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美感和独特的审美能力

(2011-09-07 23:40:54)
标签:

杂谈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美感和独特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艺术中,美术的教育特别重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是生来喜欢画画的,图画确实是儿童表意的好工具,图画不只是单纯的艺术教学,都可以从图画中学得的。“他又指出:对儿童而言,图画不只是单纯的艺术教学,通过图画教学还可以“丰富他的知识,颐养他的性情,并使他养成良好的消遣习惯。”从这都能看出,培养幼儿的美感和独特审美能力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眼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利用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主要有绘画和手工两大类。绘画的材料和工具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毛笔、水粉笔、粉笔、面前、水粉颜料等。手工的工具材料更为广泛,有橡皮泥、胶水、棉线、细木棍、布、蛋壳、纸和、彩纸以及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培养。让幼儿在探索和操作的过程中,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提高他们自身的美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 :    

(一)   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在《幼稚园的图画》一文中指出:“那种老师事先画好范本,上课时让幼儿照着画的教学方法完全没有意思,不但不能引起儿童的绘画欲望,而且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注意抓住一个“活”字,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美术知识。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玩、看、画”等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是:

“玩”就是让孩子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玩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使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同时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提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做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又由于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因此根据他们爱玩、易动、好奇等特点,让他们在课堂上通过“剪贴组合”“猜谜”“表演”等活动来涂涂抹抹、剪剪贴贴、学学做做、涂涂画画,从而提高幼儿的课堂学习兴趣。

“看”就是通过幼儿视觉来欣赏美术作品,获得知识,提高幼儿表达情绪和情感的情趣,使他们的潜能在绘画中得以发挥,认知和个性得以发展。如:在课堂上让幼儿看教师轻松、自如的示范表演。让优美的造型、鲜明的线条、迷人的色彩来增进幼儿愉快、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同时“看”也是培养幼儿敏锐观察力的一种良好的训练方法。

“画”就是在课堂上多画多练,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故事、猜谜、儿歌、表演等活动,把幼儿的形象思维引到画画上来,使其都能主动的作画。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教给幼儿正确的绘画方法,发现问题即时纠正,使幼儿通过画画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上各方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得积极性,培养提高了幼儿的美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二)为幼儿创设审美环境,加强审美情感的体验

陈鹤琴先生主张注意环境,利用环境。他说:“儿童从四周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材料。”“环境中许许多多的东西仔细研究可以变成很好的材料,和好的教具。”因此,在美术活动中,首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独立的参与活动,并按自己的思路去操作。打破以往在美术活动中总是要求幼儿机械的临摹范画,缺乏审美情感的体验,使美术活动成为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造成许多幼儿害怕参与美术活动。例如:在教幼儿画人物跳绳时,先让幼儿在跳绳的过程中自己感受身体各部位的动态后,再进行绘画。同时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当向它去领教,向它探讨。例如:在要求幼儿画太阳时,我们就将孩子带到户外,让他们体验夏天和冬天的太阳晒在身上的不同感受,观察和欣赏早晨、中午、傍晚的太阳,让孩子们知道太阳在不同的时间里是有变化的。这样,孩子画出的太阳就不再是一个圆,周围画几条光线这样一个模式了。

(三)鼓励幼儿自我发现,培养幼儿的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于诱导,善于启发,可以事半功倍。”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幼儿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启发和诱导,在幼儿的自我发现中,形成幼儿独特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故事、儿歌、表演、猜谜、音乐对话等形式,让幼儿在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快乐中,丰富其想象力,启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例如:让幼儿欣赏“像妈妈”来为妈妈画像,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画出有趣的妈妈形象,有的还表现出了妈妈的工作是教师、医生、售货员等。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之情。通过这种即兴创作,使课堂气氛活跃,幼儿情绪高涨。因此,抓住“创”字,循循善诱,持之以恒,这样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四)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幼儿的作品

评价环节是美术活动中最后的一个环节,往往不被人重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让幼儿参与,积极发表看法。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评价,欣赏作品,既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调动了参与美的创造的积极性,从而体现了美术活动的真正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在每次画完画,就让幼儿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然后让幼儿互自由讨论。我们不要去给他们打分,不要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经常鼓励他们相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往往自己心理明白:谁的颜色搭配的好;谁的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的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的评价,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的表扬和老师赞同他的画时,他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在今后的创造性更强,更有动力。从而使孩子们的思维力、创造力、适应力、表达力、交往能力都有所提高。

长期的对幼儿进行美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活动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为培养高素质的幼儿而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