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其弟棠村序也”小释(修订稿)
(2015-01-21 22:35:21)
标签:
风月宝鉴棠村叙序作序 |
分类: 红楼梦版本 |
的那个“序”字是争议的焦点。
意思。*
作者;
证据,结合文字上的诠释( 序”有“叙”、“述”之意),说服力才可
以大一点。
写到了秦钟之死;秦钟死了以后,所接的不是《红楼梦》修造大观园、
元春省亲等情节,而是《风月宝鉴》中的故事;这些故事约有六回之
数,都发生在大观园盖成之后,上接今本金钏儿之死。(请参阅拙
文《第四十七回的脂批:“近几回”》)
秦可卿(死),贾敬(死),二尤的故事,秦钟(死)。
它的来源不是《石头记》、《情僧录》,也不是《金陵十二钗》,而
是内容不同的另一本书 :《风月宝鉴》。这些风月故事时间跨度颇
长,单是贾瑞的病就拖了三个年头。
之后,与此同时,脂研斋作整理、誊清的工作,并加批语:第一批
脂批。
近几回不见提此人,自谓不表矣。”——脂研斋连“近几回”的情节
都不知道。他突然看到了有关秦钟的一段文字,很激动,就写下了这
22字的批语。因此,我们可以设想,脂研斋收到的待整理、誊清的稿
子,不是全本,而是一段一段的,曹雪芹一边修改,脂研斋一边整理、
批阅,雪芹修改好几回,脂研斋就整理几回。
稿”:怎么统呢?详细的情况难以猜测,但有一点是清楚的:统稿以
后的稿子,到了脂研斋手里的时候,原来的情节没有中断,人物没有
拆开,依旧是一片风月。
不是雪芹作的:如果是他作的,他的统稿工作,第一步便是“拆“,
说文一点,就是“剪接”。自己的书,很熟,用不着这么费事:先整
体合并,再一一打散,移前或挪后。
写作的时候,两本书稿合在一起的时候,《风月宝鉴》的素材占的分
量重,合在一起的这份书稿就用《风月宝鉴》作为名字了。——当然,
曹雪芹对风月文字有了很大的加工,改、增、删都有,文字上的润色
更不用讲了。
还要早。
来的《风月宝鉴》这本旧书稿的名字保留不变,用在曹雪芹的新书稿
上面了。——“故仍因之”即“故仍之因之”:“仍”、“因”意同。**
批语,用来说明棠村写过《风月宝鉴》,证据自然是单薄的,不充分
的,但如果与“序”的释义“叙”合起来看,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的。
有推测、想象之处,所以不揣冒昧,献芹于上,仅供网友们参考吧。
前一篇:《红楼梦》第六十七回的底本
后一篇:秦钟之死与明义的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