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2个月15天阅读 |
分类: 亲子阅读之绘本 |
先来说下这几个时间,也方便总结和记忆:
一岁四个月: 我的亲子阅读的观念正式清晰起来,因为遇到一位顶级的"老师",以至于听课欲罢不能.
一岁九个月: 小毛头的阅读感觉进入第二个阶段. 出现很明显的特征.
再来说绘本:
1.好疼啊.蒲蒲兰绘本的低幼系列中的一本
小狗,小猫,臭虫,青蛙,娃娃,走路不看路,均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摔疼,妈妈们飞奔过来安抚,把疼疼扔掉,最后大家一起把石子搬走的故事.
没想到儿子会特别喜欢这本书,几乎能给我超简单的讲一遍,边翻边说: 青蛙, 哐当,摔了; 狗狗,吧唧,摔了等等很简略的语言,
妈妈安抚那页,能按前面撤倒的顺序说出各动的名字,最后不忘记加一句:摔了,找妈妈.不疼.
更有意思是只要见到路上有谁摔倒了,马上就说:找妈妈.
自己摔倒了,如果碰到膝盖,马上跑过来,抬着腿,让我学着书中的样子,抓一把然后把疼扔掉.
2.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
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我猜应该是我们在读的时候,用得是说唱的调调, 我想可能是这个原因.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
"我看见一只黄色的鸭子在看我"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
"我看见一匹蓝色的马在看我"
............
用说唱的调调试下,是不是很有韵味,节奏感是不是更强些.
最后全部登场时,儿子又挨个说一遍名字,并且加以改编成:
鸭--黄鸭--大黄鸭, 马--蓝马--大蓝马,等等.
因为最近对"大"和"小"上瘾, 所以东西都爱加上"大"或者"小",
多次测试,最可喜之处,哪个大,哪个小,都分得特别清楚.应该是有这个概念了.
3.歪歪兔安全系列,一套10本
对于这套的喜欢,缘于随书所赠的光盘.
尽管知道看碟片不太适合这么小的小孩子,但考虑到这种形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大人的说教,所以我们在规定时间,规定频率的情况下给儿子看了.明显感觉比较迷恋,也在质疑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做法.
由于喜欢上了这三个形象, 借这个喜好,转移到书上,感觉容易多了.大部分能听得比较认真,也有所回应.
"这个是糖吗?" 让孩子捡到东西就往嘴里放的的频率在降低.
"这个小黑洞里是什么?"让儿子明白了,插座有电,危险.
像"讨厌的桌子角"一类的,感觉听不明白,不能理解什么是尖的,什么圆的. 只知道桌子没了.怎么没的,不明白.
我在怀疑是不是有点早.
4.神奇的小刀
没想到,儿子会喜欢这本书。 感觉就一把小刀,搞来搞去。字少图简单,加之自己水平有限,着实讲不出什么精彩。但儿子就是喜欢,是最近一周多,每天必点的一本,一听到要读书了,嘴里念叨着"小刀""小刀",四处去找.
每页都特别喜欢,最喜"熔化了"那一页,还不忘记告诉我:"化了,水" 可能这就是孩子理解的"熔化"吧.
"扯成丝了", 这一页,我只要读完,马上会接一句"妈妈头发",难不成,看这乱糟糟一团像我的头发?
我的儿,妈妈的头发只有洗头时才会这样乱,平时可不这样的.
"膨胀了",喜欢这页最因为看到那个圆圆的,嘴里说"球,球,膨胀"
没有回应的是"打散了""拉长了""收缩了",我也真不会讲解了.
儿子对这几本书的都或多或少的能讲出来, 很大原因是因为记忆,
但不能否定能有所回应的部分加了他自己的理解,可能这种理解成份少得可怜,但却让我看到了进步,能力在一点点地提高.也明白了那句话,绘本不是用来了一遍的,几十遍,上百遍都会有新发现,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此.
前一篇:22个月小儿的雷语趣事几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