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
(2012-03-22 12:43:18)
标签:
杂谈 |
讲课老师:李老师
评课老师:四(1)班
人们常说,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今天听了李老师的容积和容积单位这课的教学,深有体会。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变抽象为具体。容积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设计的这一教学环节别具特色。首先,通过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一些东西,有些不能;接着,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水杯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水杯的容积,并类推出油桶、鱼缸等容器的容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显得水到渠成。
2、实践中得真知。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使用量筒、量杯等学具,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升、毫升的概念,弄清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操作中感知。从生活实际入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4、应用中辨析。 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例题,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容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去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与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建议: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合作的时空,但个人认为捆绑评价不够及时。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结构紧凑、合理、巧妙,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全课教学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操作、实验、比较、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自主地设计活动方案、交流活动体验、总结活动成果,实现了从被动地听”数学向主动地“做”数学的转变,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