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札记:周绍良《<红楼梦>系年》(一)

(2013-05-28 23:55:04)
标签:

风月宝鉴

程乙本

上推

宝钗大三岁吗?

 


                札记:周绍良《<红楼梦>系年》(一)
                   
                          吕材桢

           关键词 《风月宝鉴》 程乙本 上推 方法不当 

    周绍良先生的大作《<红楼梦>系年》(下称《系年》),读过。
因读了周汝昌先生的《年表》,写了一篇札记(博客),后又重读
《系年》,也有所感,遂不揣冒昧,将个人的一孔之见也以札记的形
式附于《系年》的相应之处,以便网友读者指正。

    笔者以为,周绍良先生的下述论述是可靠的:《红楼梦》一书的
素材,来源不一,除含有薛府一家的故事以外,还有顽石的故事,宝、
黛的故事。前二者分别来自《风月宝鉴》和《石头记》(非今本之
《石头记》),后者(宝、黛的故事)是曹雪芹的首创(请参阅《红
楼论集》)。——当然,还有别的故事,这里只是举大概而言。(请
参阅《红楼论集》第131页)   
    下面是《系年》的部分原文。笔者的感想以*为记。《系年》的

文字放入双引号(“”)之中。

 

红元年 宝玉一岁 宝钗四岁
       *原文有干支纪年。今从略。
      
        宝钗大宝玉3岁,误。她比宝玉大2岁。《系年》根据第22回
       “该年宝钗十五岁,上推至本年应为四岁”计算,方法有误
       (见下)。
 
        《系年》原文有情节梗概,兹略。

 

红二年  宝玉两岁 黛玉一岁 宝钗五岁
        *宝钗应为4岁。下面不再一一改正了。

 

红三年  宝玉三岁 黛玉两岁 宝钗六岁


        *贾兰生,1岁。

 

红四年  宝玉四岁 黛玉三岁 宝钗七岁

 

红五年  宝玉五岁 黛玉四岁 宝钗八岁
      
红六年  宝玉六岁 黛玉五岁 宝钗九岁
 
红七年  宝玉七岁 黛玉六岁 宝钗十岁
        *“据冷子兴说,宝玉‘如今长了十来岁’”——《系年》引
        文出自程乙本。笔者觉得,还是以引其它抄本、刻本为宜。
     
       “黛玉入都,估计船行月一月以上”:笔者计算,39天。
     
       “黛玉自维扬启程,当在九月”:笔者计算,当在十月。如此,
        黛玉才能于初冬抵京,宝玉才会有“残冬”一语。
     
       “雨村系以知县官被参革”:这是程本的文字。抄本作“本府
        知府”。而且,他被革职以后,程本的文字也是“本府”各
        无不喜悦”,不是“本县”各官。——姑苏是府。
     
       “不应当擢升”:还是程本在作怪。——即使是擢升,也是容
        易理解的。——有了贾政的“题奏”,雨村才“轻轻地谋了
        一个复职候缺”。——周汝昌先生用戚本,周绍良先生用刻
        本的程乙本,都是怪事。
     
       “赴任应是这年年底”:应是下一年的年初。
 
红八年  宝玉八岁 黛玉七岁 宝钗十一岁
        *“薛姨妈带领薛蟠、宝钗、英莲入京”:薛蟠、宝钗、英莲
        的年龄及他们入京的时间都是极待探索的问题,何以一笔带
        过?费解。
    
       “梅花……是春梅”:非常之对。
    
       “袭人……本是个……比宝玉大两岁……依第二十二回推宝钗
        ……应大三岁”:袭人比宝玉大两岁(第6回),袭人、宝钗
        四人同庚(第63回),则宝钗也大宝玉两岁。周先生弃先现

        有的标准而不用,从第二十二回来推算,方法不对(见后)。
     
       “秦钟十二岁……当作八岁:秦钟“十二岁”系程乙本独有的
        文字周先生加以剔除,很对。

 

红九年  宝玉九岁 黛玉八岁 宝钗十二岁
        *“一日 贾代儒有事回家命管理贾瑞管理家塾”:《红楼梦》
        原文是“可巧这日代儒有事……”“这日”仍指宝玉上学的
        那一天,时间还在红八年的冬天。

 

       “茗烟闹学,贾敬寿辰皆在九月上旬”:闹学之后,紧接而来
        的是张太医诊脉、贾敬生日。前者仍是红八年冬。

 

        贾敬寿辰:“九月半”(凤姐语),不是上旬。

 

红十年  宝玉十岁 黛玉九岁 宝钗十三岁
        *“冬底 ……贾瑞身亡之后,当系倒叙笔法”:至确。
 
        第12回的原文是“这年冬天”,不是贾瑞死去的那个“冬底”。
        所以,林如海染病是贾敬生日同一年的的冬天:仍在红九年!
        ——周先生认为秦氏、薛蟠的故事是《风月宝鉴》原有的(见
        本文开头),那么,这些故事进入红楼本事之后引起的时序错
        乱应该加以考虑。笔者的管见是:先把这些“外来的”情节
        清除出去,然后再从从容容的考察红楼本事的时序,这样作,
        比较妥当。《风月宝鉴》和红楼本事合拢以后,时序上曹公
        作了一些调整,但未尽人意:他没作最后的定稿工作。
      
       “贾瑞身亡”:他于红九年“九月半”那天拦住凤姐,“起淫
        心”,冬天遭冻,后得病,“不上一年”即亡。说他死于红
        十年本年,是对的。

 

       “……招儿来了”:周先生有一大段的说明:“显然,‘冬底’
        二字是错误的……”问题是,原文是“这年冬天”(红九年)
        林如海就染病了!

        周先生砍去了“这日”的“这”(见红九年),现在又砍去了
       “这年”二字,皆不妥当。

 

       “招儿到京日期约在九月底”:笔者计算,应在十月中旬。
        另外,周先生“红八年”的文字有:雨村自京赴应天,“路程
        约须一月”。则结论当为“招儿到京日期约在十月初”。——
        林如海故于扬州任上,时在九月初三也!

 

       “可卿死期当在八月下旬”:应在九月上旬(笔者已有另文)。
        ——周先生用的仍是“上推”法。上推的出发点是招儿回京
        那天(正是可卿五七正日)。

 

       “贾琏、黛玉回来”:周先生没说具体日子。其实,按他说的
       “招儿到京日期约在九月底”,贾琏也应在11月底回来。

 

红十一年  宝玉十一岁 黛玉十岁 宝钗十四岁
          *“倐又腊尽春回,贾瑞病……死去”:他“不上一年”即
          亡,前后只能跨两年,绝不可跨3年!——腊,红九年他拦
          住见凤姐那年的“腊月”;春,次年的春天。

          另:他死后才有红十年秦可卿的丧事!

 

         “省亲别墅工程告竣……在春天”:不在本年。——贾琏是
          红十年的12月回来的,他回京的次日才议定盖园!

          省亲别墅工程(硬件、软件)时间跨度为3年!

 

         “妙玉被邀请进荣国府”:应在下一年。

 

         “妙玉竟十八,未免过大”:与傅秋芳的19岁比,不大。

          *笔者管见,本年的大事是:省亲别墅工程在盖建之中。
   

红十二年  宝玉十二岁 黛玉十一岁 宝钗十五岁

          *“元妃归省”:应在下一年。

 

         “……‘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如此可见宝钗比宝玉大
          三岁”:这是“元妃归省”以后的事情,属于红十三年。
         
          *本年的大事应是:春天,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十月,王
          夫人忙完(软件工程)。
                                                  (待续)

 

                       2013年5月28日
                                         于住所


    参考书目:
      
    周绍良:《红楼论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引用本文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