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编写“野藤斋古诗文读本”第一种《标示平仄韵部唐人绝句百首赏析》,第一首就是书法家馀姚人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什么叫“垂緌”呢?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辞典》说:“‘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当时不假思索,就采用了此说。后来书稿交远东出版,审稿者也没有提出异议。
今年春里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本所收的唐宋诗词汇为一册,加注上海话读书音,又见到了这首绝句。看课本对“垂緌”的解释,与我的相同,知道也是源自《辞典》的。但我却忽然对这个解释心生疑惑了。触须是长在头上,伸出的,怎么会好像下垂的冠缨呢?一在上,一在下,这不犯方向性错误了吗?
于是查《辞源》(修订本),查《汉语大字典》,原来“垂緌”指的是蝉长在口下的针喙,跟触须一点都不搭界。
虞世南用“垂緌”来描写蝉的针喙,是用了典故的。
《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成是春秋鲁国孟氏的封地,在今山东宁阳县的东北,泗水县的西北。字亦作“郕”。衰,《广韵》楚危切,普通话念cuī,是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哥哥死了,弟弟应该为他穿“衰”这种丧服,但弟弟跟哥哥的感情不好,不想穿这丧服。后来听说子皋要来成邑当邑宰(封地的长官),怕将来被子皋惩办,所以就做了丧服穿在身上。子皋是孔子弟子,其性至孝。当地人做了一首顺口溜讽刺这个弟弟。这首顺口溜设了两个譬。一是“蚕则绩而蟹有匡”。什么意思呢?唐朝的孔颖达解释说:“蚕绩丝作茧,须筐(即“匡”字)来贮茧”,但蚕没有筐;蟹的背壳似筐,是蟹有筐,但此筐并不是为蚕准备的。二就是“范则冠而蝉有緌”了。据孔氏解释,“范”就是蜂。蜂头上有物似冠,冠下应该有“緌”,但蜂没有緌;蝉是有緌的,但这緌不在蜂的“冠”下。这两个譬说明什么呢?蟹壳有筐,但与蚕茧无关;蝉有緌,但与蜂冠无关;弟弟穿“衰”,只为怕子皋,也与哥哥无关。
小时候顽皮,捉过不少蝉,却从不知道它们有针喙。这针喙是什么样子的呢?
蝉,一名蜩。《庄子·达生》篇里有个痀偻丈人承蜩的寓言,小学时就读过。“承”是持竿引取的意思。怎样引取呢?《庄子》没说,但其实我们小孩子都会。取一段芦苇,折成三角形,缚住在竹竿顶上,跑到人家屋檐底下去掠蜘蛛网,让三角形两面都包满蛛丝。夫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包满了蛛丝,这器也就算是利了。然后持竿去柳荫下,只要眼睛看得见蝉(也就是蜩),将竿顶的三角网轻轻向它身上扑去,就一定能粘住,一粘一个着。水平殆不在痀偻丈人之下也。
蝉这东西,没听说可以炸了煮了或是炒了来吃,为什么那位驼背老人要“承”它们呢?而且,还为此苦练功夫,累二丸累三丸累五丸地练,练得捕蝉时身体可以如一段生根的木桩,胳臂像一节枯枝,不动不晃。这问题,记得那时曾经问过大人,但大人都说“勿晓得”。到于今日,我也依然惘然。
但我们小孩子捕蝉是有目的的,那就是玩儿。不是所有的蝉都会叫,有的蝉是不会叫的。我们把逮住的蝉,一只一只试验,谁逮到的能叫的蝉多,谁就是赢家,赢家可以打输家手心。怎样试验?很简单,用一指按其肚皮。能叫的,一按肚皮就会叫;不能叫的,按死它它也不会叫。
不可思议的是,我小时候按过不知多少只蝉的肚皮,却并不记得它们口下有什么针喙,更不记得那针喙的模样。
要把虞世南诗里的“垂緌”说清楚,是必须拿一只蝉来看看清楚的。
前些天,早上去公园,沿河堤柳树下走,蝉就在柳叶里鸣叫。我极想得到一只。可是我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翁了,爬不上树去。把芦苇折成三角形吧,现在也不见了蜘蛛网。我请一位在扫路的中年男子帮忙,他一定要问清用场,我就说是解决唐诗里的一个问题。旁边一位大妈走过,中年男子告诉她,说我要一只蝉,浸糖水里,吃了治什么病。我于是打消了请他帮忙的念头。
后来分别给两个家在农村的老学生打去电话,请他们设法弄一只来。他们倒没有以为是我要治病的,但也久久不给弄来。
有一天去公园,耳朵听着树上蝉鸣,眼睛看着路边草丛,忽然发现一只蝉,掉在地上,已经死了,缺了一条腿,但其馀都完整。头上确有一对伸出的触须,触须很细很短,不细看,还见不到。口下确有一根针状的东西,比起触须来是又长又粗,大约有一厘米长,很硬。这就是“垂緌”了!
这根针喙是长在口下的。但郑玄的注说是“长在腹下”。《辞源》(修订本)糊里糊涂地采用郑玄的说法。其实孔颖达的疏是对此加以纠正的,孔颖达改为“长在口下”。
如果长在腹下,这根针喙就不像垂緌了,我小时候也不敢按蝉的肚皮试它能叫不能叫了。
有位伟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十多年前编写读本时,我如果能认真一点,就不会把“垂緌”二字给解释错了。在我编写的书里,类似的错误恐怕还有吧?实在有愧于读者。
http://s8/middle/8e017946gafe4274b7057&690
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很短,不可能好像下垂的冠缨
http://s2/middle/8e017946gafe41fd585e1&690
蝉有緌
http://s12/middle/8e017946gafe42f5e536b&690
蝉有緌
http://s10/middle/8e017946gaf05fbed0739&690
蝉有緌
http://s14/middle/8e017946gaf05fd4c09dd&690
蝉有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