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2013-11-24 21:33:59)
标签:

杂谈

    如果对幼儿家长做一个调查问:“你最想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回答一定是:“希望孩子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幸福童年的含义是什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让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这是对幸福童年含义最贴切的诠释。那么,怎样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呢?《指南》为我们提供具体的目标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指南》,是幼儿幸福童年的指南,更是一个确保幼儿度过一个幸福童年的最好保障。

    一.《指南》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幼儿幸福童年的保证。

    学习品质的培养主要是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为其后继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尊重和维护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步培养他们主动、坚持、注意、反思、想象、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些良好品质的获得,是幼儿幸福乃至一生幸福快乐的保证。那种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过度追求知识技能的做法,只会让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枯燥和单调。《指南》强调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具体体现在“教育建议”之中。例如:“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注重对幼儿阅读阅读兴趣的激发:“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注重对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指南》更加注重对幼儿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的激发。

    二.《指南》注意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幸福童年的体现。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体、智、德、美等全面和谐发展,才是幼儿幸福的真正体现。而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必然会剥夺幼儿享受幸福童年的权利。在当今社会中,部分家长盲目地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并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家长其实是对孩子的发张特点和目标缺乏清醒的认识,也误解了幼儿幸福童年的真正含义。而《指南》的颁布,真正体现了实现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才是幼儿幸福的内核。它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出发,分别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相适应的目标和教育建议,以期实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身心健康”、“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而实现各目标的建议更是非常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需要和兴趣的。如,“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也便于教师和家长的操作。

    三.《指南》注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幼儿幸福童年的要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是各自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比如:在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不一定相同。我们要尊重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引导落后,激励先进,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程度上实现最大发展尊重差异,保护个性,是每个孩子快乐地进步,这才是幼儿幸福童年的真正诉求。《指南》以尊重幼儿发展的差异性为指导思想,强调要“使幼儿以自身的速度与方式达到其所呈现的‘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而社会上的部分人却将《指南》理解为“成长标准”,认为所有的孩子只有达到《指南》的要求才算达标,这样的理解让人痛惜。其实,《指南》所提出的目标和建议,只是教师和家长发展和观察不同幼儿的指导和参考,根本不是评价快慢、优劣的工具。例如:3——4岁幼儿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十秒左右、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2米左右。只是强调在普遍情况下,3——4岁幼儿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它给某些不能达到这种水平的幼儿一个方向,但并不是硬性的规定。家长和教师可依据孩子的原有水平,开展适合其特点的游戏和活动,使之向10秒和2米的目标不断进行和迈进。

    总之,《指南》可谓构建幼儿幸福童年的指导性文件,作为教育者,要以目标为导向,以建议为参考,切实贯彻落实《指南》所倡导的育儿理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重视学习品质培养,尊重个体差异性,真正实现“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宗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