 一般周期时间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18.9 频域的系统函数和响应
18.10 系统函数的物理意义
实际应用——图像处理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附录1 网络拓扑简介
附录2 联立方程求解
附录3 戴维南定理的证明
附录4 PSpice指南
附录5 复数
附录6 MATLAB使用简介
附录7 拉普拉斯变换补充定理

2、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作  者: (美)格雷 等著,张晓林 等译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6-1
* 字  数: 1200000
* 版  次: 1
* 页  数: 820
* 印刷时间: 2005/06/01
* 纸  张: 胶版纸
* I S B N : 9787040166002 

本书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全面阐述了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同时还阐述了模拟

集成电路的新技术和新全书共十二章。前七章介绍了集成电路放大器件模型,双极型、MOS和BiCMOS集成

电路技术,单级放大器与多级放大器,镜像电流源、有源负载和基准源,输出级,单端输出的运算放大

器以及集成电路的频率呼应第八、九章介绍了反馈,反馈放大器的频率呼应和稳定性,第十章至十二章

介绍了非线性模拟电路,集成电路的噪声和全差分运算广大器。
本书是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教材或参考书。既可以作为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的教科书

,也可作 应用工程的参考书,同时又是一本比较全面、系统的模拟集成电路方面的专著。

目录
第一章 集成电路放大器件模型
1.1 引言
1.2 pn结的耗尽区
1.2.1 势垒电容
1.2.2 结击穿
1.3 双极型晶体管的大信号特性
1.3.1 正向放大区的大信号模型
1.3.2 集电极电压对正向放大区大信号特性的影响
1.3.3 饱和区和反向放大区
1.3.4 晶体管击穿电压
1.3.5 工作条件决定晶体管电流增益
1.4 双极型晶体管的小信号模型
1.4.1 跨导
1.4.2 基区寄生电容
1.4.3 输入电阻
1.4.4 输出电阻
1.4.5 双极型晶体的基本小信号模型
1.4.6 集电极--基极电阻
1.4.7 小信号模型的寄生单元
1.7.8 晶体管频率呼应特性
1.5 金属氧化物效晶体管的大信号特性
1.5.1 MOS器件的转移特性
1.5.2 双极型晶体管和MOS晶体管工作区的比较
1.5.3 栅-源电压的分解
1.5.4 阈值的温度独立性
1.5.5 MOS器件的电压限制
1.6 MOS晶体管的小信号模型
1.6.1 跨导
1.6.2 栅-源以及栅-漏固有电容
1.6.3 输入电阻
1.6.4 输出电阻
1.6.5 MOS晶体管的基本小信号模型
1.6.6 衬底跨导
1.6.7 小信号模型的寄生单元
1.6.8 MOS晶体管的频率呼应
1.7 MOS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
1.7.1 水平场中的速率饱和
1.7.2 跨导和特征频率
1.7.3 垂直场中的迁移率下降
1.8 MOS晶体客中的弱反型
1.8.1 弱反型中的漏极电流
1.8.2 弱反型区中的跨导和特征频率
1.9 晶体管中的衬底电流
附录
A.1.1 有源器件参数列表
第二章 双极型、MOS和BiCMOS集成电路技术
2.1 引言
2.2 集成电路产生的基本过程
2.2.1 硅的电阻率
2.2.2 固态扩散
2.2.3 扩散层的电特性
2.2.4 光刻工艺
2.2.5 外延生长
2.2.6 离子注入
2.2.7 局部氧化
2.2.8 多晶硅的淀积
2.3 高压双极型集成电路的制造
2.4 高级双极型集成电路的制造
2.5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中的放大器件
……
第三章 单级放大器与多级放大器
第四章 镜像电流源、有源负载和基准源
第五章 输出级
第六章 单端输出的运算放大器
第七章 集成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八章 反馈
第九章 反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第十章 非线性模拟电路
第十一章 集成电路的噪声
第十二章 全差分运算放大器
索引表

3、基于运算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设计:
作  者: (美)佛朗哥(Franco,S.) 著,刘树棠 等译
出 版 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8-1
* 字  数: 896000
* 版  次: 1
* 页  数: 571
* 印刷时间: 2005/11/01
* I S B N : 9787560518848 

本书全面阐述以运算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构成的电路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电路设

计以实际器件为背景,对实现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尤为关注。全书共分13章,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

第1~4章),以运算放大器作为理想器件介绍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运算放大器基础、具有电阻反馈的

电路和有源滤器等。第二部分(第5~8章)涉及运算大器的诸多实际问题,如静态和动态限制、噪声及

稳定性问题。第三部分(第9~13章)着得介绍面向各种应用的电路设计方法,包括非线性电路、信号发

生器、电压基准和稳压电源、D-A和A-D转换器以及非线性放大器和锁相环等。
本书可作为通信类、控制类、遥测遥控、仪器仪表等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及研究生有关课程的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对从事实际工作的电子工程师们的很大参考价值。

目录
作者简介
译者前言
前言
第1章 运算放大器基础
1.1 放大器基础
1.2 运算放大器
1.3 基本运算放大器结构
1.4 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
1.5 负反馈
1.6 运算放大器电路中的反馈
1.7 环路增益
1.8 运算放大器的供电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1A 标准电阻值
第2章 电阻性反馈电路
2.1 电流-电压转换器
2.2 电压-电流转换器
2.3 电流放大器
2.4 差分放大器
2.5 仪器仪表放大器
2.6 仪器仪表应用
2.7 传感器桥式放大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有源滤波器(I)
3.1 传递函数
3.2 一阶有源滤波器
3.3 音频滤波器应用
3.4 标准二阶响应
3.5 KRC滤波器
3.6 多重反馈滤波器
3.7 状态变量和又二阶滤波器
3.8 灵敏度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有源滤波器(II)
4.1 滤波器近似
4.2 级联设计
4.3 通用阴抗转换器
4.4 直接设计
4.5 开关电容
4.6 开关电容滤波器
4.7 能用SC滤波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静态Op Amp的限制
5.1 简化Op Amp电路图
5.2 输入偏置电流和输入失调电流
5.3 低输入偏置电流Op Amp
5.4 输入失调电压
5.5 低输入失调电压Op Amp
5.6 输入失调误差补偿
5.7 最大额定值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5A μA741 Op Amp数据清单
第6章 动态Op Amp的限制
6.1 开环响应
6.2 闭环响应
6.3 输入和输入出阻抗
6.4 暂态响应
6.5 有限增益带宽乘操作(GBP)对积分器电路的影响
6.6 有限GBP对滤波器的影响
6.7 电流反馈放大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 7章 噪声
7.1 噪声特性
7.2 噪声动态特性
7.3 噪声源
7.4 Op Amp噪声
7.5 光电二极管放大器噪声
7.6 低噪声Op Amp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稳定性
8.1 稳定性问题
8.2 常数GBP Op Amp电路和稳定性
8.3 内部频率补偿
8.4 外部频率补偿
8.5 电流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
8.6 复合放大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非线性电路
9.1 电压比较器
9.2 比较器应用
9.3 施密特触发器
9.4 精密整流器
9.5 模拟开发
9.6 峰值检测器
9.7 采样保持放大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信号发生器
10.1 正弦波发生器
10.2 多谐振荡器
10.3 单片定时器
10.4 三角波发生器
10.5 锯齿波发生器
10.6 单片波形发生器
10.7 V-F和F-V转换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 电压基准与稳压电源
11.1 性能要求
11.2 电压基准
11.3 电压基准应用
11.4 线性稳压电源
11.5 线性稳压电源应用
11.6 开关稳压电源
11.7 单片开关稳压电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 12章 D-A和A-D转换器
12.1 性能要求
12.2 D-A转换技术
12.3 倍乘式DAC应用
12.4 A-D转换技术
12.5 过采样转换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3章 非线性放大器和锁相环
13.1 对数/反对数放大器
13.2 模拟乘法器
13.3 运算跨导放大器
13.4 锁相环
13.5 单片锁相环
习题
参考文献
4、模拟电路故障诊断:
作  者: (美)皮兹(Pease,R.A.) 著,王希勤 等译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8-1
* 字  数: 323000
* 版  次: 1
* 页  数: 236
* 印刷时间: 2007/08/01
* I S B N : 9787115162441 

本书是关于模拟电路检修的专著。作者Bob Pease是模拟电路设计界的传奇人物。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

他总结了一系列的技术与方法,大大提高了模拟电路诊断与检修的速度,把通常让人头疼的问题变得简

单有趣。本书介绍了作者关于模拟电路的富于哲理的观点和认识,给出了常用的简易测试设备制作和使

用方法,讲述了各种设备和元器件的特性和优缺点,并从真实电路出发引导读者逐步深入了解模拟电路

检修的过程和方法。
本书内容精炼、信息量大,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的模拟电路设计师和工程师,都可以从本书中获

得重要的参考信息。

第1章 开宗明义:故障诊断的原则
1.1 正确的哲学使故障诊断更有效
1.2 要是每件事情总是对的
1.3 专家的建议未必都好
1.4 学会识别线索
1.5 提问、做笔记、完整地记录奇怪现象
1.6 有条理、合逻辑的计划会简化故障诊断
1.7 让墨菲定律为你所用
1.8 对一类问题指定专人负责
1.9 马虎的文档会导致公司破产
1.10  失效分析
1.11 通过电话进行故障诊断——一个严酷的挑战
1.12 当计算机代替了故障诊断员时应当小心
1.13 计算机是助手还是朋友
1.14 再三思考
参考文献
第2章 选择合适的设备
参考文献
第3章 深入到器件级别:电阻和电感
3.1 电阻特性的变化范围很大
3.2 温度系数要适合应用
3.3 可变电阻和电位计
3.4 不要超过电位计的额定电流和电压
3.5 小心已损坏的器件
3.6 电阻何时不只是电阻
3.7 电感和变压器并不简单
3.8 等效电路揭示变压器的神秘
3.9 保护晶体管免受电压反冲
3.10 像电阻一样,电感可能过热
3.11  考虑磁场效应
参考文献
第4章 深入到器件级别——电容器问题
4.1 无极性的电容可能是负担
4.2 又是箔片
4.3  扩展的箔片提供了广泛优势
4.4 ESR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4.5 不要忘记镀银云母电容
4.6 可变电容器可能具备有限的循环寿命
4.7 首先,试着添加1s
4.8 但这就是真正的故障诊断
参考文献
第5章 防止材料和组装中的问题:PCB和连接器,继电器以及开关
5.1 从开始就避免PCB的问题
5.2 泄露电流可能是一个问题
5.3 位置
5.4 开尔文连接提高测量精度
5.5 避免冷却的焊接接缝
5.6 制作优良连接
5.7 从拉伸和拧曲中学到的
5.8 何时是连接器何时不是
5.9 何时是继电器何时不是
5.10 神秘的有线世界
5.11 考虑你的导线类型
参考文献
第6章 理解二极管及其问题
6.1 速度问题
6.2 断开和导通
6.3 二极管的其他不同寻常的功能
6.4 齐纳击穿
6.5 在黑暗中发光的高效二极管
6.6 光隔离器
6.7 太阳能电池
6.8 电池
参考文献
第7章 识别和避免晶体管问题
7.1 b愈大愈好吗
7.2 场效应管
7.3 功率晶体管可能会攫取电流
7.4 应用5s法则
7.5 制造结构带来了差异
7.6 功率电路设计需要更多的经验
7.7 避免MOSFET二次击穿
参考文献
第8章 运算放大器:最重要的激励器
8.1 不要为琐事烦恼
8.2 非正常共模
8.3 如何不去测量共模抑制比
8.4 如何正确测量CMRR
8.5  单电源工作
8.6 测量偏置电流而不是阻抗
8.7 识别虚假“误差”特性
8.8 提防真正的故障
8.9 振荡偶尔的确会伴随着运算放大器
8.10 噪声
8.11 爆音噪声会干扰高灵敏电路
8.12 仅仅依赖可靠的指标
8.13 不同的方法揭示不同的错误
参考文献
第9章 消除寄生振荡
9.1 振荡突然出现
9.2 什么时候振荡不再是振荡
9.3 比较器可能异常
9.4 用手触摸比较器会改变其性能
9.5 比较器具有噪声
9.6 不可预测的共模漂移
9.7 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
9.8 即使具有缓冲的电路也可能振荡
9.9 令人讨厌的锁存
参考文献
第10章 数字/模拟的边界——一个不毛之地
10.1 计时器的时间
10.2 数字IC:并非纯的数字电路
10.3 悬空的输入可能使你迷惑 
10.4 并不存在完美波形
10.5 该询问检测的问题了
10.6 D/A转换器(DAC)通常易于控制
10.7 ADC可能非常棘手且麻烦
10.8  使用ADC,仅纸上谈兵是不够的
10.9 不要让地线环路击败你
10.10 VFC和FVC更好
10.11 S/H电路:电子频闪观测器
10.12 孔径时间仍会导致混乱
10.13 关于捕获时间的定义并不统一
10.14 合众为一:复用器
10.15 数字计算机
10.16 软件
参考文献
第11章 处理参考电源和稳压器
11.1 稳压器几乎都是稳定的
11.2 太高的电压会损坏稳压器
11.3 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11.4 开关稳压器——一个全新的“游戏”
11.5 适应不同电源级别的稳压器
11.6 用玩具作例子来说明一些基本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12章 其他杂项问题
12.1 解决间歇性发作问题
12.2 除了SPICE就没有其他的了吗
12.3 不可靠的统计学
12.4 保持低温,真愚蠢
12.5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模拟仪表
12.6 数字仪表——并不是那么差,有时还是比较好
12.7 信号源
12.8 你要做出的故障诊断
12.9  系统和电路
12.10 怎样不用电压计校准电路
12.11 无焊接的面包板怎么样
参考文献
第13章 给Bob的信
参考文献
第14章 实际电路及实际故障
14.1 回到电子电路上来
14.2 最后的杂项
14.3 态度决定一切
附录A 非标准引脚的数字IC
附录B 非标准引脚的运算放大器
附录C 理解和减小三端调压器上的噪声电压
附录D 测量快速比较器的失调电压
附录E 不同种类二极管的VF与IF的关系
附录F 如何从数据手册中获得正确的信息
附录G 更多关于SPICE的内容
索引
from:
http://blog.21ic.com/user1/4803/archives/2008/4873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