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书书讯】《十兄弟》@青豆书坊   .

(2016-01-11 12:13:46)
分类: 新书书讯

《十兄弟》

【新书书讯】《十兄弟》@青豆书坊 <wbr> <wbr> <wbr>.

台湾“绘本阿公”郑明进成名作

民间故事与绘本艺术完美合璧,四十余年经久不衰

“这本书有颗怦怦跳动的快乐心脏,能一下子传达到小朋友的心里头去。”(熊亮)

入选新阅读研究所“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编辑推荐】

 

  • 台湾“绘本阿公”郑明进成名作品
  • 民间故事与绘本艺术完美合璧,四十余年经久不衰
  • 入选新阅读研究所《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从前有一户人家,生了十个儿子。老大是顺风耳,老二是千里眼,老三是大力气……这是一个在华语圈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情节极富戏剧性,充满了夸张和想象,能让孩子开怀大笑之余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古训。整本书从开本设计到画面色彩、以及十兄弟的造型都非常独特,加上儿歌的语言,充满童心童趣,更能让孩子们体会阅读的乐趣,启发想象力。

【媒体推荐】

      把民间故事化为绘本,以文字图画建立典范。

——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林良

      这本书有颗怦怦跳动的快乐心脏,能一下子传达到小朋友的心里头去。

——中国著名原创绘本作家 熊亮

      郑明进在1967年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在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研究孩子的基础上为孩子创作图画书,而不仅仅把图画书当作艺术家自我表现的一个舞台。像《十兄弟》这样的图画书,还是太少了。

——儿童阅读推广人,毛毛虫童书馆创始人姚 媛

【内容简介】

      本书改编自传统民间故事《十兄弟》。

      从前,有十个天赋异禀、长相奇特的兄弟。他们之中有顺风耳、千里眼、大力气、钢脑袋、铁骨头、长腿、大头、大脚丫、大嘴巴、大眼睛。有一天,兄弟们好心地帮助百姓修筑城墙,却因此招来了国王的猜忌,由此而引起一连串风波……每当遇到险境,兄弟们的长处都刚好派上用场,最终战胜了国王,如同俗谚所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作者简介】

      郑明进,1932年生于台北市,台北师范学院艺术科毕业。当了25年小学美术老师,除了致力于儿童画教学之外,也对水彩画、油画兴趣浓厚。

      1977年从学校退休后,兴趣转为儿童图画书的创作与推广。插画作品曾参选“日本第十二届世界儿童图画书原画展”。1992年荣获“第四届信谊幼儿文学奖特别贡献奖”。2012年在台湾图书馆举办“绘本阿公•图画王国——郑明进八十创作展暨系列活动”。

      图画书代表作品有:《动物儿歌集》《一条线》《看地图发现台湾好物产》《请到我的家乡来》《我的家乡真美丽》《乌龟娶亲》等。

      沙永玲,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曾任《联合报》编辑,并荣获“中国文艺协会翻译奖”。现任天卫文化及小鲁文化执行长,编辑作品多获肯定。近年来专注为小朋友精挑细选世界一流绘本。

内页
【新书书讯】《十兄弟》@青豆书坊 <wbr> <wbr> <wbr>.

【新书书讯】《十兄弟》@青豆书坊 <wbr> <wbr> <wbr>.

【新书书讯】《十兄弟》@青豆书坊 <wbr> <wbr> <wbr>.

书评:

让传统的魅力渗入孩子的心灵

 

/姚 媛(儿童阅读推广人,毛毛虫童书馆创始人)

 

郑明进是个老爷爷,今年已经80岁了。以后每过一年,他还会继续老一岁,这么老的老爷爷讲的故事,当然也是个老故事——《十兄弟》这个故事到底有多老呢,谁也说不清,恐怕让顺风耳千里眼大力气钢脑袋他们十兄弟一起去打听,也打听不出来。反正中国的孩子,不管住在什么地方,不管他现在多大,大都是听过这个故事的,每个地方讲的可能有点不一样,可是只要你一听就能知道,这就是那个十兄弟的故事。 

好了,不开玩笑啦,希望郑明进老爷爷不要见怪。其实他画这本《十兄弟》的时候,一点都不老——那是1967年的事儿,他才35岁呢。不过《十兄弟》这个故事倒千真万确是个老故事,而且是种在很多人心里的老故事——1959年和1995年两次被改编成电影,后来还出了电视剧的版本,可见这个故事在读者心里的分量。把一个这么老的故事用崭新的图画书手法表现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要知道,1967年那会儿,台湾还不大有人熟悉图画书这个概念呢,这本《十兄弟》,后来就成了台湾第一本原创图画书。说起来,这个老故事也是图画书里面的老爷爷啦。 

虽然被称作台湾第一本原创图画书,但郑明进并不是第一个把《十兄弟》的故事画出来的人。比他早十年,连环画家郑家声就和儿童文学作家金江合作,改编了一个连环画的版本。那个版本画得很细致,连每个人穿的衣服都栩栩如生,可是一打开书,一股子斗争的味道就从书里面跳出来,气势汹汹的一点也不可爱,很容易让小朋友吓一跳。再早一点,儿童文学大家、《神笔马良》的作者洪汛涛和连环画大师程十发也合作过一本《十兄弟》,这当然是真正的大师之作,程十发的插画飘逸俊朗,神韵悠长,可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的艺术水准虽然很高,但对孩子们来说,少了一点可爱的滋味,很容易让人敬而远之。 

为什么会这样?郑明进创作《十兄弟》的时候,大概没有看过程十发先生的画,但他一定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把最传统最中国的故事,讲得既有中国文化的味道,又能让孩子们喜欢。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郑明进已经写在这本书的后记《以幼儿视觉观点创作的图画书》里面,他把故事大大简化,只保留了最有趣的内核部分,他让画面明亮,夸张又焦点明确,准确抓住孩子们的视觉敏感点。这些创作手法,今天看来似乎不算新鲜,但继续思考下去,郑明进在1967年迈出的其实是巨大的一步:在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研究孩子的基础上为孩子创作图画书,而不仅仅把图画书当作艺术家自我表现的一个舞台。仔细想想,即使像程十发这样的艺术大师,为孩子们创作了那么多的作品,但人们最后记住的还是大师本人的名字,他的那些书反倒不再引人注意,而郑明进这个可爱的老爷爷正好相反,人们一提起他,就会想起《请到我的家乡来》,想起《动物儿歌集》,想起《十兄弟》,因为这样的作品,已经种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当然,孩子们是会长大的。他们也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故事、一本书“好听好看”这样的层面,总有一天,他们会渴望从一本书出发,去了解藏在书后面更深更广的文化世界。这个时候,一本程十发的《十兄弟》,说不定可以成为另一种可能性呢。毕竟,这是一个很老很老,已经种在民族记忆里面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讲得不一样,就像它在流传的过程当中早就有了无数的版本一样,但不管谁来讲这个故事,不管故事的版本怎么样,最后都是要回归本源的——这是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需要我们会讲,讲出新意思,讲得孩子们爱听。从这个意义出发,像郑明进老爷爷的《十兄弟》这样的图画书,还是太少了。爷爷已经老了,接下来谁继续讲故事呢?说不定,会是正在读这本书的——你?


这本书有颗跳动的心

 

/熊 亮(中国著名原创绘本画家,儿童阅读推广人)

 

1967 年郑明进老师创作这本书时,我还没有出生。可今天看这本书,他一点都不老,他永远年轻,永远都处在六七岁最顽皮的年纪。不但如此,连绘本中的老故事也充满了新鲜气息。真正的好书总是能一印再印,成为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新伙伴。 

一位绘本作家的第一本书往往是最自由的,不为先例束缚,也会有更多的创造性。

这本书虽然创作在几十年前,可今天一翻开,仍然能听到充满生命力的喊叫声响起,文字和图片都透着民谣和儿歌的呼吸韵律。文字完全是走一步跳三跳的状态,念起来你会情不自禁地感觉到十兄弟一个个高高低低、闹闹哄哄跳出场来。 

创作者往往为了一本书该怎么去画费尽脑筋,但图画书最好的图文结构应该是最自然的。我们读到一个故事或一首诗歌时在头脑中下意识地会映出一段流动的想象画面来,图画书艺术家就像把空气的思维状态抓住,落实在一帧帧的画面中。 

也许正是声音带来的灵感,才有了这本图画书里靛蓝、大红、纯黑分明的色块,充满表情的脸孔,错落跳跃的画面布局。郑明进老师直截了当就抓住了民间故事里最有活力的部分。 

图画书中的秘密就在艺术家创造过程中的状态,这本书有颗怦怦跳动的快乐心脏,这快乐能一下子传达到小朋友的心里头去。 

 

中国民间故事的想象力很有自己的特点,天马行空,任意来往,有时夸张到不能理喻的程度。比如在这本书里,有站在大海里还高出一大截的长腿、一哭就能引发洪水的大眼睛、脚底上能扎一棵大树一样的刺,这些想象不止是追求荒诞的美学,更是让我们在不能理解中一下子去突破头脑的边界,把局限的思维翻了个个儿。这些故事里的隐喻或是背景虽然属于历史,但思维方法可以影响到现在,近如日常生活的一切,远如对宇宙的理解。摆脱局限思维,才能发现你真正的创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