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书讯】节日故事:《小威的中秋节》@中少大低幼

标签:
365《小威的中秋节》中少大低幼 |
分类: 新书书讯 |
图书简介
书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精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4849271
作者:[西班牙]玛利亚·耶稣·基尔著
徐鲁译创,朱成梁绘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定价:39.80元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西班牙]玛利亚·耶稣·基尔,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前主席。在西班牙SM出版社任职20年间,她做过国际版权经理、少儿读物部编辑室主任,后来她担任了Alfaguara Infantil y Juvenil 和 Altea (Santillana)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并在SM基金会中担任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阅读推广项目联络人。同时,玛利亚还担任过2008年、2010年两届国际安徒生奖评委和2012届、2014届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还是第32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在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全球大会的主席。目前,玛利亚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国际合作顾问,也是西班牙SM出版社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徐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1962 年出生于山东胶东半岛。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诗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散步的小树》,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再见,小恩》《少年行》,短篇小说集《少年识尽愁滋味》,童话集《小狐狸的书桌》《小松树的歌》,散文集《芦花如雪雁声寒》《冬夜说书人》,图画书《爷爷的打火匣》《红色油纸伞》《远方》以及《24 堂经典文学阅读课》《徐鲁温暖童年系列》等作品集120 余册。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朱成梁,著名绘本作家。自幼喜爱美术,197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76年进入江苏美术出版社从事书籍装帧工作,现为江苏美术出版社副总编、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0年,朱成梁创作出版的《团圆》获首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首奖”。2017年他创作的《屋檐下的腊八粥》又获得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绘本)奖。
天涯共此时
——《小威的中秋节》导读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徐鲁
玛利亚• 耶稣• 基尔女士是西班牙人,也是一位对中国文化真心的热爱者和不遗余力的传播者。作为著名的童书出版人,她2009 年开始担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西班牙分会主席,2012 年至2014 年,又荣任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
近些年来,玛利亚女士顶着满头银丝,带着优雅友善的笑容,走遍大半个中国,在许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书店和校园里,给中国的家长和小朋友们讲故事。与此同时,她也凭着自己在国际儿童读物出版和传播界的影响力,在世界各地积极奔走,帮助联络各国的作家和插画家,一起参与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倡议和发起的“好故事一起讲”计划,对推动美好的“中国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6 年,上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授予玛利亚女士“特殊贡献奖”。她是中国文化的知音,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友好使者,这个奖项对她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小威的中秋节》是玛利亚女士为全世界小读者创作的一本美丽的中国故事图画书。记得两年前,初春时的一个午后,在位于亚平宁半岛的古朴小城博洛尼亚的一间小房子里,我满怀欣悦地读到了这个温馨的故事,并受邀把它译写成了清浅的中文。那个下午,在异国他乡,从故事的字里行间,我似乎闻到了故乡中秋月饼的阵阵香甜气息,也感受到了玛利亚女士对中国文化的那份好奇、热爱与尊重,那份发自一位异国女性内心深处的、富有母性的“温柔以待”。
故事讲的是中秋节这天,小男孩小威的家人都在忙碌着,准备迎接美丽的节日。中秋节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就连远在伦敦工作的小威的姑姑,也不远万里,搭乘国际航班赶了回来,和大家一起欢度节日呢!
这是一位西班牙女士亲身感受过的,也稍微加了一点儿自己的想象的中秋节。故事里有这样的细节:妈妈捧出了一盒月饼,小威数完连忙告诉妈妈:“妈妈,只有六个月饼呢!”
玛利亚很细心,多次仔细观察过,中国的月饼,每盒一般是六个。“为什么总是六个呢?”她曾问过我。我告诉她,一个完整的月饼,一般都是切成几小块,全家人分着吃,六个应该够一家人分吃了。还有,中文里的“六”,含有“六六大顺”的吉祥之意。
中秋节的月饼,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比如豆沙、莲蓉、枣泥、蛋黄……这些显然引起了这位外国女士的好奇与兴趣,她当然也要把这个“小秘密”告诉世界各国的小朋友。于是故事里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妈妈,我们去买什么馅儿的月饼呢?”
“去买小威喜欢吃的馅儿吧。”
“啊,我最爱吃豆沙馅儿的!”
又圆又大的、金黄色的月亮,穿过轻柔的云彩,升起在夜空中,照亮了大地上每一个角落……中秋节,是一个多么美丽的中国传统节日!全家人围坐在秋风习习的夜空下,一边欣赏着皎洁的月亮,一边分享着美味的月饼、瓜果和各种美食。这时候,爷爷奶奶还会给小孩子讲一讲美丽的嫦娥、玉兔和蟾宫里的桂花树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遥远的、皎洁的月亮上,蒙着一层关于嫦娥、玉兔、吴刚和桂花树的美丽面纱。这给一代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孩子带来过多少美好的遐思和梦想啊!中国人过中秋节赏月,都和这些美丽的传说有关。可以说,中秋节不仅是一年四季里一个自然的节日,也是一个凝结着古老的传说故事,蕴含着中国人美好梦想和情怀的文化的节日。
这个节日的最特别之处,玛利亚女士当然不会绕过。于是,故事里又有了这样的对话——
小威问妈妈:“为什么过中秋节要吃月饼呢?”
妈妈这样回答:“你看,月饼圆圆的,就像家人的团聚呢!”
“妈妈,您小时候也吃月饼吗?”
“当然啦,家家过中秋节都要吃月饼的,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小时候一到中秋节,妈妈就会帮你姥姥做月饼,那是妈妈最盼望、最快乐的时刻。”妈妈幸福地回忆着,好像又回到了自己小时候。
“妈妈,我可以一个人吃掉一个月饼吗?”
“小威,当然可以啦。不过,如果把月饼切成块,大家一起吃会更快乐。”妈妈笑着说。
从这些细节里不难想见,这样一个美丽和特别的节日,也让这位热爱中国的西班牙女士产生了温馨的联想,尤其是中秋节一定要分吃月饼这一点。乐于分享,心怀感恩,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和美德之一。在她的想象里,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中国孩子,一定也是乐于分享、心怀感恩的,所以,她在故事里接着想象出这样一个情节——
回到家里,小威想到了自己的朋友小凤和小夏。他们这时会在做什么呢?这时候,爸爸走过来对小威说:“咱们去旁边的公园走一走吧。”小威高兴地说:“太好了!说不定会在公园里遇见我的朋友们呢,那样正好可以祝他们中秋节快乐!”
美好的节日里,爸爸的爱当然也不能缺席。于是,爸爸陪着小威来到公园里。小威果然遇见了小凤和小夏两个好朋友。他们一起来到小河边,在月光映照的河面上放起了节日的彩灯……
玛利亚曾在中国江南的一个小城里,第一次过了愉快的中秋节,吃到了美味的中国月饼。中秋之夜的小河边,有几个孩子在玩彩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她在故事里写下了这个细节。
故事的“华彩”部分,是在中秋节夜晚来临之后。在一轮大大的、圆圆的月亮下面,小威和家人围坐在圆桌前,一边赏月,一边快乐地品尝着丰盛的美食。
读着这个故事,我似乎还感受到了这位外国女士对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另一种想象:中秋节来临时,正是一年里秋高气爽、瓜果成熟、丰收在望的季节。当小威全家人幸福地团聚在一起,一边享受着温暖的亲情、丰收的瓜果、美味的月饼,一边欣赏着圆圆的、金黄的中秋月,而眼前是被皎洁的月光照亮的家乡的湖山、塔影、树林,还有桨声灯影里的水上人家……这时候,大家不仅会在心中真挚地感恩自己的祖国、家人和朋友,还会在心中默默感恩大地母亲给予我们的瓜果、稻菽和各种农作物的收成,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一个桂花飘香的节日!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习俗和故事,不同的节日里,也传递着中国人温暖、丰富和充满善爱的节日情怀。所有这些,应该都是能够给玛利亚女士、以及像她这样的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带来好奇、想象与感动的“中国魅力”吧。
这本图画书的插画,由著名插画家朱成梁先生完成。朱先生长期生活在南京,对江南的风物、节俗和日常生活细节十分熟稔。所以,这个故事在他的画笔下,不仅细节更为丰盈多姿,而且从整体上也展现出了生活在当下“新时代”的中国人乐观、自信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整个作品就像一幅桨声灯影、色彩明丽的江南风情画,也似一首花好月圆、亲情怡怡、天涯共此时的抒情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转眼又到八月桂花飘香的时节了,亲爱的玛利亚女士,今年的中秋月饼,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欢迎你再来小威家过中秋。请告诉我,你最喜欢什么馅儿的月饼呢?
玛利亚• 耶稣• 基尔,西班牙资深童书出版人。曾担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西班牙分会主席,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目前,玛利亚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国际合作顾问。
徐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朱成梁,著名插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首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绘本)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