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359@365 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标签:
转载 |
天会(元年:1123年 - 末年:1135年)是金太宗唯一的一个年号。金太宗使用天会这个年号一共十三年。天辅七年八月戊申日(公元1123年9月19日),金太祖崩。九月丙辰日(9月27日),金太宗即皇帝位。丙寅日(10月7日),大赦中外。改天辅七年为天会元年。金太宗使用这个年号十三年,其间先后完成灭辽大业,俘获辽天祚帝,其后又发动对北宋的战争,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北宋灭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其后,宋金战争进入对峙阶段,战争主要在原北宋的北方地区进行,重要表现为金和其扶植的伪齐傀儡政权与以岳家军为首的抗金武装力量之间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争夺,这一时期也可以称为称为宋金双方“逐鹿中原”。
而天会十三年正月己巳日(公元1135年2月9日),太宗崩。第二天,金熙宗即皇帝位,继续使用这个年号三年。这一时期,宋金战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金熙宗的天会三年间,宋金开始议和,金废除伪齐刘豫,金直接控制了黄河、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金基本达到了入主中原的目的。
可以说,天会年间,是金帝国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金政权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重要时期,而在金熙宗的天会三年之间,是金开始汉化的起始阶段。其主要表现为金代统治阶层的汉化。金熙宗自幼受汉文化薰陶,登基后与完颜宗弼推动汉制改革,并且重用汉人,推行了“天眷新制”。多种天眷年号钱的发现,一般学界认为是在汉化的影响下,受到北宋政治制度的“改元更铸”思想的影响,金熙宗开始铸造自己的年号钱。
而金太宗是否铸造过钱币,历史无记载,但是在东北出土辽金元窖藏钱币中已经发现多种天会年号钱,究竟是金太宗当朝所铸,还是后世补铸,或是金熙宗所铸,都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天会钱存在着太多的疑点,同一名称的钱币,往往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制式,如就存在着两套不同制式的篆书折五天会年号套钱,而系统发现与研究天会钱,可能是我们解决一系列金代钱币的疑问,如何时开始铸造钱币,金代钱币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建立时间等诸多问题的突破口。
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对目前发现的金代天会钱作一个概述,在以后博文将以这些钱币为依据,通过与其他金代年号钱做比较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一、天会钱追述
元人所修的《金史》,是现存的唯一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记录金朝历史的典籍。可是在金朝历时一百多年的二十多个朝代中,该书有关铸钱的记载只有正隆、大定、泰和这三个朝代。其他古书典籍中也没有关天会钱的记载。
在比较权威的钱币著作《古钱大辞典》,《历代铅笔图说》没有天会钱的记载,解放后的钱币著作《简明钱币词典》,《中国古钱大集》等书中也没有天会钱的踪影。
首先记载天会通宝的正式钱币出版物,是2009年出版的李卫先生的专著《辽金钱币》,该书记述了吉林农安县所出的天会通宝,“该钱面文楷书,旋读,制作颇为精整,直径3.1,穿径0.85,郭厚0,25,厘米,重9.95克。”近年东北和内蒙偶有天会通宝现身,“以史论钱,以钱补史”,考古发掘和古币收藏填补了史书中天会朝钱币史料的缺失。
http://s5/mw690/006hCKO9zy77qTO4S8s04&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在折三“天会通宝”被发现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新的发现,因此人们认为:“天会钱中,小平钱,元宝钱,篆书钱,重宝钱等至今尚未见发现的报道。”
根据网络资料,在网络上涉及天会钱的博文不多,只有永泉的博客《金朝:“天会通宝”折十大钱,与君共赏。》、辽金泉的博客《金朝钱币之三---天会通宝》、京川游侠的博客《金珍“天会通宝背星”折三钱展赏》、北国盈泉的博客《珍泉美篆(十一)——天会元宝、天会通宝、天会重宝》、咏生藏泉的博客《金(超大钱)天会通宝背千秋万岁
至今在网络上,发现有楷书“天会通宝”折三、折十,篆书折五“天会元宝”、“天会通宝”、“天会重宝”,超大隶书“天会通宝”背契丹文等六种天会钱、
根据笔者的收藏,并结合笔者过眼其藏友的藏品,近年来发现的天会钱而没有披露的有:
1、三种天会规制钱
据笔者研究,金代钱币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极为特殊的钱币,就中国传统的方孔圆钱——宝文钱来说,它不是金代的主要流通货币,其作用主要是政治方面,“改元更铸”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含义,形成了金代独特的钱币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由有篆书年号小平套钱、篆书年号套钱大钱、篆书楷书年号折十大钱组成。而天会钱也存在只有的三种钱币、
1.1、篆书小平“天会元宝”、“天会通宝”
http://s13/mw690/006hCKO9zy77qTOFfAgfc&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这两枚折十小平钱来自信州,均为旋读。直径接近25毫米,重量异常。元宝郭厚2.15毫米,重量为6.16克,通宝郭厚2.3毫米,重量竟达7.13克,从以上数据看,此种钱币为金铜合金的推断是可能的,纯铜钱币不可能有此重量。
这两枚钱币应该是存世稀少。
1.2、折五篆书天会钱:
http://s1/mw690/006hCKO9zy77qTPLSaA40&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这两套篆书折五年号套钱,一套全部为旋读,而另一套通宝、重宝为直读。元宝为旋读,其最大区别是在“天會”二字的写法上。
聂冲先生在博文《珍泉美篆(十一)——天会元宝、天会通宝、天会重宝》介绍了三枚鎏金折五篆书天会钱:
http://s2/mw690/006hCKO9zy77qTPQmfTe1&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应该属于第一套版式的套钱。而第二套钱币尚未有所介绍。近年来,在内蒙发现有成套的此种折五篆书天会钱的银钱。
所以产生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天会”年号为两个君王所有,其中一类为金太宗所有,另一类为金熙宗所有,如何得出这个结论,将在专题中加以研究。至于这些钱币究竟是皇帝在位时候铸造,还是后辈君王补铸。有待于研究。
1.3、折十楷书年号大钱
http://s9/mw690/006hCKO9zy77qTPV0ve18&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两枚钱币,重量相差不大,鎏金为25.58克,背星月为26.09克,直径,鎏金略小,为41毫米,背星月为42.5毫米,郭厚也略有差别,鎏金为3.75毫米。背星月为3.25毫米。
从文字上看,鎏金钱文字纤细,字口峻深,异常秀丽,而背星月钱文字略粗,也十分俊秀。
北国盈泉在博文《天会通宝楷书折十铅质母钱和同模铜、银钱币》中给出一枚铅质母钱,直径43.9毫米,穿宽9.3毫米,厚3.2毫米,重31.82克:
http://s12/mw690/006hCKO9zy77qTPZnIf7b&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但是没有发现直读版的天会大钱。
天会钱一个极为特殊之处,在于除去篆书小平钱之外,尚未发现有其他品种的天会小平钱,但是比较常见的为折三楷书“天会通宝“。
2.1、折三楷书“天会通宝”
笔者收藏有折三楷书“天会通宝”数枚:
http://s13/mw690/006hCKO9zy77qTQ3pik1c&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无独有偶,与折五篆书天会年号钱对应,我们发现天会年号钱也存在折五楷书年号钱:
http://s6/mw690/006hCKO9zy77qTQ7cLbc5&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现已发现四枚,其中三枚为旋读,有元宝、通宝、重宝,且文字基本相似,而另一枚为重宝,为直读,其文字写法仅就“会”字而言,与前三枚写法不同,其“会”字上部“人”字写法与第一套篆书天会套钱的“会”字写法有相同的韵味,“一撇、一捺”向两边非常伸展。
因此,笔者估计这四枚折五楷书天会年号钱,也分两套,一套为全部旋读,一套元宝为旋读,通宝、重宝为直读,如果这一猜想为真,与直读的“天会重宝”版式相同的直读天会通宝、旋读天会元宝尚未发现。
这些钱币直径略小于篆书折五钱,其中第二套全部为旋读的重量偏轻。大都在10克左右,而现已经发现的第一套中的直读天会重宝,则属于厚重钱,重量接近15克、
2.3、折十楷书“天会元宝”
http://s16/mw690/006hCKO9zy77qTQbYjJbf&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此钱的数据与鎏金折十“天会通宝”几乎一致,也应该为鎏金钱。钱币上有一个人为切开的小口,露出略带红色的金灿灿光泽的铜质,按着一般说法,中就是金铜合金钱。
此钱应该与折十鎏金“天会通宝”为一个体系的钱币。
3、值得商榷的带契丹文阴文的天会钱
在网络上出现了两枚超大型金代钱币,与一般金代钱币不同的是,这两种金代钱币为隶书,背面带有契丹阴文:
http://s15/mw690/006hCKO9zy77qTQhPfo5e&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http://s8/mw690/006hCKO9zy77qTQlOxVb7&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因此“北国盈泉”先生认为,“金是辽的属国,建国初一切承辽旧制,取而代之。所以继承了辽代的祭祀形式、内容和祭品等,祭祀钱币也不改旧制,甚至利用辽代旧模翻版。天下平定后,金人当然要研究如何使江山稳固,为了说明金不再是辽,另搞一套是有必要的。所以天眷以后不再铸行辽风格的大钱了。原来契丹的语言文字”。
http://s3/mw690/006hCKO9zy77qTQqr1o52&690金代钱币的研究与展望14——(系列博文之十三)" TITLE="[转载]359@365
这些大钱在金代钱币中也仅仅是存在于金代早期的皇帝之中,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钱币,恰恰说明了在金熙宗之前,正处于金代钱币制度的草创时期,在金代起兵灭辽时期,金自己成为继承辽统,因此,出现看似辽钱,而又带有契丹文的金代钱币是不奇怪的。而在灭辽的过程中,金先是取得了幽云十六州,接着攻破汴京,进入数千年来为汉族统治,并且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金开始放弃继承辽统,开始自认为继承宋统,是中华大一统的合法继承人,因此,这些类似辽代大钱的钱币就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过客!
而这些历史过客恰恰证明了历史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些大钱就是这一过程留给我们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