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8】《格林姐妹》综合分享会@喆妈公益阅读

分类: QQ群在线精华分享会 |
主持人-西柚姐姐
2019年4月11日
上午10:00
群号:喆妈公益阅读综合分享,群号:229046852
主题:《格林姐妹》系列分享
赠书:3位幸运观众中英双语各1册
分享人:奇想国童书编辑——孟老师
则是一套中英双语有声书,美国奇幻儿童文学新篇章,被译为22国语言;
一、屡获大奖,国外媒体好评如潮:
连续13周蝉联美国《纽约时报》畅销图书榜
美国《科克斯评论》年度奇幻小说
美国《华盛顿邮报》十大暑期读物之一
美国独立书商协会选书
《今日美国》畅销书
被美国最受女性欢迎的杂志之一《简单生活》列为必读书目
二、构思巧妙,大胆颠覆经典,赋予角色以新的性格与使命,重新构筑故事,给予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游戏性与参与感。
三、现实与奇幻相互交错,推理与童话故事完美融合,情节跌宕起伏,分析推理缜密,人物个性鲜明,带领读者走进不一样的魔法世界。
四、给予小读者冒险、智慧、勇气与爱的多重激励,启发他们:魔法源自内心的力量,你比想象中更坚强。
五、随书配套英文原版故事及纯正美式音频,扫描封底二维码即可收听,让孩子边读故事边磨耳朵,学会地道英文表达。
六、书后附有童话知识介绍、童话小测验和故事写作技巧,鼓励小读者提笔写下自己的创意故事;另附有名词索引,串联网状背景知识。
奇想国童书安直子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大家好,我是奇想国童书的编辑孟欢,很高兴来这里和大家分享好书。
今天的分享主题是“开始写吧!——读“格林姐妹”,激发孩子创作天赋”。
提起写作,很多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我讨厌写作。”但是,孩子真的讨厌写作吗?其实他们更多的只是害怕,害怕写不好,害怕大人的批评。
我想借“格林姐妹”这套幻想小说谈谈阅读与写作,希望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启发。
一、孩子为什么要读幻想小说?
提起幻想小说,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哈利·波特、《魔戒》等。这些幻想小说风靡全球,对每一个孩子馈赠甚多。为什么孩子爱读幻想小说,而且需要阅读更多优秀的幻想小说呢?
因为孩子具有想象力和惊异的天性,幻想小说能带给孩子新奇的意象,激发他们思考。想象力越是发达的孩子,越是喜欢阅读幻想小说。
更重要的是,幻想小说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塑造和重建孩子们的世界,给予他们探索和创造的自由,并释放他们的想象力。
对于幻想小说,彭懿老师有这样一段论述:“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像民间童话一样,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
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它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它更是孩子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
在后哈利·波特时代,美国童书作家迈克尔·巴克利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妙的魔法世界——格林姐妹的魔法世界。
自2005年第一部出版后,“格林姐妹”系列小说屡获大奖,风靡全球,堪称世界当代奇幻儿童文学的新篇章。
鄂竹妘妈7岁+3岁
tinker11-5B
写作有时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简单幸福
鄂竹妘妈7岁+3岁
tinker11-5B
读得多,也就知道向着哪方面入手
简单幸福
奇想国童书安直子
那么,想象力对孩子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想故事的能力,应像筷子和刀叉,成为每个人运用自如的思考工具。”我会在分享结束之前引用郝广才先生的一段话为大家揭晓答案。
最初想到格林姐妹的故事时,巴克利想制作成影集或动画,但始终没什么进展,直到妻子建议他尝试写成小说,巴克利才灵光一闪。在妻子的鼓励下,巴克利于2005年完成了格林姐妹系列的第一部《巨人谜案》。全套书共9册,中文版目前已出版3册。
巴克利读完小说初稿,认定给孩子们写故事就是他的使命,从此开启了儿童文学写作生涯。现在,他笔下的奇幻故事不只带给孩子们惊奇魔幻的冒险世界,甚至连大人也爱不释手。那么,巴克利在创作“格林姐妹”时使用了哪些方法?
(一)故事的灵感:创作源头——格林兄弟
我先介绍一下故事的背景:主人公萨布丽娜和达夫妮在父母离奇失踪后,被送往渡港镇的瑞达奶奶家生活。姐妹俩从瑞达奶奶口中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大名鼎鼎的格林兄弟的后代。原来,看似平凡的渡港镇其实是一座“童话镇”,镇上生活着很多童话里的角色——白雪公主、侏儒怪、美女与野兽、红心王后……这些人物自称为“奇想族”(Everafter)。
“格林姐妹”系列小说之所以受到媒体和读者的好评,原因之一就是其创意巧妙。如果你熟悉童话故事和西方的经典传说,就会在小说里发现很多“彩蛋”,诸如《杰克与豆茎》《侏儒怪》《哈默林的花衣魔笛手》《爱丽丝漫游奇境》《小红帽》《侠盗罗宾汉》等故事里的人物和元素。
作者迈克尔·巴克利跳出原有的设计写出新意,大胆颠覆经典,赋予角色以新的性格与使命,重新构筑故事。这使得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游戏性和参与感。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的合称,他们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的搜集者。两人经历相似,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被称为"格林兄弟"。二人共同整理了畅销不衰的童话集——《格林童话》。
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里,有很多童话都是以“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为结局。那么,故事真的结束了吗?
“他们不该从地球上消失,一定在某个地方继续生活着。”这个想法正是“格林姐妹”系列小说的创意。迈克尔·巴克利以此作为出发点,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别样的魔法世界。
(二)角色设定、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
父母失踪后,姐妹俩跟随瑞达奶奶一起生活,格林家的生活背后暗流涌动,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案件紧密交织。姐妹俩继承家族使命,成为侦探,一边想尽办法寻找爸爸妈妈,一边跟随瑞达奶奶破获案件,对抗悄悄崛起的神秘组织“血手联盟”。
在一次采访中,迈克尔·巴克利被问及故事的主人公为什么是两个女孩。他回答:“我偶然在书店发现,市面上有两种书:一种是给男孩读的书,书里的男孩或骑着龙或在打怪兽;一种是给女孩看的书,书里的女孩在照看小马驹。我觉得这样很不公平,于是心想,应该有更多的书描写女孩子拯救世界,就像很多男孩所做的那样。”
在故事里,萨布丽娜十一岁。她勇敢地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性格固执、强势,任性。妹妹达夫妮则相反,她的性格很阳光,天真可爱,经常为萨布丽娜制造一些笑料,说话风趣。即使萨布丽娜和达夫妮性格迥异,格林姐妹仍然是一个团队。
在塑造姐妹俩的形象时,巴克利从自己侄女的身上获得了很多灵感,“她们都不是那种等待王子去解救的女孩——她们会主动出击解救王子!”
Tips1:设定主角,考虑他的个性。人物会遇到什么冲突?他会怎么解决?这些都要围绕人物的个性来写。
在塑造角色时,怎样做才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目光?人物外貌、人物动作(尤其是习惯性动作),以及人物的语言是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瑞达奶奶是格林姐妹的精神支柱。作者在塑造瑞达奶奶的人物形象时,设定了三个外在的特点:外貌上,瑞达奶奶经常穿长裙,戴帽子,帽子的颜色总是与长裙配套;瑞达奶奶说话带有德国口音,因为她是格林兄弟的后代;瑞达奶奶经常为格林姐妹做一些稀奇古怪的特色菜,她曾与丈夫巴兹尔·格林周游全世界,从各个地方搜集了很多特色菜谱。
作者在描绘妹妹达夫妮时,赋予了她两个标志性的行为:经常创造一些搞怪幽默的新词语;在开心或者激动的时候咬手掌。比如在第一册《巨人谜案》里,有一段情节是这样的:
鄂竹妘妈7岁+3岁
简单幸福
简单幸福
简单幸福
鄂竹妘妈7岁+3岁
奇想国童书安直子
萨布丽娜小声对妹妹说:“她要进那个上锁的房间了。”达夫妮睁大眼睛咬着自己的手掌,她每次兴奋的时候都会这样。萨布丽娜觉得妹妹这样很丢人,不过想了想觉得还是不去管她为好。如果看到达夫妮每个怪癖都去纠正的话,那萨布丽娜就没时间睡觉了。
在设置情节时,想让情节更吸引人,制造冲突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冲突,不仅指人物之间的冲突,还有人物内在的冲突。
在格林姐妹的故事里,反派血手联盟从一开始就绑架了姐妹俩的父母,使得故事非常有看头。萨布丽娜和达夫妮与瑞达奶奶相识后,并不信任瑞达奶奶,双方之间也有冲突。
此外,人物内心也要有冲突、有挣扎。人人都有一个魔法梦,身穿魔法长袍,手拿魔法杖。但是对萨布丽娜来说,跟童话里的角色住在一起,并不是什么美梦成真的事情。她一心渴望唤醒中了沉睡咒的爸爸妈妈,回到纽约那个平凡的家庭,远离奇想族和渡港镇。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能如愿。从抗拒自己的身份,到主动帮助奇想族,这期间,萨布丽娜为此付出很多,经历了有关命运、阴谋、信任、背叛、救赎等一系列的挣扎,体会到了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痛楚,并最终完成自我蜕变。
写作Tips3:主人公要经历挣扎、选择和成长,这样才能写出人物心灵的深度。
在第一册《巨人谜案》中,格林姐妹着手侦破的第一个案件是农舍倒塌案。在调查起步阶段,瑞达奶奶却被巨人抓走了。离奇诡异的事件接连不断。姐妹俩先后遭到猪警长的追捕和仙子帕克的攻击……
在第二册《侏儒怪的阴谋》中,格林姐妹入读渡港镇小学。在这所新学校里,教职员工脾气暴躁,学生在上课期间昏昏欲睡。姐妹俩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渡港镇却发生了神秘谋杀事件,一件隐藏在童话小镇的巨大阴谋悄悄展开……
在第三册《沃尔柏之剑》中,萨布丽娜找到了失踪两年的父母,但是没能救出他们。她的对手竟然是疯狂的小红帽和凶猛的炸脖龙。格林姐妹必须找到沃尔柏之剑的断剑,并想办法让隐藏在渡港镇的蓝发仙女复原宝剑,才能斩杀炸脖龙。
从三册故事梗概中,我们能看出,作者其实是在写“英雄”的故事。萨布丽娜和达夫妮收到召唤,接受挑战,勇敢地开启“英雄”之旅。在成为英雄的过程中,姐妹俩要克服很多困难,才能最终达成目标。
读得越多,你会发现,格林姐妹所经历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那些奇异的幻想,并不是头脑的假象,而是大写的生活。它甚至比生活本身更加接近人生的真相。那些人物所做出的选择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由此表现出一个强大的母题——内心强大。
在故事里,作者通过瑞达奶奶这个家族的长者向我们传达出认识魔法的另一种方式——使用魔法一定会付出代价。
在第三册《沃尔柏之剑》中,当失散已久的杰克叔叔回到格林家时,正值圣诞节前。杰克叔叔一挥魔杖将格林家的房子装饰了一番,并提议萨布丽娜也来学着用魔法装饰一下屋里。萨布丽娜闭上眼睛,举起魔杖指着客厅,客厅顿时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像是纽约家里的样子。可是瑞达奶奶接下来的反应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雅各布•
亚历山大•
格林!”瑞达奶奶火冒三丈地吼道。她冲上去,一把抢走萨布丽娜手中的魔杖。魔杖带给萨布丽娜的力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很想扑过去夺回魔杖。
“老妈,别那么扫兴嘛!”杰克叔叔说,“这可是姑娘们在这里的第一个圣诞节,总得给她们留一个美好的回忆。”
“我完全同意你的话,但是不用魔法也一样能做到。”瑞达奶奶把魔杖塞到儿子手里,“全家人一起动手装饰,这才是圣诞节和普通日子不同的地方。”
“只有你才会这样!几秒钟就能完成的事情,为什么要花几天时间去做呢?”
还有一件事,足以说明瑞达奶奶对魔法的态度。萨布丽娜摔断胳膊,杰克叔叔用一种魔法药膏让她的胳膊痊愈。瑞达奶奶却为此事跟杰克叔叔大吵了一架:
“使用魔法一定会付出代价。这一次的代价就是经验和教训。萨布丽娜为什么会摔断胳膊?因为她没有听我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胳膊痊愈的过程就是要让她吸取教训,知道自己的每个选择都会产生后果。挥一下魔杖、抹一点儿药膏,当然要简单得多。这永远都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是你能从中学到什么?这样萨布丽娜怎么知道自身的不足?”
这种有限制的魔法力量一方面让我们相信,魔法让平凡的生活变得多彩;另一方面又让我们明白,不能过分依赖魔法,真正的魔法源自内心的自信和自强。正如封面上的那句话:魔法源自内心的力量,你比想象中更坚强。
读完故事,翻到书的最后几页,你会发现迈克尔·巴克利用心良苦,他不止要带给小读者一个别样的魔法世界,还希望小读者认识童话、了解童话及其背后的逻辑。
巴克利用游戏、互动的方式为读者简要讲解了童话的变迁、格林兄弟搜集和编纂《格林童话》的起因和经过,以及童话的基本要素,并出题测试读者对童话故事的熟悉度。
这些都让小读者大开眼界——原来我们从小听到和读到的那些童话故事背后有这样一套逻辑。在讲解过程中,作者时不时地抛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在阅读“格林姐妹”系列小说时,请格外留心以上常见的童话要素,看你能找到几种。萨布丽娜、达夫妮、瑞达奶奶有时是故事里的英雄,有时则是“遇难的少女”。那么,谁是坏蛋?你有没有为坏人感到难过?阅读时,请思考此系列小说在哪些方面模仿或者超越了传统的童话叙事模式。
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互动,帮助孩子拓宽思维空间,比如给孩子出几道练习题,启迪孩子的想象力。简单幸福(153300341)
简单幸福
tinker11-5B
引导孩子开拓思维
江苏-微蓝de时光-6G
tinker11-5B
自己想象一下故事情节
奇想国童书安直子
1.如果你意外穿越时空,遇到了长大的自己,会发生什么事?
2.如果侏儒怪伪装成了学校的老师,身为学生的你会遇到什么事?
3.如果你参与审判“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案件,想象一下法庭上会发生什么?
Tips5:和孩子一起,像冒险一样玩一些创意写作游戏,帮助孩子释放想象力,让孩子享受想象的过程。
关于想象力对孩子的影响,著名出版人、儿童文学作家郝广才先生是这样论述的,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段话:
想象力成为孩子思考的工具。这样当他有点子时,会延伸为线,会展开成面,会建立结构。如果他将来不以写作为职业,那他可能成为爱因斯坦、米开朗基罗、斯皮尔伯格、贝聿铭、乔布斯……所有称得上杰出的脑袋,一定是有想象力、有结构的脑袋。这就是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故事的能力,应像筷子和刀叉,成为每个人运用自如的思考工具。
我们在封底添加了音频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英文原版音频,让孩子边读故事边磨耳朵,学会地道英文表达。对于书中出现的很多角色,我们也做了名词索引,方便小读者查阅、理解。
在结束分享之前,我摘录几条评论:
迂回曲折的情节、充满机智的幽默、隐约可见的破案线索让众多读者欲罢不能。
——美国《克莱特双周刊》
离奇而合理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文字,新颖的童话构架,极富真实感的奇幻场景,使之成为最受青睐的新书系列。
——美国《新闻与观察家报》
——儿童文学作家王文华(台湾)后续六本书分别在5月和8月出版
脑洞大开,踏上自由、鲜活、充满好奇的写作之旅。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陪伴和聆听。
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奇想国童书。非常感谢!
主持人-西柚姐姐
各位妈妈,一个小时的分享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和鲜花感谢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分享。
恭喜@简单幸福
@江苏-微蓝de时光-6G
@tinker11-5B 几位获得试读书一册,请把你们的信息按如下格式小窗给我!
QQ号
群昵称
收件人
地址
邮编
手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