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楼位于广东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始建于清乾隆28年(1764年),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第一代主人蓝少垣以经商发家,开始建造石方楼,取“泰然一室,安住层楼”意,故取名为“泰安楼”。
门前有宽阔的干净平整门坪和水塘
刚刚下过雨,地上有些湿。
泰安楼属砖石木结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长49米,宽52.6米,整体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外围建筑高度11米,共三层。
泰安楼的外墙是石墙,俗称为石楼。
泰安楼整座楼仅设一门进出,当然不符合现在的建筑防火要求,但泰安楼大门顶有蓄水池,供灭火之用,也就是发生火灾自救。
一进大门,透过柱子就可以看到家族祠堂。
祠堂为二进庭院式,两侧有耳房。
第一个庭院
站在前厅看第二个庭院
后厅牌匾上书写“祖功宗德”,蓝氏先祖牌位供奉于此。
泰安楼设计精巧,楼内中轴线上是家族祠堂,也是楼内居民的公共场所,为单层二进庭院式建筑。分前后两个厅,后厅为祭祀厅。
祠堂左右两侧有耳房为书斋
祠堂的两侧各有一座书斋,是供读书求学的场所,楼内右侧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人们还可以饮用。楼内住户基本迁出,剩下几户是看守石楼的工作人员。
泰安楼祠堂的四周为天井,天井外围是三层方形环楼,三层高环楼把单层祠堂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屋外有楼的格局。
泰安楼外围建筑为三层,第一层墙宽为0.92米,第三层墙宽0.44米,第一、二层外墙为石墙,第三层外墙及内墙为砖墙。
站在高处俯瞰祠堂
来个全景,能同时看到四方环楼的三个面。
这张俯视图可以看到祠堂的耳房和书斋
天井和书斋尽收眼底
泰安楼内四角均设有楼梯
泰安楼内四角均设有楼梯,三层均设有内环走廊,第一层走廊的柱子为上木下石,第二、三层为木柱;三楼前排中厅设有祭坛,为防外患,除前走廊外还设有后走廊。
第一层走廊的柱子为上木下石
第二、三层为木柱
外廊承重为木梁木柱
三楼前排中厅设有祭坛,为防外患,除前走廊外还设有后走廊。
前走廊,没拍后走廊。

第一、二层不设窗,第三层开窗并设有枪眼。
泰安楼里大红灯笼高高挂
泰安楼设计精巧,规模雄伟,功能完备,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少见的石方楼,门前水塘于石方楼,水与方的交集,被誉为“客家的水立方”。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是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