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师的几个大师级教授

(2011-09-08 16:25:3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硕士学习

    今年暑假在华南师大读了在职硕士,也认识了几位大师级教授,让我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冲动,让促使我建立这个教育博客。

    首先是教心理学的黄喜珊老师,一个让我爱上心理学的老师,她懂得如何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在我们很困的时候会安排一些心理小测验,小游戏来调节气氛,也会给我们讲讲她的经历,分享她的人生,课间也会放一些她博客里的歌,那首《外面的世界》同样是我喜欢的,也许喜珊老师就是因为外面的精彩而不断地求学、上进的,从中师毕业到本科、硕士、博士,还是到日本拿的博士学位,很不简单。她的课很吸引人,二班有同学也来旁听了,让我们第一次感觉有面子(我们到他们班教育学的课)。我很认真地听每一节课,可惜最后考试做得不好,感觉有点对不起老师。

  第二位是教二班教育学的刘良华教授(人称“良哥”),一个完全不象教授的教授,一个另我对华师的老师大大改观的人物。他是喜珊老师向我们推荐的,超级有性格,课上得非常好,有很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有自己的观点,什么体验式教学,身体教育等等,他最推崇的是原始的,自然的东西,最为反对的是现代化、破坏环境的,他的课吸引了另两个班的同学去旁听,只可惜我后知后觉,只在最后关头听了一天的课,可惜啊,要是早点去听他怎么讲论文写作该多好!找了几本他写的书来看,其中《教育自传》最好玩,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教育故事,他的人生经历很丰富,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本科-西南师大教育学硕士(只为一个理想“做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上海华东师大博士,他的观点,不要在同一个学校读研,这样相当于留级。不过听刘教授的课作业是非常多的,还要求学员建教育博客,所以我现在行动了。

  接下来的是英语的孙兵老师(教授),她是代课的,只教了两天,后来听说是院长,很了不起。她人很好,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来上课,一来就满口的英语,让我们受宠若惊,因为她没有看不起我们(我们班是“理科班”英语很一般)她将我们当作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两天内不停地给我们灌输口语、听力、VOA、ChinaDaily、英语点津等等,让我们点燃起学习英语的热情,唤起学好英语的渴望。自发地,我两天的英语读得特别认真,练习做得特别积极,可惜,只维持了两天,接下来孙老师由于要外出,又安排了另一个老师来代课,我的热情之火又熄灭了......

  还有个殿堂级大师,《走进科研》讲座的法学博士刘同舫教授,从来没见过一个那么有自信,那么会“吹”的人,他发表过的论文列表足足有两三页纸,而且是在不同领域的权威刊物上,他的洒脱、大气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听他的讲座是一种享受,尽管是可望而不可及,也是一个追求的目标,他的一句“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让我们产生追随大师做学问的欲望。

    其他老师也挺好的,专业课的张军朋教授,脾气特别好,一再容忍我们上课的讲话,虽然不善言辞(学物理的都比较内敛),但写下来的东西很有价值,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学生想跟他做论文的原因。李德安老师教实验,以前读本科时认识他,感觉这些年他在实验方面钻研了很多,也跟许多中学打交道,认识很多人,还带我们到大学城上了两天的课,让我又有了做物理教具的冲动。

    毕业这么多年,如今才惊觉华师的变化很大,除了新建的教学楼以外,更重要的是师资队伍,从以前毕业留校为主变为全国各地引进优秀人才,学术氛围浓厚了,老师的素质也大大提高,尤其是大学城,很气派,很令我们自豪。教然后知困,“困”而不去想办法扭转则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再回校园里充充电,领略大师们的风范,其实挺不错的。继续向前进,希望能够顺利地完成我的学业,希望能开开心心地享受学习的每一天!突然有个想法,如果能到北京的高校旁听一些课程,应该也很不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