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社会中的先秦诸子
(2011-09-28 19:38: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中一年级作文 |
论当今社会中的先秦诸子
高一(15)班
首先必须弄清楚,我们之所以要学文化,其一是因为文化是不断传承的,古代的文化对现代文化影响深远。孔子云:“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不愧是一代先师啊,这句预言在今天得以应验。如他所说,当今社会的确存留着先秦文化的影子,两千多年前的诸子百家,在今天仍能听到他们的言语,嗅得他们的芬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需要不断发展和进步,是一个“取精华,弃糟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借前车之覆,以为后车之鉴,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泱泱中华,上下五千,智慧的炎黄子孙让争鸣不休的先秦诸子有机融合,终于谱写出和谐社会的华美乐章。
接着,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访隐秘于当今社会中的先秦诸子。
一、孔孟的为人之道
众所周知,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可谓深入人心。
“礼”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部分,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甚为贴近。中国自称礼仪之邦,我们自然要把礼做好,于是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懂礼貌、讲文明。当然,今天的礼远没有孔子所倡导的周礼那么繁复冗杂,一次握手、一个微笑、一个问候便是今天的礼。然而,行礼的心情是不变的,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在今天,礼仍要求人们须真心诚意。例如升国旗时肃立行礼,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这不单单是一种形式,更体现着人们拳拳的爱国心,体现着个人对礼仪的态度。
“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更是为人之根本。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孔夫子大力宣传仁德修养,打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招牌,却仍然收效甚微;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仁”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公交车上屡见让座之行,大街小巷人人举止文雅互相谦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壮有所用,孔圣人在天之灵必定倍感欣慰,喜而乐曰:“吾泱泱中华之复兴有望矣!”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正义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而如今,正义之行动已随处可见。从严肃执法不畏黑暗势力的女局长任长霞,到见义勇为的大学生杨济源;从冲锋在前舍己救人的郑忠华,到结人梯救人的90后……正义如山,永世不得撼动,纵使荆棘丛生、铁马金戈,中华民族正义之心永存!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它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奠定了做人的根本。
二、老庄的处世之道
人生在世,难免有些磕磕碰碰、跌跌打打,道家便教我们如何对待尘世间的风起云涌。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及《庄子》二书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之中。当我等急于求成时,不妨读一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我们空想成功之喜悦时,不妨看一看“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当我们沉迷于幸福生活或苦恼与祸不单行,不妨想一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烦闷时,品一品《庄子》,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忧郁时,悟一悟《老子》,似妙手回春,万物复苏。
老庄之道,道可道,非常道,拨转阴阳的轴盘,教你处世有方。
三、商韩的治国之道
法家在乱世战国之际是最重视法律的一家,其代表人物是商鞅与韩非,法家的重要特点无异于“严刑峻法”,以法律约束于百姓,于是得到君主们的重视,因为这样有利于巩固其统治。然而,严刑酷法虽然使得路不拾遗,但也让百姓惶惶不安,出门也不敢说话,害怕一旦说错就立马被打入死牢。最终落得个商韩二人也为此而流血牺牲。再看看今天,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欣欣向荣,虽然都是以法治国,但今天的法律多了理性和客观,是法家的一次巨大的跨越。从前的法是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而今天的法则是广大老百姓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有效的保障,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人人依法行事,维持了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法家,可以说是我国的法制建设的源头,经历了千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制体系。
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已永远留存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当今社会中各家各派早已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以上以儒、道、法三家为例,其余各家也均有所类似,故不再详细阐述。
二〇一〇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