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们国培班一行前往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考察。活动分两项:先听课,再听报告。
第一项就是孙双金老师的《儿童诗》教学。教学步骤如下:导入——教学诗歌《阳光》,体会儿童诗语言简练、优美的特点——学习诗歌《太阳》,体会儿童诗用词准确的特点---迁移训练。
先来看导入。孙老师的导入是这样的:如果孙校长是魔术师,想让你们变变变,你们最想变成什么?(生踊跃发言,各种想法的都有,但几乎都是工程师之类的答案)等学生说完,孙校长接着说:孙校长最想把你们变成——(板书“小诗人”)生齐读。
事实:孙老师的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看到孙校长的板书后,都不说话了。
探究:这样的导入是否很好?
再看教学儿童诗《阳光》这一环节。步骤是这样的:
1、出示《阳光》,指名读,齐读。
2、喜欢这首诗吗?最喜欢哪句?为什么?(指名说,都喜欢这句的同学补充,有感情地读)。
3、你还喜欢哪一句?(一生说喜欢“阳光在窗台爬着”)师追问:你认为是“照着好还是爬着好?好在哪?”很多孩子都说出理由,孙老师都给与肯定,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到:“爬好,就像蜥蜴那样爬着。”这时,孙老师立即给与否定。否定的原因是:不美!诗的语言要美!
事实:孩子讪讪坐下去了。
探讨:孩子心中是否觉得蜥蜴很可爱呢?孙老师这样直接否定好不好?
4、还喜欢哪句?好在哪儿?(阳光在花上笑着)
5、师引出:阳光在溪上流着。让学生想一想“流着”可以换成哪些词?生说了很多,孙老师一一评价。
师小结:诗的语言既要凝练,还要有美的感觉!
6、师提问: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生说出很多。
师总结:押韵、动词很讲究,句子优美等等。
下面来说学习《太阳》的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太阳》,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2、师提问:内容能不能互换?如“从海里跳出来”能不能和“从地里冒出来”互换?(学生说了很多原因,老师都不满意。最后老师告诉大家:海里的波浪一起一伏,太阳就好像从中跳出来一样。)接着老师让大家再想一想下面的“公鸡叫出来”和“鸟儿闹出来”能不能互换?老师让大家先学鸡叫,叫得越响越好,最后老师总结:公鸡叫的声音千篇一律,一只公鸡和十只公鸡叫的声音没什么区别,但是每只鸟儿叫的声音不一样,很多鸟儿聚在一起就是很多声音,所以很闹。这就是”叫“和”闹的区别。
师总结:诗的语言要准确。
探讨:“叫”和“闹”的区别仅仅是这样吗?
最后进行的是迁移训练。
先是填空。师出示:在山顶,太阳是被——————出来的。
学生回答很多答案,都很好。
再出示:在学校,太阳是被——————出来的。
学生说。师不厌其烦,强调用词要优美,简练。
师出示诗人的原话,比较,夸奖学生说得好。
接着让孩子当场写诗。
要求:2句能当小诗人,3句就是中诗人,4句以上就能成为大诗人。
范围:太阳、月亮、白云、星星等。
生当堂练习。(没写完,就下课,老师让孩子回家写,下次检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