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有方法,《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全8册)全新上市

标签:
育儿托马斯新书书讯喆妈公益阅读 |
分类: 新书书讯 |
◎托马斯和朋友,英国学前冠军品牌,培养全球儿童高情商
◎8大主题,16个故事,5大模块,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大豆油墨印刷,绿色安全。
◎附赠故事音频,精彩故事随时听,爸爸妈妈更省心。
◎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70周年庆,好礼大放送,买书就有机会获赠正版托马斯玩具套装
Ø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 |
2108-0301-0002 |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 |
2108-0301-0007 |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 |
2108-0301-0008 |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 |
2108-0301-0001 |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 |
2108-0301-0003 |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 |
2108-0301-0004 |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 |
2108-0301-0006 |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 |
2108-0301-0005 |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8册)(网络版) |
2108-0301-0009 |
Ø
3~6岁是孩子性格塑形最重要的阶段,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孩子85%-90%的性格和习惯都是在这时期形成的。针对幼儿园孩子的大量调研发现,发现攻击行为、社交退缩、注意力不易集中、做事拖拉、不愿分享、情绪控制力差、淘气捣乱、任性固执等8种行为是3~6岁孩子最突出的问题行为。
幼儿园生活对孩子规则行为的培养意义重大,很多家长也常常以规则的利他性来评判孩子的行为,但所有的外部规则只有通过内化才真正有效,即孩子需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托马斯和朋友·管好自己我能行》主要针对3~6岁孩子的8个最突出的问题行为,以孩子喜欢的托马斯和朋友动画故事作为范例,结合专家指导、情景游戏和自我管理监督表等,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养成孩子文明礼貌、自制合作、专心勤快等终生受益的品质。
分册内容简介:
1“好好先生”发火了(纠正攻击行为)
《“好好先生”发火了》:西诺是一辆善良的小火车,对谁都很好,哪怕是对捣蛋货车们,他都温和有礼。这让狄塞尔很恼火,他决定教教西诺怎么对待捣蛋货车。狄塞尔的方法对吗?(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温柔宽容才是对待攻击最好的方式。)
《高登,别瞧不起人》:高登骄傲又自大,老嘲笑爱德华,非常没有礼貌。终于,快车高登也遇到了麻烦,需要爱德华的帮助,爱德华会帮助他吗?(这个故事告诉孩子:嘲笑人会让朋友远离自己,当自己陷入困境时得不到帮助。)
2斯坦福学吹汽笛(战胜自卑退缩)
《斯坦福学吹汽笛》:斯坦福本是一辆安静的电力小火车,可他却想成为能发出声响的蒸汽小火车。没想到成为“蒸汽小火车”的斯坦福,反而搞砸了他本应做好的工作。(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必羡慕和模仿别人,做自己最好。)
《别小看钩子》:起重小火车哈维因为身上与众不同的钩子一直是别人嘲笑的对象,但在一次事故中,哈维用钩子把翻倒的货车吊回铁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不要害怕与别人不一样,因为你的特别之处不仅让你显得与众不同,说不定还会非常有用。)
3帮托马斯找蒸汽(学会认真关心)
《帮托马斯找蒸汽》:柴油小火车帕克斯顿因为不专心听别人讲话,以为自己害托马斯丢了蒸汽,内疚的帕克斯顿到处去寻找托马斯的蒸汽,他能找到吗?(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不专心听别人讲话,会闹笑话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落水三次的达克》:达克掉水里了,胖总管派詹姆士和洛奇去救援。可詹姆士心不在焉,最后导致了一连串事故的发生。(这个故事告诉孩子:做事心不在焉,会让自己和别人都陷入大麻烦。)
4迟迟不来的马维斯(告别磨磨蹭蹭)
《迟迟不来的马维斯》:马维斯和狄塞尔在工作时到处溜达,害得托马斯不得不独自拉沉重的货车,结果酿成了车祸。(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拖拉不守时,肯定会误事。)
《达克的大西部方式》:达克坚持用直接迅速地把哈罗德送到搜救中心的大西部工作方式,托马斯可不这么想。于是托马斯撒谎让达克绕道,结果却导致了一连串麻烦。他们还能安全快速地将哈罗德送到搜救中心吗?(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才能提高效率。)
5谁拿走了圣诞树?(摆脱自私小气)
《谁拿走了圣诞树?》:培西在发现柴油小火车偷走蒸汽机房的圣诞树后,还送柴油小火车一份圣诞礼物,为回报培西的善意,柴油小火车把胖总管送的新圣诞饰品送给了蒸汽机房。(这个故事告诉孩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不是我想要的》:善良的培西想送圣诞礼物给雷格,但他送的礼物都不是雷格想要的。原来,分享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呀,还得考虑对方的需要。(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分享也要考虑对方的需要。)
6培西,培西,别悲伤(甩掉消极情绪)
《培西,培西,别悲伤》:好朋友加图尔离开后,培西因为想念他终日忧伤,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培西因为想起加图尔的话,最终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有一个值得怀念的好朋友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必忧伤难过。)
《安静,凯特琳!》:第一次在多多岛上过夜,凯特琳实在太高兴了。兴奋过头的她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结果一夜没睡,不仅打扰了别人,也影响了第二天的工作。(这个故事告诉孩子:遇到消极情绪时,应该想办法尽快调整,而不是听之任之。)
7谁是比尔,谁是班?(远离捣乱淘气)
《谁是比尔,谁是班?》:比尔和班捉弄康纳,害得康纳差点撞上亨利,也害得自己差点做不成双胞胎。(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捣乱捉弄人,害人害已。)
《小心,幽灵快车来了》:詹姆士编造“幽灵快车”吓唬培西和斯蒂芬,害得培西和斯蒂芬掉沟里,被胖总管罚送一个月邮件。(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淘气捣乱会使自己“人见人嫌”。)
8托马斯讨厌扫雪机(克服任性固执)
《托马斯讨厌扫雪机》:托马斯讨厌扫雪机,把扫雪机藏了起来,还不听劝告,在没有扫雪机的情况下在雪地里跑,结果陷入了雪堆里,差点冻僵。(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任性固执,会让自己陷入麻烦。)
《不听劝的双胞胎》:比尔和班不听劝告,贪玩比快不拉煤,害得自己停在半路上。(这个故事告诉孩子:贪玩任性,不听劝告,误人误已。)
内文展示:
管好自己有方法,自立自主我能行!
英国学前冠军品牌,培养全球儿童高情商;8大主题,16个故事,5大模块,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编辑推荐:
◎托马斯和朋友,英国学前冠军品牌,培养全球儿童高情商
◎8大主题,16个故事,5大模块,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大豆油墨印刷,绿色安全。
◎附赠故事音频,精彩故事随时听,爸爸妈妈更省心。
◎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70周年庆,好礼大放送,买书就有机会获赠正版托马斯玩具套装
内文摘要:
1“好好先生”发火了(纠正攻击行为)
家长幼儿课堂——攻击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问题行为
攻击行为的表现
孩子的攻击行为常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玩具和食物等,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以男孩居多。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之一,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到了8
1.
2.
3.
4.
5.
6.
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1.
孩子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他们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对错,所以,当电视、电影、游戏中的暴力行为出现时,他们便会模仿学习,并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英雄行为”。而且,这样的攻击行为还会在同伴之间传播。
2.
如果孩子情绪过于低落,或者大人总是让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孩子就要发泄不满的情绪了,他们的发泄方式不像成人那么多样化,可以听音乐、散步、运动,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的宣泄方式非常简单,常见的是大哭,攻击行为也是其中的一种。
3.
孩子做错了事情,有的父母不问事由便打孩子,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对家长的这种行为感到不满,他会把这种行为转嫁到别人身上,从而形成攻击行为。
家长幼儿课堂——4招减少宝宝的攻击行为
1.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生活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良好家庭气氛的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大大地减少。因此,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具和游戏时间;不打骂孩子,避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谈论孩子的攻击行为,也不要给宝宝冠上“小霸王”之类的绰号;父母在孩子面前应当避免争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它们也是点燃攻击行为的导火线。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合摔打或啃咬的玩具,带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来尽情释放压力。
3.
家长不要鼓励宝宝为了赢得赞美而牺牲自我,而要躬身示范,教会孩子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绪。比如喜欢对方就拉一拉手;不高兴不愿意就大声说“不”;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就找大人帮忙。家长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
4.
第一时间控制住事态发展。坚定地告诉孩子“不能咬人”“不能打人”。如果孩子的情绪(不论是兴奋或是愤怒)非常激动,立即从他的身后环着双臂抱紧孩子。待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后,试着带他一起安慰被他伤到的人,哪怕只是一个非常笨拙的道歉,最好能对刚才发生的事情做一些补救。如果孩子的情绪久不平复,先代替孩子向被他伤到的人及其家人致歉,立即带着他离开现场,找个安静的地方接着交流。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快速观察、耐心询问、冷静分析,来了解孩子攻击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不要怒气冲冲地质问孩子,因为孩子当时常常回答不上来也不愿意回答,那样只会引发你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搂紧孩子,明确表达对他行为背后的原因表示理解,比如“我知道你是想与姐姐打招呼”“我知道你非常希望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知道你心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
告诉孩子不当行为的后果。告诉孩子被打和被咬都会很疼,但绝不可夸大其词,给孩子制造罪恶感,而应该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析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比如说“不喜欢你拍她,因为她被你拍疼了”
2斯坦福学吹汽笛(战胜自卑退缩)
家长幼儿课堂——社交退缩的表现和原因
社交退缩的表现
社交退缩行为是幼儿发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经常表现为被动退缩、容易忧伤、缺乏领导能力、不敢正眼对人、爱脸红、说话结巴、咬指甲、喜欢单独活动、活动量少、易无目的闲逛等。这种行为如不加以矫正,久而久之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形成孤僻、懦弱等不良性格,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社交退缩的原因
1.
小部分孩子的退缩行为与先天气质有关,表现为一出生适应能力就差,如难以很快形成生物规律,在新环境中特别拘谨;长大后不愿意与人接触,不爱参与集体活动,缺乏好奇心,适应新环境或新事物的过程艰难而缓慢。
2.
导致孩子退缩行为的后天因素有很多,如孩子出生后经常整天被关在家里,总是独自一人玩耍,很少与别的小朋友交往;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包办代替,过度呵护、迁就,使孩子的适应能力无从发展,只能采取逃避方式,这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和别人接触、不愿意去幼儿园。
3.
如果父母本身害羞、内向,则子女往往也会有此倾向,尤其是在遗传或体质方面已经有害羞倾向,而又生活在互动较少的家庭环境中时,更容易使小孩变得很害羞。父母本身的社交较少,在无形中会剥夺和限制孩子与别人接触的机会。
家长幼儿课堂——如何矫正孩子的退缩行为
1.
首先家长要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例如: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在家接待客人,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工作,如给客人送茶水和糖果等,鼓励孩子回答客人的问题;买东西时,让孩子自己告诉售货员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道谢、告别等。在给孩子提供交往机会的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循序渐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2.
3
3.
家长要让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向同伴学习是孩子的重要学习途径。在群体中,孩子会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模仿他的行为。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得到同伴的肯定,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他自主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在玩耍中孩子之间产生的友谊或冲突,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有益的。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社交问题,增强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4.
家长要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和孩子交谈、沟通,采用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坚持从孩子行为中去寻求好的一面并加以肯定,比如:孩子帮家长收拾碗筷打碎碗时,不要责骂孩子,而应该从孩子主动帮助家长、热爱劳动和具有责任感上去加以肯定和赞扬,然后再教他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宽容和支持。反之,就很容易让孩子因为自卑而变得害羞胆怯。
3帮托马斯找蒸汽(学会认真关心)
家长幼儿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和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1.
2.
3.
4.
5.
6.
7.
如果以上症状超过3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
2.
3.
4.
除了以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外,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体不适,警力或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或大脑微功能有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除了解决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还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
家长幼儿课堂——7招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1.
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比如玩玩具时,正是培养专注力的好时机,此时家长切不可打扰、干涉,应尽量保持周围环境的相对安静,以免大的声响或者其他刺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干扰孩子的活动。
2.
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是保证孩子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的条件。身心疲惫,是无法专注做事的。
3.
一旦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家长应及时对孩子的专心态度加以鼓励和称赞,激发孩子内在的专注力。
4.
固定、有秩序的游戏环境,会提醒孩子此区域的用途,也会减少外界事物的影响。
5.
太多同质性物品,会使孩子选择困难,哪个都不愿意放弃,不利于培养耐心、反复和专注一件物品的习惯。
6.
家长表现出的专心、坚持和耐心,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
7.
一般来说,注意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因此,父母要从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合理要求孩子。培养注意力的训练内容一定要围绕着“玩”字,切忌认字、写字等课堂式教育。刚开始训练时,可能孩子并不合作,这时切忌打骂,否则他们会对训练产生厌恶情绪。训练时间长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特征决定,一般来说,
4迟迟不来的马维斯(告别磨磨蹭蹭)
家长幼儿课堂——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
1.
家长吩咐做一件事时,如果孩子没有集中注意力,或是心里想着其他的事,对家长要求做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就会导致拖拉、磨蹭。
2.
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认识不到时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会很好地规划和利用时间,就会拖拉。
3.
有些家长管得太多、太宽,孩子由于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负责,因此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做起事情来就觉得无所谓了。有些父母也有拖拉的习惯,如上班迟到、作息不规律、做事不积极等,无形中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4.
孩子面对他感兴趣的事,动作就很快;没兴趣的事,就在那里磨蹭。如果今天要去动物园玩,他可以在3
5.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孩子有时做得不够好,父母就对孩子大加指责,令孩子无端失去信心,认为“少做少错”,自然会动作迟缓。
家长幼儿课堂——6招让孩子成为行动派
1.
当发现孩子有做事拖拉的习惯后,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明做事拖拉的危害,比如:做事拖拉,耗时太久,浪费时间,做事情太少,任务多了就会完不成;
2.
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做事不拖拉,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任何可以拖拉的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另外,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增强时间感和责任心的训练,也是纠正孩子磨蹭的途径。
3.
当发现孩子做事拖拉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给孩子规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如:必须在5
4.
当发现孩子做事拖拉的行为习惯后,家长可以找一个与孩子同龄、做事快的伙伴,让他们一起开展竞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好又快,让做事快的孩子带动做事拖拉的孩子,激励孩子提高速度,克服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5.
有时孩子磨蹭是因为缺少操作的技巧或是动作不熟练。所以,及时教会孩子各种生活技能和训练他们干活时的规范动作也十分重要。如系鞋带,只要孩子掌握要领,勤加练习,就能加快速度。
6.
对于孩子的磨蹭,一味的批评教育有时会失效,必要的时候,要将因孩子的磨蹭造成的后果呈现给孩子,并对他进行适当的处罚。让孩子明白,做事磨蹭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有的时候,适当的处罚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切记:每个孩子都是进步后,还会再犯错的,不可能一次就改变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家长一定要耐心引导,不要反复唠叨,更不能打骂孩子。
5谁拿走了圣诞树?(摆脱自私小气)
家长幼儿课堂——父母越“无私”,孩子越“自私”
“小气”的表现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小气”的孩子,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玩具不愿借别人玩”的最直接特点外,还具有如下主要特征: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自我牺牲与奉献精神较差;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等。“小气”是一种不良的性格特征,及早防止与纠正孩子的“小气”行为,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气”的原因
1.
2.
3.
4.
家长幼儿课堂——6招教出豁达宝宝
1.
家长可故意借一借孩子的画笔、皮球、积木,答应10
2.
家长与孩子多做一些需要分享、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就乐意分享。孩子都喜欢穿妈妈的鞋、戴爸爸的领带,当他玩得正兴奋的时候,家长及时地启发他:“这些都是爸爸妈妈的东西,爸爸妈妈愿意和你分享,你愿意给爸爸妈妈分享你的东西吗?拿你最喜欢的玩具让我们玩一会儿好吗?”这样便能让孩子体会分享是相互的。
3.
家庭平时养成大家一起分享食物、不吃独食的好习惯;买东西的时候要让孩子照顾所有家庭成员的需要;平时让孩子分配水果和糕点;节假日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家长可以主动与其他家长商量,让每个小朋友都带两三个好玩的玩具,相互交换玩,让每个小朋友都有分享的机会。
4.
分享还要倾听孩子的心声,有时孩子不愿意分享是担心别人把自己的心爱物弄坏了,有时孩子是想独享一些珍贵的礼物,这些意愿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分享,家长要告诉孩子牙刷、水杯、手帕、内衣裤等东西不能与小朋友分享。
5.
有些家长喜欢说:“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小朋友哭了,你让他玩吧”“小朋友是客人,你该让着他”……这些荒唐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孩子:年龄小的要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人家也应该让着我;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是客人就要让——下次我到别人家做客,也要主人让着我。这种无原则的谦让,给孩子的感受是“委屈”和“不公”。
6.
在一个健康的分享过程中,孩子是不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他和伙伴“争”的是自我意愿被充分尊重。然后才是体会对方的情绪,愿意为满足对方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让”出自己的利益,达到共赢的目标。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所以,家长不仅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对别人“让”,也要让孩子学会向他人“争”,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自己的心愿。
6培西,培西,别悲伤(甩掉消极情绪)
家长幼儿课堂——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幼儿的情感经验影响深远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6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1.
3-6
2.
丰富的生活内容、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丰富的生活内容会让孩子有探索欲望,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家长要多带孩子走出去,进行各种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到较多的事物和情境,尽量让活动轻松、活泼和多样化。
3.
家庭和睦和家长良好的情绪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成人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等良好的情绪。要公正地对待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
4.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来帮助孩子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研究显示,运动是极佳的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
5.
一看见孩子闹情绪,有些家长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其实孩子愿意在家长面前表达内心的感受,正表示他对家庭存有一定的信心和安全感。所以,当孩子闹情绪时,家长并不需要立即喝令孩子收拾情绪。如果可以的话,尽量留点时间让孩子发发脾气,等他安静下来之后,再慢慢了解情况和教导他如何处理不快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证明,偶而发一两次脾气或是哭一场都对精神健康有益。
家长幼儿课堂——5招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1.
家庭要给孩子认同感,让孩子喜欢自己。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身处其中的孩子认同自己,获得安全感,让其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2.
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的时候,趁机告诉孩子“妈妈好高兴”“爸爸很伤心”等,让孩子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父母还可以通过“妈妈很生气,因为……”“爸爸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等语言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来源。同时家长也可以问孩子“你是什么感觉啊?”“妈妈看见你很难过,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等等问题,以此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发现自己情绪的原因。
3.
家长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前因后果等活动,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消极情绪会给自己和别人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4.
孩子的情绪受父母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在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时,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保持乐观。
5.
人在精神压抑的时候,如果不寻找发泄机会宣泄情绪,会让身心受到损害。因此,在悲伤时用力压抑自己,忍住泪水是不合适的;在愤怒的时候,适当的宣泄也是必要的,但不一定要发脾气,
而应该采用其他一些较好的方法发泄情绪,例如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干脆跑一圈。
7谁是比尔,谁是班?(远离捣乱淘气)
家长幼儿课堂——淘气是把“双刃剑”
淘气的益处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建立在探索欲上的行动,并不是被制止之后就能够马上停止的。其实,在大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对懵懂的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就是一种求知欲,它是探索和创造生活的原动力,若家长能加以适当的引导,不但能让淘气的孩子渐渐不再恶作剧,还可以使他们出类拔萃。
淘气的弊端
淘气的孩子在3
淘气的原因
1.
2.
3.
4.
家长幼儿课堂——4招管好淘气宝宝
1.
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是孩子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动力。家长应该珍惜孩子的这种求知心理,一方面,要向孩子介绍新事物的简单知识,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实践、尝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家长要耐心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可为”和“不可为”的区别。
2.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关心他的,使他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然后,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创造一些让孩子动手、动脑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避免他们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引起关注。
3.
对于精力过剩的孩子,家长应注意启发孩子自己提出行动目的,引导孩子在设定行动目的时考虑行为的合理性和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上,给孩子多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让其过剩的精力有用武之地。同时,家长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孩子,要多从孩子的需求出发,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动机。
4.
对有意识“淘气”的孩子,家长既不要打骂,也不要训斥,等到事情平息以后,再客观公正地指出孩子的不良行为,并给予纠正。教育孩子时,一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二要就事论事,不要直接将孩子定义成“淘气包”;三要表达出相信孩子可以改正的信任和鼓励。
8托马斯讨厌扫雪机(克服任性固执)
家长幼儿课堂——任性不是孩子的错
任性的表现
任性的表现主要有固执、不听劝、无理取闹等,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不合适”的行为来达到自己“不合理”的目的。
任性的危害
孩子任性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因为任性的孩子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很难做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
任性的原因
遗传因素
受遗传的影响,有些孩子天生气质就属于“不合作”的类型,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就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处于逆反期
孩子两三岁时开始出现心理反抗现象,出现强烈的独立需求意识,如要自己吃饭,上下楼梯不愿别人牵领,自己家的东西不让别人动等。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闹,劝阻和强制都不起作用,直至家长妥协、自己满意为止。
教养方式不当
1.
2.
3.
4.
5.
家长幼儿课堂——5招管好任性宝宝
1.
孩子任性不听话,不接受大人讲的道理,往往是因为大人没有读懂孩子的心。如果从孩子的立场、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多一些顺利,少一些失误。
2.
如果孩子一哭闹,你就心软妥协,孩子就掌握了“哭闹”这个要挟大人的“法宝”,所以,必须从很早就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不给孩子学会用任性要挟父母的机会。
3.
孩子的任性常常是为了争取某种需求的满足。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家长应该予以满足,而不是等孩子任性发脾气再妥协;对于孩子不合理的需求,家长一定要坚守原则,毫不妥协。
4.
任性是自我中心的产物,集体活动是破除自我中心的最好途径。因为集体活动有其规范,遵从集体规范是参与集体活动的前提。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创造集体生活的机会。
5.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孩子任性哭闹,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淡化孩子的拧劲,矫正孩子任性的毛病。
作者简介: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