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2015-05-10 21:02:27)
标签:

三岁九个月十三天

红豆粥

温暖的光

杂谈

分类: 亲子阅读之绘本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家里不知不觉囤了不少日韩的绘本,以前没有太发现,随着近来所读日韩绘本的增多,越发感觉到里面浓浓地,富含东方文化的气息,与西方的绘本相比,感觉更亲近,就像发生在身边,无论场景,故事情节,甚至于其中的氛围熟悉的感觉更强烈.
这本《红豆粥婆婆》与其说是吸引溪溪,倒不如说更吸引我,书中的灶台,石臼,水缸,草席等等,虽然现在都已不多见,可这些东西却是自己小时候天天见或用的东西,尤其是那满脸皱痕老婆婆,不免想起陪伴我整个童年的我的外婆.

外婆虽然走了很多很多年了,她的模样依稀可见,对她的那种感情却依旧浓郁深厚,即使现在说起她,也如同昨日刚刚见过一样,人生之初的那段时期,是外婆形影不离,日日陪伴,而如今溪溪也同我一样,整个童年中外婆已经或者即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封面上笑容可掬的老婆婆,让看了很久,无论是满是皱痕的脸,还有衣着,都让我想起小时候农村,每当冬天都用来糊窗户的一种纸---"毛头纸"(应该是这几个字),表面不光滑,特别柔软且有韧性,与画面中的极像.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故事从书名页就开始,溪溪看到这幅小图时,立即说到"这不就是姥姥家的灶台嘛,我还帮姥姥烧火呢",乡下的房子虽然搬过家也新修过,但姥姥还是特意给重新盘了灶台,别说这大锅木柴无论是蒸得馒头,还是炒菜都是一种特别的香味,是用电,用煤气所做得的饭菜味道所无法比拟的.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起初所读时,并没有想到这田里的青苗,就是红豆,直到昨晚再看时,溪溪翻页过来说:"妈妈,你看豆荚长大了,红豆都掉出来了",我所反应过来,原来这田里的青苗就是红豆苗,再翻页便看到小小青苗长大的过程.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更惭愧的是,记得第一次读时,当我看到这老婆婆背对着我以为是农村常用来刷碗笤帚,当时还在纳闷为何把这东西画得这么大呢,直到最后出现整个房子的全景时才恍然大悟,然而溪溪第一次看时,他知道那是烟囱,因为他已注意到顶上冒出的炊烟.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接下来依次出场的栗子,乌龟,臭巴巴,石臼,锥子,草席,背架都是些农村常见之物,由于经常回乡下,除了这个背架之外,溪溪对于这些物件都很熟悉,尤其是这个臭巴巴的出场把溪溪给逗乐得前仰后合,一个劲地说:"臭巴巴也喝粥呢,哈哈",从他的反应来看,第一次读完后,他唯一的印象就是这个臭巴巴的出场了.只不过,我从来都拒绝在吃过饭后给他讲这本书,成人和孩子就是如此不同,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纯洁和干净.

读这本书,也让我想起那本《噼哩扑噜在海里》,就是因为那一句"变成屎吧"让这本书有一段时间里的点读率颇高,读得过程中明显能感觉到他是多么盼望着赶紧读到这一页,读到这句话,这种感受更是成人所无法理解的,也是最近的课程中让我找到相应的答案.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重温久远记忆的《红豆粥婆婆》

接下来后面几页是老虎在小物件的帮助下,捉住老虎并扔进江水里的过程,每一页四个小竖向的画面,把整个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尤其被锥子扎到,捂着屁股向外走的样子,溪溪也模仿其样子,皱着眉头捂着屁股,嘴里喊着疼死我了在房间里走.
最后皆在欢喜,一家人围坐在灶台前,继续幸福的喝着红豆粥.

这本书还有一处非常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除去雪天外面的白色外,小草屋里那种略带红色的黄色的光,给人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让我记起小时候大约四五岁时农村还没通电,一到晚上,煤油灯所发出的的那种昏黄的光,外婆,妈妈在这种灯光下做针线活的情景,寒冷的冬夜,四处漆黑一片,星星点点的这种光,不仅给人温暖更给人一种安全.

补记:写下这篇阅读文的时候,正值母亲节,再读此书,让我倍感亲切,怀念外婆,祝福所有的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