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百农耶稣小镇
迦百农遗址坐落在加利利湖畔北端,三千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小渔村,到了罗马时期,迦百农成为一个繁华重镇,到了阿拉伯时期,迦百农逐渐衰落,到七世纪被遗弃,十字军到迦百农时,只是一片废墟。
迦百农闻名世界源于耶稣在此传道,耶稣在自己的家乡拿撒勒不受欢迎便来到迦百农传道。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这里,治好彼得岳母的热病,在会堂赶逐污鬼,医治百夫长的仆人,设立了十二门徒等。耶稣把迦百农称为“自己的城”,这里有耶稣的第二故乡之称。
迦百农的居民都亲眼看到了耶稣的神迹,但他们还是拒绝相信耶稣就是上帝派来救世主。耶稣很是惋惜,忍不住责备迦百农道:“迦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
耶稣对迦百农的预言应验了,曾经繁华的迦百农只剩下一堆碎石瓦砾,人们渐渐忘记它,甚至连它具体位置都不清楚了。
公元四世纪犹太会堂遗址,当然不是耶稣年代的会堂。
沉寂千年后,被耶稣咒诅的迦百农终于重见天日。在1905年,两位德国考古学家开始挖掘迦百农遗址,后来方济会的修士继续这个工作,1926年整个挖掘工程结束。
迦百农遗址应该分三部分,犹太会堂遗址、迦百农小镇民房遗址和八角会堂遗址。上面这张网上下载的鸟瞰图很清楚看到这三部分。

1926年,有了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就是发掘了迦百农的犹太会堂。该教堂始建于公元四世纪,一七世纪才被弃置。整个建筑完全是以白色石灰石建成的,这座白色的建筑物在周围民房黑色玄武岩的背景中,额外显得突出和高贵。
会堂分四个部分:祷告室、庭院、门廊和旁室。会堂的装饰如门楣、檐口、柱顶的雕刻十分精美。美伦美奂的白色石灰岩柱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犹太图案。
如大卫王星、蜡烛台、植物以及载着犹太人视为圣物的约柜的四轮马车等,造型极为生动逼真,似乎向后人诉说着这里一度经历过的辉煌。
1968年之前,大家都以为这座就是一世纪的会堂。但经过考古学家从1968至1986年的挖掘,发现这建筑物的下面有另一座会堂的遗迹。那座会堂的四面黑色的玄武石墙和它的大鹅卵石地面,还有一些陶器都被挖掘出来,证明了这才是一世纪耶稣曾经在迦百农传道的地方。

在这座犹太会堂附近是迦百农小镇民房遗址,它们也是圣方济修会考古学者发现的。从1968年开始,他们就在会堂的周围发现了这个城小镇,并鉴定这是第一世纪的遗迹。
迦百农小镇民房遗址
这里房屋的分布整整齐齐,民居的建材是玄武岩,根据遗迹还是可以看出当年城市的规模、布局,古罗马时期的城市模式。
民居的黑色和会堂的白色相互映衬,极具美感。
当年的小柱础
迦百农建有一座大型的彼得雕像,手里拿着通向天国的钥匙和象征权力的手杖,脚下有一条表明彼得曾经渔夫身份的鱼。(图片背光,无奈!)
这当然不是当年的八角会堂
犹太会堂另一侧,考古学者还发现了另一个犹太会堂遗址,这座教堂大约竣工于公元五世纪,外表呈独特的八角形。据考证,八角会堂就建立在耶稣的大弟子彼得的家之上。
人们推测,当年耶稣在迦百农期间,极有可能去过彼得的家,也有可能在彼得家治好了他岳母的病。一世纪时,彼得家变成了家庭小教堂,五世纪才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八角会堂,一直使用到七世纪。
新建八角会堂外形有点像体育场馆
可能当时发现的八角会堂遗址只剩下碎石瓦砾,现在又在这个遗址上建起了一座八角形教堂,八根柱子至少十六根大梁把整个教堂托起。
建于1980年八角会堂内部还是这般简朴,中央可以看到铁栏杆围着一个玻璃罩。
透过中央的玻璃罩,可以直接看到下面彼得家的遗址。
迦百农,圣经里的地名,耶稣的第二故乡,虽然已是废墟,但走访这个当年耶稣显神迹的小镇,让我们更多切实地了解西方人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