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断层岩缝之巨峰一线天

标签:
崂山巨峰一线天比高崮七十二蹬台 |
分类: 爬山不论山大山小 |
崂山断层岩缝之巨峰一线天

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
一线天有宽有窄、有长有短、有深有浅。其成因也多种多样。
有的是由岩层中的垂直节理(裂隙、断裂),经物理风化和流水的溶解、冲蚀、切割而形成。如本博随拍照片中已展示过的有“百里一线天”之称的野三坡百里峡。
有的是由断层形成,两侧岩体有位移,崖壁往往刀劈斧砍般。崂山的一线天多如此。
崂山有大大小小的一线天若干处。本篇展示的照片是巨峰一线天。
巨峰一线天,位于巨峰南侧上部,巽门之西、比高崮之东。



由巨岩崩裂而成

宽约2米,高约20米,长约30米


一线天东口










在一线天西口看对面的比高崮


崂山山峦巍峨,上部石峰犹如犬齿交错。有说是1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当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崂山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山峰。
巨峰一线天西口及上方岩石:






山谷西侧山岭为崂山巨峰支脉的南分支
崂山按其山脉的自然走向,可分为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午山4个支脉。
巨峰支脉为崂山之主体,位于山区东南部,包括巨峰干脊主体和东流水直插黄海诸山,最高峰为巨峰(崂顶),海拔1132.7米。
巨峰支脉以崂顶为中心,向东北、东、东南、南、西分出5个分支。
南分支由巨峰前面的比高崮南下,分为北、南两小支,范围为流清河以西凉水河以东诸山。北小支为风口(风岸岭)。南小支为砖塔岭,折而南为南窑半岛。濒海处为莲花矶,峙立海中之大福岛亦系此支所发露。

岭脊上的老子读经石和“坤门”

比高崮
一线天与东南方的灵旗峰,在巨峰支脉东南分支上
巨峰支脉东南分支,范围为泉心河以南、流清河以东诸山。由巨峰东南分出,为灵旗峰、金刚崮,又分东南、南、西3小支。东南小支为会仙山,东分为万年船、天茶山、日起石,由天茶山南分为昆仑山,又南为玄武峰、笔架山、聚宝峰、清凉甸,由昆仑山东分为黄山、青山,又南为太清宫后宝珠山,东南蜿蜒十余里为八仙墩,即崂山头,由会仙山南分为响云峰、云门峰、跃龙峰。南小支为鸿官顶(俗称馍头崮),东分为小平岚、大平岚,西分为沙金窝、将军槽。西小支为上马场、七十二蹬台。

上图中间小山即七十二蹬台,在巨峰景区入口处东侧,以前曾在博文中引用过的名称是老子垛经处或老子藏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