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书迅】亲子家庭故事:《爸爸变成了透明人》@蒲蒲兰绘本馆

标签:
365《爸爸变成了透明人》蒲蒲兰绘本馆 |
分类: 新书书讯 |
一个几乎发生在每个亲子家庭里的故事;
一次对三口之家日常生活场景的温情演绎;
让爸爸妈妈和孩子感同身受,忍俊不禁;
给疏解小朋友的“坏情绪”提供巧妙方法;
充满童诗气息的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亲子共读更添家庭情趣。
图书简介
中文书名 《爸爸变成了透明人》
中文系列名 蒲蒲兰绘本馆
书号 978-7-5583-1292-2
作者 魏捷
开本 16开
绘者 俞寅
纸张 铜板纸
印张 2.5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装订 精装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阅读建议 4岁以上
定价 39.80元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几乎发生在每个亲子家庭里的故事:孩子因为对爸爸不满生了气,决定不和爸爸玩,爸爸使出各种技能都搞不定自家的娃,妈妈现身救场,想出了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又在救场后退居幕后,把舞台还给了爸爸和孩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故事的主角是爸爸和孩子,但并不过分强调爸爸的厉害或尴尬,也没有忽略妈妈的存在。故事里的爸爸既有着一般爸爸不善于搞定孩子的特点,又愿意和孩子一起玩,关心和深爱着孩子。看似不起眼的妈妈的巧妙加入,让这个故事既着力于父子关系的描绘,又充满一家三口日常相处的生活情趣。
看着这个故事,爸爸妈妈们难免想起自家那个让人头大的娃的点点滴滴,也许还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孩子不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中长大的吗?而相信孩子们看到这个故事,也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关怀,想起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玩、一起度过的时光。
书中的妈妈想到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忘记不开心,并通过“自己和爸爸一起玩”这样小小的激将法瞬间抓住了孩子的心,这样的方法,轻松又有趣,比起教育和批评孩子是不是有效的多呢?
本书文字改编自儿童诗诗人魏捷的童诗《我说爸爸是个透明人》,文字浅显易懂,亲切温暖,流畅出孩子的想象世界的趣味十足和对爸爸妈妈发自内心的喜欢。
画家俞寅选择了剪纸拼贴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故事,让画面更有立体感,把一家三口的形象和情绪变化塑造地栩栩如生。更是通过画面的色调巧妙呈现出了小女孩的情绪变化:冷色调的蓝色(有情绪)——暗色调的黑灰色(情绪坏到极点)——稍微温暖的蓝绿色(逐渐忘记坏情绪)——温暖的橙黄色(变得很开心)。这样的色调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很容易被儿童捕捉到,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故事的巧妙之处还在于,并没有以“解决了问题”来结尾,而是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读完这个故事,爸爸妈妈也和孩子一起玩玩游戏,享受亲子相处的快乐吧。
本书在设计上还有两处“前后页拼接设计”,巧妙展现了同一场景中前后页的变化,为孩子的阅读增添了“动手”的乐趣。
前后页拼接设计
内容简介
我讨厌我的爸爸!他只顾着玩手机不陪我玩,脸像个蔫茄子;还冲我大喊大叫,嘴巴像个大山洞;吃饭时凶巴巴地催我,我只是想看看他的东西,他就赶紧冲过来,真讨厌!
我不要听爸爸说话,听了觉得自己要爆炸,我只想一个人待着……不管待在哪里,我都当看不见爸爸,在我眼里,爸爸——变成了透明人!
爸爸该怎样缓和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的情绪又将怎样转变?看似不重要的妈妈其实是个聪明的“旁观者”。
一个几乎发生在每个亲子家庭里的故事。将父母特别是爸爸与孩子间的关系表现得让人忍俊不禁,感同身受。更是借助妈妈的串场,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温暖无比的关系生动地呈现,帮助孩子缓解突如其来的情绪,为尴尬亲子关系的解决提供了巧妙的方法,也希望生活中的爸爸们更多地和孩子玩耍。陪伴和玩耍,是塑造温暖亲子关系的法宝。
作者简介
作者
魏捷,文学硕士。已出版长篇儿童小说《“故事号”潜水艇》和青春小说《天空微微倾斜》。童诗《如果一个小孩想生气》获第二十三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获首届信谊图画书奖文字创作奖首奖。
画家
俞寅,职业画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代表作有《雪孩子》《金胡子和红毛衣》。插图曾入围“金风车”插画奖。
书评导读
作者的话
天真之歌
魏捷
当我家有个小孩后,我们的生活立刻丰富了许多,快乐了许多。我和孩子的爸爸不能再各自静坐在自己的书桌边,我们也不能仅仅只围绕着自己的世界转,我们纷纷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把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孩子身上。简单纯粹、天真浪漫又回到了身边,回到了心间,生活也随之多层,我们自由地穿梭在多个时空里。我和小孩的爸爸也再一次过起了童年,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是,却又总是那么短暂,今天,孩子已经长大成少年了。《爸爸变成了透明人》是多年前写作的一首童诗,也将焕然而出,成为一本图画书,我再次深深回味起过去那段日子。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艰辛的,琐碎的,操碎了心,用尽了力,但过程中却又那么的美好!一粒粒珍珠倾泻而出。
流水账之家庭对话录
白头发能做什么
“唉,今天我照镜子的时候,发现有两根白发。我心里灰灰的。”
“妈妈,你可以让它们做你的犄角啊,这样的话,别人也不敢惹你,他们害怕你用角顶他们。”
“那些白头发可以当仙人掌的刺,谁都不敢碰!”
杀死1万个细菌
“萌萌,你嘴巴张那么大做什么?”
“嘴巴里的细菌,如果吸了冷气,会肚子疼的。它们肚子疼了,可是又没法去医院,结果就死了。这就是我想出了杀死一万个细菌的方法。”
萌萌说完,继续张大嘴巴……
去掉
晚上,萌萌翻来覆去的,好像很难入睡。
“萌萌,你怎么了?”
“我害怕,我想把我的心去掉。”
请妈妈喝果珍
我抵挡不住电视广告的诱惑,买了果珍给孩子喝。
有天,我朝杯子里一看,里面沉淀的糖怎么这么多啊!
“萌萌,以后不能给你喝果珍了,这么多的糖,会越喝越傻的。”
“那给妈妈喝,妈妈喝了果珍,变傻了,就说萌萌,萌萌,来喝果珍呀。”
靠喘气活着
有一次,他读到书中说,有家人穷得整天喝西北风。他说,不对,这样写是不对的,怎么可能一年四季都刮西北风呢,应该写,这家人穷得靠喘气活着。
吆喝
我带萌萌去菜场买菜,回来的路上,萌萌问我:
当谁
萌萌说:“高兴的时候,我想当自己。有烦恼的时候,我就想当别人。”
浸润在这样的童心世界里,家庭生活也是无比欢欣,其乐融融。《爸爸变成了透明人》就源自生活中一段真实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那是家家都会发生的故事:小孩生爸爸气了,妈妈穿插进来想让孩子和爸爸和好,爸爸使出挥身解数逗小孩……那天正好在我家“上演”啦!掀开热热闹闹的家庭生活的一角,幽默、趣味扑面而来,它传递出了那种欢快的家庭情绪,就像花儿散发出芳香那样。相信,有小孩的家庭读到这本书,都会心有灵犀,会心一笑。
我写下的一些童诗,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些童心的细节、童年的感觉。让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童诗,可以带着善意和理解融入到和小孩的生活中去。可以说,文学,诗歌,她们像大陆架,把生活的陆地和灵魂的海洋默默地连在了一起,让人在这个世界自由自在,充满梦想。生活中很多美好的感觉,很多童年的感觉,其实很快就会消失的,而文学可以为我们保留这些。
由此,我在想,如果我们大人能一直保持这种童年的感觉,我们得到的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这礼物让我们懂得珍贵生命,珍贵童年。那些生命最初的萌发,总是那么可爱。爱惜童年,也就意味着爱惜我们自己的生命,这样,我们可以把成长变成是一种渐渐丰富的过程,而不是漫长的等待,“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这样的发问会越来越少。大人们可以以更加从容的心态来了解童年、理解童年、欣赏童年和引导童年。
彼时,我从我家小孩那里获得了写诗的素材,有时候是看着他做的事,有时候是他说的一些话。然后,我把它写成诗,再读给他听。他听了之后也很满意,还得意洋洋地说:“妈妈的诗都是我说给妈妈写的!”有时候甚至还会给我提出修改意见。那时,我们家三个都很喜欢诗歌语言的感觉,因为喜欢这种感觉,就经常地来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比如“忐忑不安”“急匆匆”,再比如“雄赳赳的战士”“爸爸快得像匹马”等等,我和孩子的爸爸会用比较形象的表情和动作,把这些词语和句子演示给他看。我们那时坚信,这样的语言交流,可以促使他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他看见听见和感觉到的世界。他的语言会在诗歌的引导下,准确、生动和新鲜。
作为爱好诗歌的我,我还想说,相比故事来说,诗歌蕴藏的想象力也是惊人的!文学的想象力必须要小孩自己在大脑里创建,这是谁也无法代替完成的事情。读诗,读的是句子,实践和训练的是想象力。试着让小孩读诗,并鼓励小孩试着写诗,结果一定会让你吃惊的。
呼——
爸爸变成了透明人!
呼——
爸爸变成了
祝愿每个有小孩的家庭都来热爱诗歌!
祝愿家家幸福,充满乐趣!
祝愿天真之歌永唱心间,永远年轻!
画家的话
图画背后的故事
俞寅
这是我画分镜草图最多的一本书,文件夹里一共存了8个文件,回忆起来就是在不断改改改。之前我也画过一些绘本,但是凭着自己感觉来的多,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这样表现是否合适,那样画的话会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可以尝试……画这本书的过程中,魏捷老师、编辑和我反复讨论,细细打磨,拓宽了我的思路。
起初在设计人物形象的时候,我画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现在书里的这种,俏皮,夸张,另一个比较写实,内敛,感性。那个时候,我还拿不准哪种绘画风格更适合这个故事,编辑干脆地选择了第一种。现在来看,显然是这种风格更直接,表现力更丰富,更轻松好玩。
故事中小女孩的形象,我是以一个朋友的女儿为原型设计的。她那时头发还没长长,只够在头顶扎一个小小的、软软的冲天辫。狮子座,生起气来胸一挺,两手往胸前一插,下巴往左上方一抬,小嘴一翘,两眼一斜,一副全天下我最拽的样子,简直太可爱了。我觉得这种“我就是生气了,你们看着办吧”的架势,特别契合故事里的“小女主”。她的妈妈给了我好多照片,还请她当面演示生气的样子给我看,给了我很多启发,实在是万分感谢呀!
故事里的爸爸,我感觉是一位耿直男,一天到晚忙自己的事情,一不小心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但魏老师说并不完全是这样,爸爸其实是爱孩子的,也有暖男的一面,会唠叨催促孩子,也会搞搞怪逗孩子开心,不过方法比较……所以“小女主”往往不买账,还得温柔、耐心的妈妈“救场”。可惜的是,生活中我并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爸爸“模特”。为了把爸爸画出故事里的特点,我前前后后找了几位爸爸帮忙,请他们摆了一些故事里的动作,在此也要特别感谢一下给予过我帮助的“爸爸”们。
这个故事发生在室内,所有场景都在“小女主”家里,为了使故事的空间也能连贯起来,我画了整个房子的户型图,又参考大量的室内设计图完成了这个家的内部设计。在脑细胞几乎全部阵亡时,我还没完全弄清楚各个房间里的场景该如何构图。最后我干脆用纸做了个立体房间模型,又做了小纸人在房间里“表演”了一番,总算是把场景全部安排妥当,可以安心往下画了。
确定分镜后,编辑让我先画一张色稿看看效果,这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脑细胞似乎又不够用了,画了很多张色稿,都觉得没有新鲜感,不满意。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如果在修改草图的过程中就想好整体画风,顺着一种风格协调好每一页,到了画正稿的时候就不会有山穷水尽的感觉。因为怎么都画不出新鲜感,我决定改用剪贴的方法。换了方法后,灵感源源不断,之前的难题都不再是难题了。
不过,又出现了新的难题,爸爸变成了“透明人”时的“透明”要如何表现?我买了各种半透明的纸做实验,最后发现有一种包普洱茶的薄棉纸很适合用来表现“透明人”。实验的过程中,我又发现这类包茶叶的棉纸上色后自带肌理,非常漂亮,我就用最厚的一种棉纸又试着画了一些家具,单张棉纸还是很薄,我就把两张粘在一起画,厚度够了,画面上还出现了一些我没有预想到的斑驳效果,很有意思。还有地毯上的毛边,是将一种撕拉效果很好的棉纸蘸湿后撕出来的。这些尝试让我感觉打开了一扇门,以后还可以继续玩出新的效果。
我不喜欢把草图画得太具体,喜欢在正稿的时候进一步发挥,随性而画,没有固定的技法,也喜欢用混合媒材,这本书就用到了水粉、彩铅、炭笔、铅笔。我还有很多的技法想要尝试,还会继续画自己喜欢的画。
内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