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2019-12-24 15:01:02)
标签:

呼伦贝尔

天下草原

游牧民族

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

分类: 醉美华夏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从海拉尔出发,沿着草原公路一直向北,一会就来到一望无际草原,蓝天、白云、辽阔草原,让人心旷神怡,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呼伦贝尔的天下草原景区位于呼伦贝尔市以北约30公里、“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 是以蒙元文化为背景打造的呼伦贝尔第一家蒙古魂游牧部落。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车子停在天下草原的门口,天下草原的大门有点像电视剧里古战场的军营大门,两侧高大的门楼上五彩的游牧部落旗帜迎风招展。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门口大缸上面雕刻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遇害的场景

    1170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带着到朋友家,铁木真看上了他的女儿孛儿帖,也速该便把铁木真留于他们家,自己回家。但在回家的途中,遇上了也速该的仇人塔塔尔族正在开宴会,有人一眼便认出了也速该,便邀请他,却在他的食物里下毒,也速该遂被毒死。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遍布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足迹

    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一代天骄骑马雕像

    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建立后,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大蒙古国是横跨欧亚大陆帝国。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成吉思汗雕像的打马鞭

    草原上最大的法宝就是一根仿制的成吉思汗马鞭,以长达19米的巨型大马鞭,位列世界第一,其所制造使用的红木都为俄罗斯进口,边上雕刻图案精美,手法细腻,堪称一件的艺术品。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成吉思汗雕像两侧的巨型牛角,上有精细雕刻。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这里有最宽的游牧民族木栈道,木栈道两侧是蒙古帝国的英雄雕像群。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名列“四獒”之一的哲勒蔑

    哲勒蔑,蒙古帝国名将,自幼便服侍铁木真,曾经多次营救其于危难之中,深受信任,被称为“有福的伴当”,铁木真称汗后,封哲勒蔑为千户长,十大功臣之一,拥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名列“四獒”之一的哲别

    哲别原名只儿豁阿歹,蒙古别速部人,蒙古帝国名将。最初臣服泰赤乌部,后投降成吉思汗,赐名哲别(蒙古语,箭之意)。哲别骁勇善战,1211年,随成吉思汗南下攻金。1218年,率二万人灭西辽,执斩屈出律。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1223年,在迦勒迦河之战中击溃斡罗思与钦察联军,班师回国途中病逝。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术赤台

    术赤台,蒙古帝国名将。原为兀鲁兀部首领,依服札木合,因不满札木合的残暴,率众归附成吉思汗,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部战争,战功卓著。 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将其封为千户,十大功臣之一。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名列“四獒”之一的速不台 

    速不台蒙古兀良哈部人,蒙元帝国名将。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常任先锋,以骁勇善战著称,享有“巴特尔”(勇士)称号。曾参与第一、第二次西征,令大蒙古国版图扩展至俄罗斯一带。其征战所及东至高丽,西达波兰、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亚,南抵开封。是古代世界征战范围最广的将领之一。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蒙古名将博尔术

    博尔术原名孛儿楚,蒙古名将、成吉思汗“四俊”开国元勋之首。由于相助少年成吉思汗夺回被盗的爱马,成为其属下。最早加入蒙古军,为蒙古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参加统一蒙古诸部战争,志意沉雄,善战知兵,多立战功。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蒙古名将博尔忽

    博尔忽蒙古名将,成吉思汗“四骏”开国元勋之一。在战场所拾,由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仑抚养,为“四养子”之一,拥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别勒古台

    别勒古台元烈也速该的第五子,成吉思汗异母幼弟。 自幼追随成吉思汗出征,为其兄掌领从马,作战骁勇,任断事官之长。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分封于斡难河(今鄂嫩河)与克鲁伦河流域。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这里有最大的蒙古包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这里有最大的敖包

    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形状多为圆锥体,高达数丈。从远处看,真好像一座塔台,傲视苍穹。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敖包是当地蒙古族牧民祭天求雨的祭坛,自古以来,草原上的牧民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然而,遇到大旱之年,到处都缺少牧草。牧民们便由部落的首领领头,在石堆旁边祈祷,祭祀上天,降雨救灾。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没有可以指路的标识,行政区划、游牧分界更无以识别,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敖包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黄色的转桶类似藏传佛教的转经筒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蓝色的丝织品类似西藏传的哈达

    总之,“敖包”在草原人们的心目中,象征着神灵在其位,世袭传诵,构成了极其强烈的信仰。佛教传入以后,祭奠活动和宗教活动结合起来,为它增添了宗教色彩,使其进一步被神化,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就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回去的路上,远远看到来时走过的木栈道。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蒙古族始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在世界的发展史上,能横跨全中国并深远影响东西方世界的民族也只有蒙古族了。辽阔的草原,让世代在此生活繁衍的蒙古人,根据草原的习性,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化。就游牧文化而言,它与农耕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

呼伦贝尔“天下草原”!
   农耕文化提倡改造自然,本质上是人通过和自然的斗争而生存、生活。游牧文化则崇拜、依赖、适应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因为完美的自然环境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资源,游牧蒙古人领悟到大自然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赖以生存的摇篮,人与自然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