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头记》“顽石”入世故事的文字

(2015-10-09 18:54:50)
标签:

顽石

一僧一道

还泪

风月宝鉴

警幻仙姑

分类: 红楼梦版本

                   《石头记》顽石入世故事的文字

   

                                                  吕材桢

 

          关键词 顽石 一僧一道 还泪 警幻仙姑 编辑稿           

 

 

     周绍良先生从《红楼梦》成书的角度对第一回顽石入世的

故事已作了深入的研究。*本短文只是想看一下顽石入世故事的

文字。

    《红楼梦》有过五个不同的书名:《石头记》、《情僧录》、

《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石头记》,这第一个名字,它来自一块顽石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

    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

    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甲戌本,第一回。下同)

 

   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见一僧一道,因求

……入红尘,那僧便大施佛法……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

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

……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石头后来回到大荒山无

稽崖青埂峰下,它那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在石头上字迹分明地记着。——那一僧一道,就是茫茫大士和渺

渺真人。

   后来,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经

过这里,把这故事从头一看……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方从

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顽石下山,又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经过比较简

单,涉及的人物只有两个:那一僧一道 一僧是主角,

是配角。

    这是早本《石头记》的记载。早本《红楼梦》结尾处也有石归

山下的情节。这是一个简本一僧一道顽石的这一

简单的故事从早本流传至今,没有变化。

    可是一僧一道顽石的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到了《金

陵十二钗》的时候,简本中增加了甄士隐的故事,引入了新的人

物,形成了一个有别于简本繁本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梦至一处……忽见那厢来了一

    僧一道……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

    “……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

    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

    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那僧笑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

    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

    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绛珠仙子道:‘…

   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

    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神瑛侍者、绛珠仙子和警幻仙子是新出现的。还泪之说,也

是新的。

    这一次,那位人的权力已收到限制:神瑛侍者、绛珠仙子

已在警幻仙子处登了记、挂了号了。那位人的职责仅仅是

同下世而已。而那块顽石,据下文所述,也要移交

警幻仙子处理了:

 

    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

    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

    尘,然犹未全集。

   

   :太虚幻境。——后文有介绍。

   繁本的这种增加尚是一份草稿:一是又将造劫历世

说明,这将是第二次入世。——这句话只适用于石头,用于风流冤

,不通。二是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与上文说的

尚未投胎入世是矛盾的。三是石头故事简本繁本并存

于同一回这种怪现象,说明这繁本的文字是份编辑搞,尚有待最

后定稿。

                    2015109

                                        于住所

                   

     *《红楼论集》,第131页。

     *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