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玛利亚•特蕾西亚大街上,罗马式凯旋拱门气势磅礴,希腊式圣安娜柱高贵奢华;巴洛克式的宫殿丰富多变,整个城市古典、美丽,充满无穷魅力!
茵河
幽暗灯光下的街道是不是有点中世纪的感觉
灯光下的拱廊,一侧临街一侧是商业。
虽说都是拱廊,但拱的形状不尽相同
相对尖顶的拱廊
因斯布鲁克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居住地,在这里哈布斯堡家族的权力与版图走向巅峰。哈布斯堡家族有作为的帝王就是女王玛利亚•特蕾西亚,老城的主要街道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女王在婚后工作生产两不误,与丈夫弗兰茨·斯蒂芬在三十年里共生育16个孩子,其中有11个女儿。当欧洲许多国家为各自利益鏖战疆场时,女王巧用善用联姻和结盟,把女儿们嫁往欧洲各国,为自己赢得了“欧洲丈母娘”美誉,也维系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哈布斯堡的独门暗器就是联姻,“让别人都去打仗,我们结婚吧!”这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外交手段。女王的名言是:“最辉煌的胜利也比不上平庸的和平。”不过苦了这些政治联姻的公主门,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婚姻。她的小女儿嫁给法王路易十六,最后被双双送上断头台!
凯旋门南立面
凯旋门北立面
在玛利亚•特蕾西亚大街的南端,矗立着一座气势磅礴的罗马式凯旋门。这是女王于1765年为庆贺其儿子烈奥波特和西班牙公主玛利亚•露朵维卡婚礼而建造的,女王的丈夫弗兰茨是在这场婚礼上暴卒而死,如按中国的习俗,儿媳一进门,老公公就暴死,儿媳命硬要休回娘家了,不过王室的婚姻都是政治联姻,也没有中国习俗。这位王子后来加冕成为烈奥波特二世皇帝,与这位西班牙公主也生育16个孩子。凯旋门上的大理石浮雕是1774年完工的,南端的浮雕记述的是列奥波特欢庆的婚礼,而北端浮雕上描述的却是弗兰茨悲哀的葬礼!
玛利亚·特蕾西亚大街上的钟楼
霍夫堡宫殿哈布斯堡家族在因斯布鲁克的宫殿!这使我想起中国第五大城市沈阳也有做帝王宫殿,就是沈阳故宫,清朝从沈阳打进了关内,后建都北京!
霍夫堡宫殿夜景
在玛利亚•特蕾西亚大街的中部,矗立着希腊科林斯柱式的圣安娜柱,圣安娜柱是一根红色大理石的柱子,记载一件历史上的纷争,柱头采用古希腊科林斯式风格,在柱头之上是一尊圣母玛利亚像,她神色凝重地眺望着远方的雪山,圣安娜柱是因斯布鲁克的象征。
左侧是金碧辉煌的金屋顶,右侧是高贵奢华的圣安娜柱
因斯布鲁克的另一象征就是金顶屋,坐落在老城中心的弗利德里希公爵大街上。金顶屋从前被称为“新王宫”,1494~1496年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新婚之际,将从前破旧的挑楼改建成为有哥特式穹顶的观赏阳台,马克西米利昂在观看表演前,喜欢站在这里的阳台上慰问他的臣民。金顶屋檐角边缘饰有动物图案的雕饰花纹,廊柱表面围满了浮雕,正面下端雕有标致着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纹章:双头鹰和国王雄鹰、布尔艮德和米兰的纹章,侧面还有施泰尔马克和蒂洛尔州的纹章,壁画上描述的是两名肩扛帝国大旗和蒂洛尔旗的卫士,阳台顶盖上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过我认为这过于奢华金屋顶与整个建筑的朴素根本不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