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cp]海口镇见闻
里仁大村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西北2公里,螳螂川北岸900米处,回族村,村民第一批随赛典赤、第二批随沐英而来。有马,杨,李,张,王,刘等159个姓氏。小村位于大村以南900米处,螳螂川北岸紧贴螳螂川。两村共三千余人,绝大多数为回族,各有清真寺一所。
明朝镇守云南的总兵官、西平侯、黔宁王沐英,沐英四世孙、云南总兵官、黔国公沐琮,沐英五世孙、黔国公沐崑,沐英八世孙、黔国公沐朝弼祖孙四代接续治理海口河。
翠峰寺,位于里仁大村西面3公里处,螳螂川北岸,为佛教寺院,有观音殿、地藏殿、财神殿等,为沐英组织10000名士兵疏浚海口河临时住地,有百人随扈。对岸有马房村,柴厂村,沐公桥,古名今存,乃沐英军队关马、堆放柴草之所。
大龙潭,源于里仁大村东北之公山,原名黑虎山,山肚子中空,卡斯特溶洞,有水道,出水口左手边黑色山石镌刻阴文“龙潭”二字,右手边一棵一人用力难以合抱的老朴树。水从暗道经过一眼圆形井,再经过一个方形水池,通过底部两个水口出到水渠,清澈可饮用,分南北两道流向整个村子。南水道之水汇进宽阔的大龙潭,清幽碧华。南北之水经过村子后流归螳螂川。
川字闸,在里仁大村东面海门村与大中滩之间,滇池出海口之所在。清朝道光拾陆年建。水中两道长条形鱼身子似的小岛把滇池之水分成三条水道,形似“川”字,让滇池之水分流,分别通过三条水道与两条小岛之间的三座石拱桥,共21孔,孔与孔之间有对称的鱼嘴形石咀,两两相对,石咀与石咀之间设计凹槽,便于木闸枋起落,关水放水,水由东向西转北顺螳螂川流经安宁市、富民县、禄劝县、东川区,最终汇入金沙江。
当年沐英从昆明到此,应从山路“黑荞姆”来,也可从水路,但一万名士兵规模大,最大可能走陆路。
与梨花村相比,海口里仁村的经济发展程度更高,历史文化更厚重,古今与里仁村相关的名人更多,明朝有郑和,清朝有杨振鹏等本土名人,元朝有赛典赤、忽辛,明朝有沐氏子孙四人,清朝有鄂尔泰,近现代到过海口的名人更多。这些名人,多与治理滇池有关。[/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