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与“厮”
(2013-10-09 17:52:41)
标签:
杂谈 |
1
9月25日文汇报《笔会》上登有《我的湖》一文。作者赵霞,是个才有十年出头一点教龄的教师。文章所写的白马湖,大大有名,以李叔同、蔡元培、朱自清、叶圣陶等十多位名人曾执教讲学过的春晖中学在焉之故也。
文章写得很好,只可惜写错了一个字。
文章第7段有句话说:“想到自己生长于厮的山野湖泊,原来曾有幸得到这么多现代名士的垂青眷顾,颇有些得意与激动。”这句话里的“厮”,是“斯”字之误。
“斯”与“厮”(《龙龛手鉴》:“厮,正作廝。”今“厮”行“廝”废),读音相同,在《广韵》里属同一个小韵,“息移切”。但两个字的意思并不一样。
“厮”是古代对服杂役者的蔑称。《玉篇》:“廝,贱也。”《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廝、役、扈、养,死者数百人。”东汉何休注:“艾(芟)草为防(按:遮蔽曰防,此盖指草棚草屋)者曰廝。”陈立疏:“其实廝为贱役之通称。”古代白话小说如《红楼梦》,常提到“小廝”一词。
“斯”,在文言里则可作代词用。《尔雅·释诂下》:“斯,此也。”
字书释“斯”字此义,多用《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作为书证。
赵霞说自己“生长于厮”,大误。应该说“生长于斯”。“生长于斯”,谓生长于此白马湖边也。
2
《礼记·檀弓下》讲了个“善颂善祷”的故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京是原之误)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这段文字,在下这里依据郑玄注和孔颖达疏,译为白话文如下:晋国国君庆贺晋卿文子赵武家的新房子落成,晋国诸大夫亦拿出礼物来,跟随国君一起去。张老是其中的一位大夫,他颂扬说:“房子又高大又众多,真正是美轮美奂了!可以在这里祭祀奏乐,可以在这里设立灵位哭泣以办丧事,可以在这里宴请国宾和会聚宗族。”文子马上说:“我赵武能够在这里祭祀奏乐,能够在这里设立灵位哭泣以办丧事,能够在这里宴请国宾和会聚宗族,这是福,太太平平活到老,不受斩腰或砍颈之刑,可以保住腰颈去从祖先葬于九原。”说罢就面向北,向张老再拜并且稽首。君子称此为善颂善祷。
张老颂中含讽(希望以后不要再造这样豪华的房屋了),赵武受谏并向鬼神求福,所以称为“善颂善祷”。“晋献文子成室”的“献”,郑玄注:“谓贺也。”孔颖达疏:“献谓庆贺也。”
《辞源》修订本“善颂善祷”条引文作“晋 献文子成室”。国名、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修订本都在下面打横线。修订本把“献文子”当作人名,大误。应改为“晋 献文子成室”。“晋”指晋君。
在下查“斯”字的解释,偶见修订本的失误,因亦纠正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