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秋阴”和“雨渍”——《校红摭谭》第八十九篇
(2016-07-18 20:07:39)
标签:
野藤斋文化张仁贤 |
分类: 毛诗三百篇 |
1
第三十七回。
湘云按李纨等人告知的韵脚写了两首。其一是: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首联说,这白海棠是下降人间的神仙种出来的。颔联说,天上霜娥的魂离了霜娥的躯体,化为了白海棠。颈联出句以雪形容海棠花的白,对句描写花上留有隔夜雨痕。尾联说诗人朝暮对之吟唱不已。
2
颈联“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按规定是对仗的。
先看对句“雨渍添来隔宿痕”。
这个“渍”字,不是常用义的渍(常用义的渍念zì,疾智切),而是不常用的。它念sè,《类篇》色责切,为“雨或泪洒落”义,字也作“洓”。明陈汝元《金莲记》:“白发伤心,青山渍泪。”“渍泪”就是洒泪、落泪。清德亮《孤花》:“雨渍犹堪赏,风吹略不禁。”“雨渍”,就是指雨洒落在花儿上。
“雨渍”是主谓结构,“雨”是名词(实字),“渍”是动词(虚字里的动字)。
3
与“雨渍”相对的“秋阴”,自然也是主谓结构,“秋”(指秋天的天空)是名词(实字),而“阴”是形容词(虚字里的静字)。“阴”在这里,意为“阴沉”。“秋”对“雨”,是实字对实字;“阴”对“渍”,是虚字对虚字。
4
冯其庸们的校注本,释“秋阴”为“秋云”。
对不对呢?
不对。
如果“秋阴”就是“秋云”,“阴”也是实字了,如何能跟虚字(动字)的“渍”对仗呢?
对仗是要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的。
2016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