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9月终于放弃了从事二十几年的建筑设计工作,开始从事建筑审图工作,实际上还是在干老本行,只是看图纸角度不同了。刚开始心里有点不踏实,觉得不做实际工程,技术水平要倒退。工作半年觉得并非如此,主要是审图接触的项目多,所谓见多识广嘛!建筑审图本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前几年和设计一样是市场竞争。当时我们项目不饱满,工作很空闲。多年来工作一直很忙碌,突然闲暇下来,有点不知所措。想一想这辈子因繁忙的工作断送的兴趣爱好,现在可以重新开始了。
喜欢历史,先从世界史开始,买了套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读后没记住多少,感觉是高度概括。读三秦出版的世界帝国兴衰丛书和强国兴衰史丛书,中国人写得东西,读起来挺习惯,可惜有几本没买到。又读了其它出版社的列国志补充。虽然也是记住的少,忘记的多,不过还喜欢三秦系列的书。原来的工作单位守着上海最大的书城,一摞一摞地往回买书,真爽!不过皮夹子也瘪了。再来说中国史,中国史没有一般历史爱好者通读的史书,读《二十四史》来了解中国历史,对我来说实在有点困难,文白对照的买几本,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放在书柜里装点门面,没有看多少。不过找到个捷径,当时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特火,《百家讲坛》历史部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二十四史》里晦涩的文字、内容传播给听众,我挺喜爱。接下来的近一年半是不停地看《百家讲坛》,还有一个好处是边看边做家务,节省时间,接着又看今波的《文化中国》。中国的历史本来不是特陌生,通过视频更容易了解多些,而后再看白话《史记》等,也有点兴趣。
儿子作文总搞不定,大班课辅导怕不能对症,又很难找到一对一老师辅导,所以10年春节过后,我决定自己辅导儿子作文,和儿子一起写作文。自从电话走进人们的生活里,十几年我连信都没有写过。不过去书城买了几本辅导书,顿觉开悟许多。文采不会有太大提高,主要是辅导儿子别跑题,素材新奇,给个印象分。儿子高考语文成绩是上高中最好的一次(主要还有点运气在里),两三个月的时间没白费,我的写作水平也渐长。
喜欢邮票,年轻时集了两年后来断了。2010年五一前后,我急三火四地买了本耿守忠的《中国邮品辨伪必备》,周末休息必去邮市。第一次去卢工邮市,这个惊讶呀!你家里纸包纸裹的宝贝,在那里是一摞一摞的放置,如三版人民币、纪念钞呀。早期票是一版一版,小型张是一盒一盒。我揉揉眼睛,是真的还是假的呀,边上放个牌子,还要接着回收。接下来的四个月,用大量时间、精力,去精挑细选想要收藏的邮票,因为邮识太低,交了不少学费,不过价格不菲的小票和小型张一直未下手。等过一段时间和博友学习交流,再去邮市练练手。
2010年还有一件重大的事,就是上海举办世博会。09月开始参观世博会,我本准备集各国家世博纪念邮票,但大多数国家没有,所以改成在世博护照敲章。第一次去买了四本各色世博护照,当时觉得很奢侈,结果根本不够用,后来又补十二本,总计敲了四套,每套四本三百多个章,很有成就感,哪天拿出来显摆显摆。当时参观世博的兴致别提多高了,前后去了十六次,有一半是自己一个人去的,每次都是晚上十点以后到家。有一天世博园里有一百多万人,那天我也没落下。不过还是去晚了,有几个馆章敲了,但没有参观上,现在想想都挺遗憾的,太怀念世博会了。
世博会结束后,新版《红楼梦》热播,虽然喜欢八七版《红楼梦》,但新版忠实通行版的《红楼梦》著作,还是看完了一遍,接着是八七版和电影版的,看得昏天暗地。非常意外地买到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脂批和通行本对照着看,揣摩揣摩红楼楼判词、红楼梦曲等又勾起了看别人研究《红楼梦》的愿望,再次感受到《红楼梦》这部巨作的伟大!
等到年底再到邮市,猴票从七千多疯涨到一万一了,十几元的清明上河图涨到七十几元,非典小板涨到二千七八。每年这时候,邮市都非常火,但2010年没到年底邮票就开始暴涨,上午买下午就赚钱。邮商告诉我,一些品相差的邮票很容易卖掉,还能卖个好价。明知道过完春节一直到夏天,邮票就会逐渐下跌,但还是忍不住凑热闹,补了些编年小版张。唉!到了邮市有点管不住自己,脑袋一热就下手,另外逛邮市时间和路费都要计成本的,所以从没空手回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