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等到万圣节我就回国了,走之前去了商场。万圣节前去商场,这些小妖小鬼站在门口欢迎你,可别让他们给吓住了。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就像中国春节的前一天最热闹。
万圣节前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
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鬼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

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基督教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
万圣夜舞会上,孩子们穿戴上各种服饰和面具,这些舞会四周的墙上往往悬挂着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门口则吊着龇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灯笼。
万圣节前夕,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说:给不给,不给就捣蛋。

要是你不肯给糖果的话,孩子们就会很生气,用各种方法去惩罚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里等等的方法去惩罚你,直到你肯给他们糖果为止。

而对传统而言人们会扮成精灵,然后逐家逐户去恳求食物。他们的信念是要给予精灵崇拜及食物来讨好它们,否则这些精灵就会捉弄他们。
另一个途径去愚弄或吓跑这些恶灵,就是扮成它们的样子,恶灵以为是他们的同类,他们相信这样那些恶灵就不会伤害他们。
有些地方,在万圣节前夕晚上会举行巡游,一群吸血鬼、僵尸、女巫、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人们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都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

万圣节也叫“鬼节”,但它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脸更非常可爱,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在各式各样的装扮角色中,以女巫僵尸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专卖万圣节用品的店铺也特别准备这类衣饰出售,以迎合大众所需。
与此同时,生产商每年更会把当年大热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场,务求令更多人投入西方传统节日的热潮里。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西方的万圣节虽是鬼节,但跟中国的中元节有很大区别,中元节是神圣严肃的,而西方的鬼节却变成了搞怪的节日,少了一些恐怖氛围。如今的万圣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了很多的变化,逐渐向亲子活动或狂欢节靠拢。
万圣节也是一些老年人期盼的节日,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挨门挨户要糖,打扰一些老年人。但一些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早早就准备好糖果,等待着孩子们,他们说这是他们家一年来人最多、最快乐的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