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9】《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喆妈公益阅读综合分享会

分类: QQ群在线精华分享会 |
主持人—金桔姐姐
群号:喆妈公益阅读综合分享
赠书:3册
分享人:小农农
《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这是一套带领孩子走进田野,感受田园情趣,探求自然知识,感受中华文明的绘本。全套分为五谷食粮、传统农具、水利工程、桑蚕文化和二十四节气五大主题。每一大主题都会通过质朴的故事、精美的图画、饱满的情怀,唤起孩子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冲动。在书中展现的自然田野中,每一个孩子都将是它的主人。
小农农
大家上午好哇
我是来自中国农业出版社的编辑小农农。
很开心今天能在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我们新出版的图书《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Grace洋桔子
小农农
这套书从小视角透视大历史,“将历史学习与自然教育相融合,贯穿了当下所倡导的跨学科大语文的概念”。适合3—12岁的小读者阅读或进行亲子阅读。
桐-全心爱
小农农
这是一套带领孩子走进田野,感受田园情趣,探求自然知识,感受中华文明的绘本。全套分为五谷食粮、传统农具、水利工程、桑蚕文化和二十四节气五大主题。每一大主题都会通过质朴的故事、精美的图画、饱满的情怀,唤起孩子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冲动。在书中展现的自然田野中,每一个孩子都将是它的主人。
鱼之泪-3岁-10岁
小农农
首先给大家提几个问题:
您知道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是哪些粮食吗?
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啥不叫绿瓜而叫黄瓜?
您知道我国古代的耕种开始于哪种工具的发明吗?
鱼之泪-3岁-10岁
小农农
桐-全心爱
小农农
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这5本书的内容,展示一下每本书的封面。
桐-全心爱
小农农
《一渠水中的智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本册绘本主要讲述中国农田水利知识。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到人们学会利用沟洫引水灌溉农田,再到不同的时期根据各自的地理地势创造出众多水利工程。阐述这些伟大水利工程中蕴含的独特智慧,同时把它们背后有趣的故事以及影响力介绍给读者。
米妈+6
从吃的开始讲来源
小农农
呆萌7岁
小农农
Grace洋桔子
小农农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系列绘本题字、做序。
小农农
袁隆平院士看到书的初稿时就喜欢的不得了
米妈+6
小农农
袁隆平院士对作品的评价:有“度”&有“趣”&有“识”&有“奇”。
给孩子们的寄语:“惟愿看到这套书的小读者,也在这绘本架构的田园情趣里茁壮成长,在充满温度的故事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如书中小姑娘丫丫一样,走近田野,发现农耕文明的魅力与深厚,将来为这片田野打扮梳妆。”
米妈+6
以前书上就有讲他的事迹
小农农
广东欣儿妈3g
好的
小农农
[
米妈+6
小农农
呆萌7岁
小农农
#
http://v.douyin.com/YptR48/
@涟漪Q
小农农
有一个成语叫“五谷丰登”,意思是收成好,粮食丰收。谷,原本是指带壳的粮食,所以“五谷”其实是指粟、黍(sh)、稻、麦、豆五种谷物。“五谷”孕育了中华文明,一直到今天都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物。
米妈+6
小农农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特别容易混淆的是栗和黍。
Rain
小农农
黍,又叫黄米,外形和小米很像,但个头比小米要大一些。而且黄米磨成面有黏性,栗(小米)没有。
米妈+6
小农农
粟,又叫稷(jì),俗称谷子,去掉壳以后就是平常吃的小米,是没有黏性的,主要种植在黄河中上游地区。
@涟漪Q
小农农
那么栗又是怎样被发现并种植的呢?仔细观察,你一定会觉得它长得和狗尾草非常像。其实,粟的祖先正是那些野外经常见到的狗尾草。从一万多年前至今,人们用狗尾草驯化出了可以食用的粟。
桐-全心爱
小农农
讲了这么多关于黍和栗的知识,在这个学习情境下,教孩子一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能让孩子快速读懂诗,品味出诗中所描写到的意境,这种记忆绝对是最牢靠的,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轻松掌握了文学知识。
桐-全心爱
小农农
此套图书是双场景阅读,即故事场景和知识场景。故事场景中以Q萌版乡野小女孩“丫丫”为主角,从“丫丫”和爷爷奶奶的日常生活场景,切入到如何耕田、收割麦子和水稻、古人是如何通过蚕来织出精美丝绸、沙漠绿洲的秘密是什么等远离现代生活的场景,在了解自然知识的同时,让阅读更有趣,更有有代入感。
鱼之泪-3岁-10岁
小农农
3~6

米妈+6
小农农
耒耜(li
米妈+6
小农农
来,逐渐发展成石犁、青铜犁。
桐-全心爱
小农农
到了汉代,有了铁制的犁,用二牛抬杠的方式进行耕地。到了唐代直辕变成了曲辕,不仅操作灵活,而且只需一头牛就可以耕地。
桐-全心爱
小农农
还有不同形式的锄头
@涟漪Q
桐-全心爱
小农农
再给大家说一个有趣的事儿,豆腐居然是一个王爷求长生炼丹炼出来的
桐-全心爱
小农农
#
http://v.douyin.com/YpDL34/
@涟漪Q
小农农
书里也有豆腐的制作过程
桐-全心爱
小农农
桐-全心爱
还真的很有可能搞错哦。现在孩子们很少能够有机会看到农田了。
小农农
以书中的番茄为例,孩子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番茄生长的植株,以及茎部长有细小的腺毛。叶子不规则,大小、形状差别都很大等特点。
桐-全心爱
小农农
番茄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番茄,形状、大小,尤其是颜色都有很大的差别。红番茄非常常见,它红得像玛瑙,因为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
鱼之泪-3岁-10岁
小农农
红番茄非常常见,它红得像玛瑙,因为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
黄番茄不含番茄红素,有少量的胡萝卜素,色泽鲜亮,口感好。
橙色番茄的番茄红素比红番茄少,但胡萝卜素含量比较高,吃起来有点甜。
黑番茄是黑紫色或者黑红色的,番茄红素的含量比红番茄高得多,而且还含有大量的花青素。
普通番茄未成熟时是绿色的,绿番茄即使成熟了也是绿色的,且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
@涟漪Q
小农农
桐-全心爱
小农农
@涟漪Q
小农农
桐-全心爱
小农农
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要叫黄瓜呢?原来黄瓜成熟以后,的确是黄色的。但是,成熟的黄瓜口感很差,嫩绿的黄瓜口感好,所以没等黄瓜成熟就被人们采摘了。
桐-全心爱
小农农
黄瓜是外来的蔬菜,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山南麓(lù)的热带雨林。西汉时期,外交家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诸国,开辟了丝绸之路,顺便将黄瓜带了回来
@涟漪Q
小农农
最初,黄瓜被称作“胡瓜”。五代十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有一次,他指着黄瓜故意问一个郡守:“这是什么?”郡守知道石勒是考验自己,就回答:“这是黄瓜。”从那以后,“胡瓜”渐渐就被称为“黄瓜”。
Grace洋桔子
小农农
在阅读中,通过我们身边衣食住行的发展,了解文化文明史:繁盛的唐代人竟然没见过玉米、马铃薯和苹果,稻谷是怎么脱粒的,我们的衣服上的颜色是怎么来的、鲁班不仅是木匠的鼻祖,他还发明了石磨,古代的车也有按照轮子分类等。
广东欣儿妈3g
小农农
了解节日文化、民间风俗、谚语、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夏至不仅要吃面,皇帝还要祭拜大地;水稻到了拔节期,开始快速生长;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等等。
米妈+6
小农农
小农农
立夏后天气渐渐热了。苗床里的秧苗已经长成,大家把它们抬到水田边,该插秧了。插秧很费事,需要把秧苗一棵棵间隔着,以合适均匀的距离稳稳地插进水田里。
广东欣儿妈3g
小农农
立夏习俗之迎夏:立夏这一天,古代的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接夏天,祈求五谷丰登。
@涟漪Q
小农农
立夏习俗之称人:古时候的人们分别会在立夏和立秋这两天称体重,根据体重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健康。
Rain
小农农
立夏的主要食俗:立夏蛋、立夏茶、立夏饭和茶叶蛋等等
桐-全心爱
小农农
立夏指的是夏季的开始,是一年当中气温开始转热的节气。立夏一到,万物都进入旺盛生长阶段。立夏的主要农事有冬小麦扬花灌浆、樱桃成熟、插秧等。
@涟漪Q
小农农
话说明天就是惊蛰啦
桐-全心爱
小农农
惊蛰习俗之理发: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一般在惊蛰前后。在民间,有二月二理发的习俗。
桐-全心爱
小农农
惊蛰农事:经过一个冬天,秧田里的土是硬的,想要秧苗扎好根,秋天有个好收成,农民们首先要春耕整地。
桐-全心爱
小农农
小农农
带小读者认识农具、水利这些历史的符号,并学习他们工作背后的科学原理:棉花是怎么变成布的、灵渠竟然是秦兵攻克岭南的法宝、如何用纸板制作一架织布机、钱塘江大潮有什么秘密、2200年前的播种机——耧车等。
Grace洋桔子
小农农
大家知道绫罗绸缎有什么不同吗?
米妈+6
小农农
#
http://v.douyin.com/YpBfkr/
Rain
小农农
棉花要织成布就要先纺成棉线。棉花纺线要用纺车。书中的故事场景:丫丫见过奶奶用纺车纺线,一手摇动纺车,一手握着棉条均匀地拉,双手配合,洁白的棉线就一点点缠绕在了纺车上。
米妈+6
不过现在都没有这样的被面了,我小时候有
小农农
由故事场景,引出知识点:棉花经过去籽、弹棉、搓条、和纺线四个步骤,就变成了布。
Grace洋桔子
小农农
再引出历史典故:在我国古代,传统的麻布粗糙且保暖性差,丝绸又非常昂贵,普通百姓根本穿不起,而棉布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既经济,保暖性又非常好。尤其到了元朝时期,经过棉纺专家黄道婆大力推广棉纺技术和工具后,棉布逐渐取代了麻和丝。
@涟漪Q
小农农
关于丝绸,书里也有很多介绍的,给大家截取一段关于蚕宝宝的故事
米妈+6
小农农
#
@抖音小助手
http://v.douyin.com/Yto5n7/
@涟漪Q
小农农
桐-全心爱
小农农
以符合孩子们的认知习惯、多样化的图像表现形式呈现:Q版与写实风格完美结合,既有黑白素描,又有淡彩表现。坎儿井的结构非常巧妙。比如上图中的坎儿井,意思是“井穴”,古时候称为“井渠”,是先采用竖井寻找地下的水源,然后再修建地下暗渠将竖井相连,并把地下水引出。挖坎儿井需要在地下幽暗狭小的空间里进行,挖暗渠时,如何确定方向从而减少弯曲是一个难题。为此,人们发明了许多极具智慧的办法。
桐-全心爱
小农农
油灯定向: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挖暗渠的人背对油灯。挖暗渠的人始终掏挖自己的影子,就不会偏离方向。
桐-全心爱
小农农
木棍定向:在相邻两个竖井的井口中央各悬挂一条绑了横木棍的绳子,木棍的一头削尖。两个棍尖相向所指的方向连起来,就是两个竖井间最短的距离。用同样的办法在井下定向,井下的人按照木棍所指方向挖掘就可以。
桐-全心爱
小农农
#
http://v.douyin.com/YG8GsA/
@涟漪Q
小农农
小农农
桐-全心爱
小农农
这个小知识点我们做成了抖音视频,一发上去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观看300多万,1.1万的点赞。大家都对这种知识点非常的感兴趣。
@涟漪Q
小农农
随着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正远离田野,遗忘了承载了我国最悠久的历史和家国文化的农耕文明——这一可以带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自信的古老智慧。为了将这堂一比较“冷门”的自然历史课继续传承,图书的内容创作团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桐-全心爱
看来因为这些知识点,要把抖音下载起来。
小农农
@
@涟漪Q
是啊,现在孩子都不知道餐桌上的饭菜是怎么来的
小农农
作为科普绘本,知识的专业性很重要。在满足小朋友喜欢的同时,知识点一定要精准。为了确保知识点的准确性,一万字不到的脚本,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的专业书籍;从绘制到排版,不断推翻。
广东欣儿妈3g
小农农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科技领域的专业编校人员反复审校,确保内容的科学与准确。
广东欣儿妈3g
小农农
为了确保知识点以及图文的精准,全书图文除农业出版社专业审校外,还邀请了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闵庆文做了全文审读,中国农业展览馆各位专家做了图文审读。
桐-全心爱
小农农
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副主席
尹建莉,700万册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教育学者。
北京晚报阅读周刊资深编辑,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
Rain
桐-全心爱
我看封面上,题目还是袁隆平题字的?
小农农
这套书现在正在进行团购,有兴趣朋友们可以前去购买。
对的,袁隆平题字的
桐-全心爱
小农农
时间过得好快啊,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也感谢喆妈提供的平台和支持!
希望大家和孩子都能收获满满
桐-全心爱
航航妈
小农农
#
http://v.douyin.com/YGxXvT/
@涟漪Q
桐-全心爱
小农农
我们的抖音账号,大家也多多点赞、关注、转发、评论啊,我们会经常放一些冷知识的
午饭时间到了,大家赶紧去吃饭吧
看看能不能吃到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
桐-全心爱
估计概率狠大
Rain
谢谢老师的精彩分享,长知识了
主持人—金桔姐姐
恭喜以下几位@桐-全心爱@米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