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书讯】启迪大脑智慧:《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新经典

标签:
365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启迪大脑智慧新经典 |
分类: 新书书讯 |
日本畅销44万册现象级健脑神书
用“假设”推翻“真理”
让你彻底远离思维僵化,启迪大脑智慧
世上没有永恒的真理,舆论会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决定假设黑白的,不是科学家,其实是我们身边的人
当你大脑中出现第一个“假设”时
千万要珍视它
或许它足以撼动这个世界
■基本信息
书名:《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
作者:(日)竹内薰
译者:曹逸冰
ISBN:978-7-5442-8756-2
开本:32开
装订:精装(赠送精美书签)
印张:6
定价:45元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介绍
竹内薰
科普作家,生于196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系,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学位。常年活跃于科学评论、随笔及演讲等领域,曾在NHK《科学ZERO》节目中担任主持人,在富士电视台《北野武的驹大数学科》节目中担任特别顾问。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悬疑作家汤川薰。著有《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2035年火星地球化计划》《天才的时间》《让人恐怖得睡不着觉的科学》《一本书治好你讨厌数学的病》等作品。
■宣传语
★一本用“假设”推翻“真理”的健脑神书,让你彻底远离思维僵化,启迪大脑智慧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你以为的真理,不过是“假设”而已
★地震是微生物引起的,世界诞生于几秒前,人类对全身麻醉机制竟然一无所知
——你是不是以为在开玩笑,NO!这是科学!
★当你大脑中出现第一个“假设”这个概念时,千万要珍惜它,或许它足以撼动整个世界
★日文版累计销量突破44万册!
■内容介绍
短版本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是一本用“假设”推翻“真理”的健脑神书,让你彻底远离思维僵化,启迪大脑智慧。地震是微生物引起的,世界诞生于几秒前,人类对全身麻醉机制竟然一无所知——你是不是以为在开玩笑,NO!这是科学!
这个世界是由假设组成的,科学绝不是全能的,而我们的头脑都已经僵化了。从伽利略到开普勒,从笛卡尔到爱因斯坦,从牛顿到霍金……世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你以为的真理,不过是“假设”而已。读完《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你的头脑会变得分外灵活。
长版本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是知名科普作家竹内薰所著的健脑神书。
获得过诺贝尔奖的额叶切除术,为何成了科学史上臭名昭著的“黑历史”?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背后,有怎样错综复杂的天文学之争?爱因斯坦“一生中的错误”究竟是什么?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回溯当代科学理念的发展历程,指出我们如今掌握的科学知识,不管是父母教的,课本上的,或是理所当然认定的常识,全都始于假设。不论是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是电脑或网络的出现,都是因为破除了古老假设的樊篱,并构思出新假设。
它以严谨的思维告诉我们,请大胆地怀疑常识,今天的错,或许就是明天的对,当你大脑中出现一个“假设”时,千万要珍视它,或许它足以撼动这个世界。
更详细版本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是知名科普作家竹内薰所著的健脑神书。
获得过诺贝尔奖的额叶切除术,为何成了科学史上臭名昭著的“黑历史”?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背后,有怎样错综复杂的天文学之争?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究竟是什么?竹内薰带领我们开启一场颠覆常识的震撼之旅。只有你预料不到的,没有作者get不到的。
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由天文学家投票正式将冥王星降级。而早在同年2月,作者就从假设的思维方式出发,在本书中成功“预言”了冥王星的未来。很多看似常识的知识,却存在着被颠覆的可能。如果学会假设的思维,世界将更加精彩。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回溯当代科学理念的发展历程,指出我们如今掌握的科学知识,不管是父母教的,课本上的,或是理所当然认定的常识,全都始于假设。不论是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是电脑或网络的出现,都是因为破除了古老假设的樊篱,并构思出新假设。
它以严谨的思维逻辑告诉我们:请大胆地怀疑常识,今天的错,或许就是明天的对!当你大脑中出现第一个“假设”时,千万要珍视它,或许它足以撼动这个世界。
■目录
序章飞机为什么会飞?其实啊……目前还没人能解释清楚
第一章 世界是由假设构成的
第二章 察觉到自己头脑中的假设
第三章 假设的一百八十度大逆转
第四章 假设与真理的纠结关系
第五章 “大假设”的世界可能存在
第六章 撇开假设进行思考
第七章 从相对的角度看事物
尾声 一切始于假设,也终于假设
“健脑假设”的答案
为希望深入了解的读者提供的参考文献
真正的尾声 恶作剧的答案
■评论
名家评论
1. 今天是常识,也许到明天就会被全盘否定。所有科学不过是假设。《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颠覆了我们头脑中长期形成的对科学的看法。把世界看成深浅不同的灰,而不是黑和白。尊敬探索真理的人,小心那些声称找到真理的人。怀疑一切,包括科学。——刘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评论员)
2.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能撼动人的世界观,这就是一本好的作品。当前的科普和科幻文学,到了该彻底变革、树立新时代的好作品观念的时候了。——吴岩(管理学博士、北师大教授)
读者评论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科普读物,读起来很轻松,简明易懂。事物都是相对的,不管是诺贝尔奖得主还是普通人,看待问题都不过是从自身视角出发。大家都说对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要大胆怀疑。不管是科学还是日常生活,这种精神都不可缺少。——热心读者
■精彩摘句
1.“总觉得最近脑子越来越不灵活了”,如果你有这种感觉,那科学就是最适合你的灵丹妙药。本书将要呈献给大家的,就是科学的真正本质——假设。
2.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舆论会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决定假设是黑还是白的,其实是我们身边的人。
3.不能盲目相信科学。科学并不是衡量事物的绝对标准,它不过是一种“观点”罢了。
4.无论是科学,还是历史、艺术、政治或经济……其实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抹上了一层厚厚的“假设”。能否意识到这一点,直接决定了你看世界的角度。看待世界的角度变了,你的人生轨迹自然也会朝更美好的方向改变。
5.不懂装懂最危险,冥王星的身份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既然冥王星不是行星的可能性已经出现了,那我们就应该老老实实把这件事告诉大家。生命起源与宇宙起源的问题也是如此。飞机的飞行原理也不例外。
6.学会看开,才能理解相对论。大家不太明白“好几个假设平起平坐,和平共存”是什么意思。但你一旦习惯了这种别扭,就会发现相对论还挺合理的。想得太多,反而会被绊住手脚。
7.其实这个世界诞生于短短的数秒之前。但是你被植入了精巧的虚假记忆,所以你以为自己已经活了很久,还以为地球已经几十亿岁了。你有办法否定这个假设吗?
■精彩文摘
“飞机为什么会飞?”这是一道超级“难题”,就连最前沿的科学——航空力学也没法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每天都有许多架飞机翱翔在世界各地。从莱特兄弟将第一架飞机送上蓝天的那一刻到现在,已经有无数架飞机完成了空中旅程。
“飞机都上天那么久了,飞行原理居然还是个谜?”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呀。毕竟,科学一点儿也不万能。
我们都以为科学早就揭开了飞机的飞行之谜。殊不知,现在的科学还不足以把“飞机上天的原理”解释清楚。
老实告诉大家,我原本也以为“飞机的飞行原理”在科学上早就被百分百解释清楚了。谁知在两年前的某一天,我接到了一位老物理学家的电话。他告诉我:
“国外出了一本书,掀起了一场关于飞机飞行原理的大讨论。我想把这本书翻译成日文出版,你能不能介绍一家出版社给我?”
这本引起轩然大波的书,是由美国费米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戴维·安德森与华盛顿大学的航空力学专家斯科特·埃伯哈特合著的。美国的科学杂志与航空领域的专业杂志对其竞相报道,好不热闹。
如果书里的内容都是胡说八道,它就不会得到社会的关注,专家们肯定也会付之一笑。问题是,一流的科学杂志和专业杂志都一本正经地讨论起了这本书的内容。
但是翻开这本书一看,我大为震惊,因为书里居然是这么说的:
“以往的‘飞机的飞行原理’都是一派胡言。”
后来,我还一一查阅了参与争论的人们在杂志和网络上发表的各种意见。总而言之,这场争论有两大焦点:
第一、流传甚广的“简易版”飞行原理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第二、专家虽然会用“旋涡理论”解释飞行原理,但这种说法存在微妙的问题。
先看第一点吧。
飞机为什么会飞?关于飞机的飞行原理,有一个流传甚广又简明易懂的解释:
“飞机的飞行原理可以用‘伯努利定理’来解释。”
听到定理,很多人心里就打怵了。别慌,伯努利定理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总结一下就是“空气的速度越快,气压就越低”。
要是把这个定理应用在飞机上呢?如图所示,机翼的上面是鼓起来的,下面是平的。当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空气迎面而来,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在机翼处兵分两路。一部分空气从机翼上方通过,另一部分从机翼下方通过,最后在机翼后方会合。
那么通过机翼上方和机翼下方的两股气流,流动速度更快的是哪一股呢?大家不妨开动脑筋思考一下。
“通俗易懂版”飞行原理是这么解释的。
“因为机翼上方是鼓起来的,所以上边的距离比下边更长。兵分两路的空气要同时抵达机翼后方,从上面通过的空气必然比从下面通过的空气更快。”
“既然上方的空气有更快的流动速度,那么根据伯努利定理,上方的气压就会相应下降。这样一来,机翼上下方就产生了气压差。于是机体就由压力高的地方被‘托’到了压力低的地方,也就是从下往上被抬起来了。总之,这就是飞机的飞行原理。”
听到这套解释的人一般有两种反应。有些人会立刻接受,心想:“哦,原来是这样啊。”有些人却会产生疑惑的想法:“咦?好像不太对头吧。”
没错,这套理论的确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
为什么在机翼处一分为二的空气,非要“同时抵达机翼后方”不可?
在这套理论中,“同时抵达”是无须解释的大前提,可是连外行都能看出这个前提很有问题。
那么两股空气会不会同时抵达机翼后方呢?研究人员做了实验。果不其然,空气根本就不会同时抵达。换言之,被机翼分为上下两股的空气并不是同时汇流到一起的,会产生微妙的时间差。
有趣的是,实验结果证实了“从机翼上方通过的空气有更快的速度”。只是“同时抵达后方”这个大前提是错误的,所以“机翼上边的距离更长,因此从上方通过的空气更快”就一点说服力都没有了。
这么看来,通俗易懂版的飞行原理简直就是牵强附会的歪理嘛。
上面的空气的确比下面的更快。为了解释这个现象,人们硬是设定了“为了同时抵达机翼后方”这个(不可靠的)前提条件。
可是,人们为什么要编出这么一套歪理?
因为大家不知道真正的飞行原理呀。
“为什么机翼上面的空气流动得更快?”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上面的空气就是流得快呀,怎么办呢?干脆搬出伯努利定理,煞有介事地说,“飞机就是被压力差托上天的。”
这也叫科学?
广为人知的“飞行原理”乍看之下还挺像模像样的,可它毫无“科学依据”。
这件事要是让讨厌坐飞机的人知道了,可怎么得了……
想必大家还记得日本政府因为疯牛病禁止进口美国牛肉这件事吧。据说疯牛病的病因是一种叫异常朊蛋白的特殊蛋白质。
但是,异常朊蛋白的数量和疯牛病的感染率不成正比。牛的体内没有积蓄异常朊蛋白,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不会得疯牛病。“异常朊蛋白是疯牛病的病因”不过是个假设。
人们还不了解异常朊蛋白和疯牛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凭“没有异常朊蛋白”就认定“美国产的牛肉绝对安全”。
另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也是个未解之谜。
人们常说,因为二氧化碳变多了,造成了温室效应,所以全球气候变暖了。但这也不过是个假设。
也许事实正好相反,气候变暖是原因,二氧化碳增加才是因此导致的结果。
近年来,支持全球气候变暖的数据的确在增加,但是还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谁是因,谁是果。
进一步说,我们其实连引起地震的原因也不清楚。
大陆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地震是比较主流的说法,但引起地震的罪魁祸首,说不定是微生物。
我们以为很多事情已经被科学解释清楚了,一旦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还有很多没解释清楚的地方。
这些言论看似过激,但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飞机是不能飞的,我们不能设计出精良的飞机,也不认为异常朊蛋白就一定不是疯牛病的病因。我想说的是,科学上的完美诠释与那些建立在摸索和经验上的“成功”是两回事。
“用科学去解释这件事,就是如此这般……”听到这类言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顾不上“怀疑”,而是立刻接受这种说法。
然而,上面的例子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当你刨根问底时,会惊讶地发现,事情的确是这样,但没人能解释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也许你还会发现,关于这个现象的原理,还有另一种说法。
有些所谓的科学依据,不是草率随意,就是信口胡诌。因此,我们绝不能盲目地相信科学。
科学并不是衡量事物的绝对标准。它不过是一种“观点”罢了。
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常被人们视而不见,但这种态度万万不可取。
毕竟,科学本来就是一堆“假设”啊。
科学完全可以和假设画等号。这可不仅限于上面介绍的例子。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那么,假设到底是什么呢?
假设的反义词是定论。照理说,假设经过某种形式的检验,就会变成定论了。然而,要是所有假设都永远无法得到验证呢?……
我不会这么早剧透的。大家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慢慢参透其中的奥妙。
本书的中心思想可以归纳成下列三点:
这个世界是由假设组成的。
科学绝不是万能的。
我们的头脑都已经僵化了。
也许看完这本书之后,你的头脑就会变得特别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