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门好课,怎样教好一门课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师发展 |
http://sun.njnu.edu.cn/wzattach/t_155940_873909.jpg
http://sun.njnu.edu.cn/wzattach/t_155947_606578.jpg
周兴和教授从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升华出朴质本真的教学理论,并将之概括为“什么是一门好课,怎样教好一门课”这两个鲜明的主题。此外,周兴和教授“两大主题、六个环节、三种境界”层层递进、逻辑推演的解说方式也给在座的青年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教授认为,好课就是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一门好课有“让学生有享受之感”的近期效果,“让学生有形影相随之感”的中期效果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挥之不去之感”的长期效果三个层次。而教师对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又分三个境界,从低到高为“线式教学效果”、“面式教学效果”、“立体式教学效果”,相对应的课程为“一般课”、“好课”、“优秀课”,相对应的教师则是“合格教师”、“好教师”、“优秀教师”。追求最高境界无疑应该是每位高校教师的终极目标。接下来,他重点针对“怎样教好一门课”做了理论和实践的阐述。他认为首先应该认识到“教无定法”,好教师的课必定是各种各样、各具特色,而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的课则一样的干燥无味、平淡无奇,没有特色。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周教授传授给青年教师六个环节的好课技术:环节一,正确认识形势、正确认识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即要明确当今人才市场对学生内在质量、外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要明确人才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者的共同关注,要明确教师自身应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环节二,端正自己的态度。教师对自身身份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应从“职业”到“事业”再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工作的态度应从“认真”到“热爱”再到“追求”进行从低到高的境界升华。环节三,研究教材与备课。教师对教材的自我评价应从“在课程中看课程”到“在学科中看课程”再到“在学科外看课程”,对课程概论的自我评价应从“向学生交代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计划”到“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明确课程的内容和地位”再到“深入浅出,让外行也能明白的内容、背景和历史”的低到高的三层境界。环节四,课堂讲授。要实现让学生不仅成为积极的观众,更成为自觉参与的演员,教师应脱离讲稿,应富有激情,应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环节五,辅导答疑。教师应充分利用辅导答疑这个师生交流的良机,努力扩大课程的教学效益。环节六,总结升华。教师既要做好反思教学过程,捕捉闪光点,记录现场发挥的灵感的及时性总结,又要做好阶段性总结和较长期总结,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论文、讲义以及特色教材。
本次名师工作坊中,周教授凭借朴质实用,贴近青年教师教学需求的讲授内容赢得了在座所有青年教师的热烈掌声。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内容让自己走出了空泛的理论,回到了脚踏实地的教学道路上,周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环环相扣,操作性实用性极强,使自己对教学成长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头脑中建构了一副教学生涯蓝图,教学成功没有捷径,是日积月累的“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