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2012-03-31 18:47: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法研究 |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主讲:教务主任王所艮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对小组合作学习比较一致的认识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
•
•
•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
•
•
•
被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背景
•
•
•
•
我国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
•
•
•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点
1、新理念:
2、新构想:
3、新关系:
4、新方法: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环节:
◆确立目标:要求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便于操作。
◆自主学习:是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独立进行的课前的预习活动。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个体充分的、独立的、自主的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之上。一定要把握好学习的最佳契机。
◆组织交流:教师必须悉心创设民主交流的氛围,对学生个体的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评议小结:评议小结是对上一环节中各小组的表现及探究结论进行综合性评价。
◆巩固测标:通过课堂的练习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
◇学生的课后作业的处理要求:
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二)教师活动:
(三)学生活动:
▲有价值问题的三个原则:
▲学生提出问题的三种途径: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按照评价的范围,可以分为组内评价和组际评价。
(1)组内互评: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作出评价。
(2)组际互评: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1.科学分组,公平竞争
2.小组合作学习的组长角色
▲组长的组织活动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控制性行为:分工、约束、督促;
二是协调性行为:协调、疏通、解决争端;
三是构建性行为:组织讨论、分析、汇总小组意见。
3.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导学案”的设计
▲基本特点 :
使学生意识到:解决“导学案”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使用与注意 :
5、注意讨论、交流的问题设计与组织管理
七、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表现:
2.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的基础薄弱。
3.讨论与交流的质量有待于提高
4.对教师和学生的前期集中培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最后要求我们: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
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