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相思》教学评价
(2015-10-29 13:24:11)
标签:
教育随笔 |
在大四时曾有幸听了王崧舟老师的《桃花心木》一课,听完之后便觉得醍醐灌顶,终于明白怎样才算是传道授业的师者。最近又观看了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的视频,又别有一番体会。
王老师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张籍的《秋思》为引,温故而知新,再推及到对纳兰性德乡愁的探索,而且紧扣了《长相思》的情感内容,十分的自然。
古诗文的教授,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诵读。王老师以诵读为这节课的重点,逐渐升华,一层一层让学生思考理解,抓住了古诗文教学的精髓。这节课的一开始,王老师就让学生先仔仔细细地诵读四遍,并提了两个要求:“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在这两个要求之下,学生很好的注意到了“更”这个多音字和“聒”这个生字,并且注意到了词中的停顿。在这几遍诵读之中,学生就经历了从不会读到念得字正腔圆再到独到有板有眼的过程。只有多读,读对了,读好了,才更能理解词中的情感,为理解词提供了一个台阶。王老师让学生注入自己的情感来读《长相思》,抓住学生读得最好的“故园无此声”和“聒碎乡心梦不成”两句,来唤醒学生对纳兰性德的印象——他在思念家乡,通过这反反复复的几遍诵读,这首词最浅显的意思也就自然而言地出来了。再通过一遍诵读,一个问题也浮出来了,纳兰性德为什么思念家乡呢?王老师继续让同学在诵读中寻找答案,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最后得出答案,纳兰性德的“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他的身心是分离的,这就又从思念家乡层次上升华了。带着这种身心分离的思念故乡之情诵读的时候,就更能好好地体会到词情。到这里,我认为可以是这节课的第一部分。王老师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让学生自己由读入情,所有问题的答案,比如说纳兰性德思念家乡到他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种词情的递进,都是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自己理解出来的,王老师只是加以引导和总结。同时,我也认为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我认为做一位老师,并不单单起一个知识传递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引导者。
两次想象是接下来一部分内容的重点。这两次想象也是以诵读作为开头的,而且比较好的是插入了背景音乐。背景音乐能够很好地渲染气氛,能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自己的情感,而且《琵琶语》这首曲子非常适合《长相思》,都给人一种柔肠百结的感觉,加以王老师自己的一遍诵读作为铺垫,学生的印象和感触就更加深了,那么接下来的想象的作用也会更加明显。为了突出想象的效果,王老师让学生闭眼,我觉得闭眼也是非常需要的,只有闭上眼睛不看到眼前的事物,才能退去束缚,自由的想象。在学生们的想象中,纳兰性德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思念故乡。这是纳兰身所在地方的情景,王老师又让学生想象写话——纳兰性德心所在地方应该是怎么样子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想象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第一次想象是闭着眼睛的,然后用嘴说出来的,第二次没有闭着眼睛,但要求同学把想象到的用笔写下来,用说和写这两种形式将想象形象化,达到了精神与语言的融合。在学生的想象中,纳兰性德的家园是美好的,鸟语花香、孩童嬉戏、其乐融融。但这种美好就与纳兰性德所处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家乡的梦是碎的。接下来的四次诵读,通过王老师的引导,更加突出了家乡的美好,也体现出了纳兰性德内心的纠结。总而言之,这两次想象一石二鸟,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实现了现实与故园的对比,使得学生对词情的理解有深了一个层次——现实残酷、家乡美好、内心纠结。
最后的一部分将词情推到顶点,将纳兰性德那种愁肠百结的心情全部都道出来了。教师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话“读到这个时候,你脑子里冒出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这勾起了学生的思考,纳兰性德为什么要从军,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上面,王老师用纳兰性德在征途上问自己的两句话回答,“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词人这一自问正是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的。巧妙的是,王老师不仅拓展了课堂的内容还从“妻子”、“儿子”、“父亲”、“哥哥”等角度对纳兰性德进行询问,“问君为何轻离别”,十分的生动有趣。接下来话题倏又一转,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问妻问父,最终的答案是纳兰性德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与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的交织缠绕。最后在诵读中,整首词的词情、词境都已经融会贯通,并随着那一句句长相思落幕。
王崧舟老师教授这首词时,以诵读为基础,然后意境层层推进,从思念家乡到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纠结最后到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思念家乡的孤独寂寞的交织,十分的自然。最为可贵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颇多,而且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说出来的,并不是老师枯燥的讲解,课堂氛围颇为融洽。
其次,让我从教学准备来稍作评价。
我看了王崧舟老师《<</font>长相思>的精神三变——我的备课叙事》一文,对其准备过程有了稍微的了解,也有了不少启发。第一变是实现对《长相思》的文本细读,第二变是如何教授这首词,第三变是课件的准备。一堂好课,少不了细致教学准备。
再简单谈谈王老师的板书设计和课件。王老师的板书很简单,一共九个字,但是这几个字的安排很巧妙。“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八个字写成两行相互对应,也教学过程中很能凸显一种身心分离的感觉,而且对比强烈,很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一个“碎”字,却是彻底覆盖了“身在征途,心系故园”,非常的震撼,而且切合了当时课堂上纳兰性德的故园梦是碎的这一讲解,给人一种故园不再,征途孤寂的感觉。王老师的课件也是非常的简单,但是非常契合《长相思》这首词的意境。背景音乐的作用就不再赘述了。最后,让我谈谈王老师的教学设计。王老师的教学目标照样非常的精炼,但是都能够紧扣主题,能够非常好的表达王崧舟老师的目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教师,课前细致的准备必不可少,准备充分才能真正授业解惑。

加载中…