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坝民居群位于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史上素有“江尾粮仓”之称的江尾镇南塘村,是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较大规模的客家聚居村落之一。
湖心坝民居群包括了明清年间先后建设的59座围楼,现有32座古建筑的主体结构和艺术特色仍保持着历史原貌,其中长安围、外翰弟、大夫弟、三门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心坝民居群的居民都是沈氏后裔。据族谱记载,沈氏原居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明正统年间,沈氏三兄弟迁居翁源,开基于湖心坝建村;
明天顺年间,兴建现存年代最早的“长安围”。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兴建外翰第等围楼(屋)七座;清中后期,陆续兴建三门楼、大夫第等围楼(屋)八座。

湖心坝民居群集古、奇、朴、幽于一体,千姿百态,形成楼外有楼、楼中有楼,仙阁群楼,前呼后应。群楼小巷连大街,纵横有序,红麻石砌井,鹅卵石铺巷,流水拱桥,鲤鱼吐水,大门屏风,龙凤呈祥,雕梁画栋,相互晖映。
长安围位于湖心坝村的东北位置,(1457至1464年)坐西向东,民居群,围屋的整体平面为半圆形,坪外挖有一口大池塘,外墙系灰砂夯筑,由居屋构成外围和内围,围中央为永初公祠,进深49米。
长安围中的永初公祠是全村沈氏宗族祭祀祖先的最大最古老的宗祠
中轴线上有三道大门。第一道大门(即正门)是外围大门。
直通第二道大门(即外围内门)
长安围为五进式建筑

第三道大门为内围大门(即永初公祠正门),雕梁画栋,日月乾坤。

最后一个天井里地面上有鞭炮碎屑,后人近期祭过祖。
祖祠满是灰尘
该厅由于跨度大,梁枋做成穿斗结构,题材是日月乾坤,龙凤吉祥,整座公祠建筑,厅、堂、房、走廊、天井、地面皆用河卵石拼砌,天井以红砂岩条石压边,内围与公祠间的空地设计为杂屋建筑。
楼内巷道皆用河卵石拼砌、平坦整洁。
高墙壁垒,气势宏大。

出来后,注意到正门上面和侧面都有长安围牌子。
地面皆用河卵石拼砌,还砌出圆形的图案,赏心悦目。
长安围外墙前的坪还用了大量的块石
长安围前的池塘边上的果树结满了果子
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湖心坝民居群中的长安围、外翰第、大夫第、三门楼等四座古建筑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次主要参观长安围,其它三座古建筑这次没有参观。
鸟瞰图为网载,谢谢原作者,
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也能拍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