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洞洞书育儿 |
分类: 亲子阅读之绘本 |
昨晚整理书柜时,这本书被溪溪看到,之前一直没有给读过,便自己拿了到沙发边上去读,我照旧整理书柜,把书的顺序调整一下,只不过,我自行加快了速度,因为我知道,但凡被拿走自己翻看的新书,肯定自己翻不了几分钟,就会跑来,让我给读的。所以,我得赶紧整理,否则结果就是书摊了一地,得先被抓去读书,能安抚着等上几分钟都是万幸,一般情况是必须马上配合。
果不其然,书柜最终还是没整理完,那边就跑过来了,妈妈讲这本吧。由于工程量还大,索性直接有求就应得坐下来讲,让儿子去搬凳子到小书桌前的空档,抓紧翻看了一下,好在字少,不用太费用读,看图也就基本能明白其表面意思,我想这第一遍读就先给讲些书的表面意义吧。
由于最近绘本课一直在强调重复,以至于每次讲读前做功课时,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去寻找这个重复,这本也不例外,当有意去这样做的时候,真得就会很容易发现这是很多绘本几乎不可或缺的一项策略,原先没意识地读,到现在有目的,有针对性,能感觉到自己的提高,也正在试着把这种提前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儿子。
当坐下来读时,可能这本书的形象太明了,溪溪一下子就认出来,并用自己的读言说:
翻页去掉护封后,一只大大的,白色母鸡呈现在封面上,我自问自的说:
小节奏的重一开始,溪溪并没有看出来,待第三组过后,第四组时就已经能预测到结局。
看到最后,溪溪也被绕进去了:
如此深奥的问题,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无法回答,很多绘本并不是非要给出一个答案,关键是这个思考的过程。
临睡前,溪溪又要求连读两遍,明显感觉洞洞的吸引边蛮大啊,依旧边读边不停的抠,边抠边说这是方形的洞洞,这是椭圆形的.........
对于这本书,我有些不解的是,色彩一直比较浓重,是作者的风格还是有其中另外的内涵?我得赶紧找记录......
感谢卡妈推荐
前一篇:来自麦田里的快乐
后一篇:溪溪五月江南行--南京三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